【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人居北京-一脉中轴伴水行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作者:单霁翔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98.00


页数:344


印次: 1




ISBN号:978752021300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
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中轴线
是中国营城智慧的Z高体现
。本书从作者探访的角度,
深入考察北京中轴线的各个
段落、建筑,以及中轴格局
引领下的北京城规划建设,
与城市历史相伴生辉的河湖
水系,北京中轴线第一坐标
万宁桥所在地什刹海的古今
变迁。


本书融知识、见闻、情
感抒发于一体,既有作者作
为“老北京”的真挚情感流露
,也有作者作为文物保护专
家、城市规划专家,以专业
视角对北京城规划与保护的
解读。一根“线”见证中轴文
化的变迁,更加深入思考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

精彩书摘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深
厚、古迹众多,是首批G家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京老
城是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典范
和代表,被著名建筑学家梁
思成先生誉为“都市计划的
无比杰作”。明初北京城是
在元大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的,皇城与宫城同时落成,
至今已有约600年的历史。
北京老城历经战乱、火灾、
地震、近现代化改造和商业
化浪潮后,其主体或有残损
,但迄今仍以其巍峨典雅、
活泼生动之姿,作为中华文
明的象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北京城无疑是中国城市规
划史上Z为成功的范例。


北京中轴线,形成于元
代,历经明、清、民国至今
,始终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传
承,它记录了历史的发展与
时代的进步。数百年来,北
京中轴线始终处于驾驭全城
的至尊地位,众多重要建筑
、广场和道路、河湖水系等
,或有序安排于中轴线之上
,或对称布置于中轴线之侧
,形成空间的韵律与高潮。
实际上,也正是通过中轴线
左右对称布局,进一步增强
了城市的规整性,将中轴线
更加凸显出来,使整个北京
城形成了以中轴线为统率的
完整城市景观,北京中轴线
“就像北京的条文化血管,
里面流淌的是一种北京的特
有血液”。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
存Z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
线,是古都北京不同于世界
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是历
史对今天的馈赠。经过长时
期的营造,北京中轴线成为
城市构图的核心和城市格局
的脊梁。北京中轴线两侧的
街巷胡同布局相向,保持着
特有的格局和肌理。如此大
面积的对称,使整个城市产
生出了无与伦比的超然气度
,独具特色的壮美和秩序由
此而得以建立,平缓开阔的
城市空间由此而得以控制,
进而使城市空间序列严谨、
主次明确、层J递进、收放
有度,使宏大的城市具有了
强烈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梁
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
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
立而产生。”


一贯到底的宏大规模


清晨,温柔的阳光照耀
着古老的故宫,千万片金色
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位物业员工正在细心地清
洗着观众座椅,开放部门的
员工已经领来了钥匙,准备
打开通向御花园的顺贞门,
迎接到访的第一批游客。我
跟随《我是规划师》节目组
走出神武门,准备前往故宫
北面纵贯全城中轴线的制高
点——景山。


途中回望,神武门上“故
宫博物院”五个大字格外醒
目,城楼东西两侧视野开阔
,故宫东北角楼和西北角楼
倒映在护城河面,随着碧水
清波荡漾。景山前街上,有
遛弯儿的老人、赶路的行人
……一派和谐景象,联想到
百年前这一区域还是封建禁
区,普通民众不得进入,与
现今对比,不由得心生感慨



展开中轴画卷:从中轴
制高点景山开始


景山,明清北京内城的
中心点。据北京市文物局资
料显示,景山海拔高度94.2
米,实际上相对高度只有
45.7米。不过,由于景山位
于北京老城中央,元时成为
纵贯全城中轴线的制高点,
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是北京
中轴线文脉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


景山的由来。故宫北面
原有一个小山丘,名为“青
山”。明成祖住进紫禁城后
,命人在青山脚下堆放煤炭
,以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会
引起燃料短缺,因此该山又
俗称“煤山”。此后,明永乐
年间营建北京城、修建皇宫
时,利用开挖护城河的泥土
和拆除元代皇宫的渣土,在
煤山处人工堆筑了一座土山
,此山沿袭金中都宫殿之后
有万岁山的传统,取名“万
岁山”,成为明清皇家建筑
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顺治年
间万岁山改称为“景山”。


P1-4
【目录】
目录
序言 人居北京
上篇 一脉传城的中轴线
一贯到底的宏大规模
展开中轴画卷:从中轴制高点景山开始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天人合一”
中轴文化: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此打开
“以中为尊”的价值观
北京“中”轴线Z早出现在何时?
中轴之“中”看故宫
燕墩与元明清“中轴”位置疑云
“五位一体”的发展与变迁
北京中轴线分哪“五段”
Z大变化之地:天安门广场
段落之“中”:紫禁城的保护与变迁
两处重要古建筑群——大高玄殿与寿皇殿
再现昔景的“神地段”
天坛及周边的整体保护进程
天坛遗产保护——更是保护一种文化传统
衔接古今的“节点”建筑
古建筑赋予新使命:规划与复建
中轴线的“新亮点”
绵延文化的策略与硕果
太庙:如何提升文化遗产安全
遗址公园:保持和恢复中轴文化景观
宣传与保护:让中轴线文化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中轴线申遗之路的探索与追求
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之路
真实完整:世界遗产B须具备的基本特质
确定: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要素
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标准
中篇 水畔新生的历史印迹
润泽古都的水系探源
历史上北京水系的发展
探察北京水系的“踪迹”
城市规划的倒影
古水寻迹:玉泉水系
“三山五园”及其他水系
一河千载通南北
起于北京的京杭大运河
申遗成功的大运河让古都焕发生机
“静”与“动”的城市痕迹
金中都城墙、水关遗址
元明清的城墙遗址
城墙内外的护城河
打卡相关重要地标
再现老城水景的历史风貌
为故宫换上“碧玉丝带”
三里河再现“水穿街巷”
把失踪的城市历史找回来
玉河的变迁
探察玉河
推动玉河南北段保护
建构绿色生态城市
逐步恢复京城河湖水系
城市改造中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下篇 什刹海的旧貌新颜
什刹海的由来
探源中轴线基点
看看那片“海”
多元文化与文物古建相伴
中轴线第一坐标——万宁桥
玉河故道的相关恢复
前海周边的古迹景点
“静”下来的岸景湖光
“高分贝”的什刹海
“静下来”的什刹海
城市设计融入好山好水
什刹海的独家记忆——后海
什刹海的静谧花园——西海
什刹海边的名街巷
网红打卡地:南锣鼓巷
有趣的街道:烟袋斜街
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缩影:胡同四合院
什刹海胡同四合院的“有机更新”
让保护与创造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什刹海地区的整体更新进程
提升什刹海地区的“人居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