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本书基于美学而论中国玉之美,性美质美、色美彩美、工美艺美、道美德美,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玉美学的特征及类型作阐述,并沿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解读随时代而变的中国玉美学。
【作者】
廖宗廷,教授,博导,同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珠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教学名师,重量教学团队负责人等。 长期从事系统宝石学与中国玉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各类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出版《宝石学概论》《中国玉石学概论》《玉·器》等专著和教材近20部,其中3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2次。课程曾获上海市精品程、国家精品课程、首批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首批重量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 廖冠琳,理学硕士,就职于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研究领域:玉石学、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参与撰写《玉说中华上古史》、《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6)》等。 周征宇 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宝石及饰用材料工艺学领域的教学工作,同济大学名课优师。主持和参与各类教学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宝玉石科研论文50余篇。2008年入选“晨光计划”, 2010年入选重量宝石学教学团队。
【内容】
玉一直是中国传统宝石,玉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宝石,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我们用温润如玉形容君子,用白璧无瑕形容高士,用玲珑剔透形容女子……从上古时期开始,先民们就用玉石雕刻出红山玉龙,又如完璧归赵的和氏璧、鸿门宴中的玉珏、《红楼梦》中补天顽石……可以说玉石贯穿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书是同济大学宝玉石中心多年宝玉石研究集大成制作。
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美学与玉美学、玉之美、玉美之历程,内容上层层递进,紧扣“中国玉”这一主题,基于美学而论中国玉之美,性美质美、色美彩美、工美艺美、道美德美,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玉美学的特征及类型作阐述,并沿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解读随时代而变的中国玉美学。重点突出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玉料、玉雕、玉美、玉文化,体现出我们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自信。
【目录】
第一部分 美学与玉美学/001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003
一、美与美学/ 003
二、美感与审美/ 014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023
第二章 玉美学特征及类型/ 031
一、主要特征/ 031
二、基本类型及审美/ 049
第二部分玉之美/061
第三章 材料:性美与质美/063
一、质美与文美的争论/ 064
二、性质及审美/ 071
三、属性和价值/ 079
第四章 视觉:色美与彩美/085
一、色彩成因/ 085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 091
三、玉色彩美/ 096
第五章 加工:工美与艺美/107
一、匠心独具:工艺特点及原则/ 107
二、天工巧夺:工艺流程及技法/ 113
三、玉器纹饰:穿越万年之美/ 121
第六章 内涵:道美与德美/133
一、形而上者:道美/ 133
二、恩泽社会:德美/ 143
第三部分 玉美的历程/ 153
第七章 上古:龙飞凤舞,神火黄云/155
一、由西向东:龙飞凤舞/156
二、由南至北:神火黄云/165
三、东西南北:交流融合/170
第八章 夏商周:饕餮狰狞,玉礼中国/177
一、兵戎相见,血雨腥风/ 178
二、饕餮狰狞,勇武精神/ 181
三、玉入法典,礼化中国/ 186
第九章 秦汉至明清:神性渐失,走入世间/191
一、秦汉:皇权象征和等级标志/ 191
二、魏晋南北朝:吃玉养生,士大夫解脱之道/ 195
三、隋唐:金玉良缘,用玉开创新风尚/ 199
四、宋元:民玉兴起,各民族玉文化彰显/ 201
五、明清:民玉辉煌,玉石市场走向繁荣/ 205
延伸阅读/ 2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