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号:9789865823658
书名: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
作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 编访;朱天文 校订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时间:2014/3/1

内容简介:
古代有张羽煮海的故事(典出元代李好古《张羽煮海》杂剧),为了求得被龙王囚入海底的龙女妻子,张羽在海边想要煮干海水。仙人见了同情便授以仙法,锅水热一度,海水热一度,顷刻间海水沸腾起来,龙宫震动,龙王只得推女出海,张羽遂携妻归。
今时则有侯孝贤的拍电影,像张羽煮海之痴执,一口锅子一把火,他认为自己也可以把大海煮干。
从事电影工作四十年,侯孝贤的「煮海时光」,尽录于此书。──朱天文(作家)


家朱天文与黄春明的访谈,分别深谈侯导的电影家族、编剧与导演的多年合作、新电影崛起契机等话题。

作者简介:
编访/白睿文 (Michael Berry)
1974年于美国芝加哥出生。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现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教授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华语文学、电影、流行文化和翻译学。
著作包括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5),《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麦田,200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and Film(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8),《痛史: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的历史创伤》(麦田,即将出版),Jia Zhangke’s Hometown Trilogy(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9),《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等书。
中英译作包括王安忆《长恨歌》、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2003)、余华《活着》(2004)、张大春《我妹妹》与《野孩子》,以及即将出版的舞鹤《余生》。2009年获得现代语言协会(MLA)翻译奖的荣誉提名,曾担任2010年金马电影节、2012年红楼梦奖评审和2013年香港「鲜浪潮」国际短片展评审。也为《新京报》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撰写专栏。
校订/朱天文
1956年生,十六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曾办《三三集刊》,并任三三书坊发行人。长期与侯孝贤合作编写电影剧本,三度获得金马奖改编剧本奖及原著剧本奖。文学创作不辍,为台湾当代重要小说家。
曾获联合报小说奖第三名、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甄选短篇小说优等奖,1994年更以《荒人手记》获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首奖。
着有《淡江记》、《小毕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巫言》等。


目录:
【第一章】童年往事
讨论侯孝贤的家庭背景,包括父亲1947年从广东梅县来台的原因,成长经验,和对电影的早期记忆。
【第二章】追随主流
主要讨论侯孝贤导演的前三部导演作品--《就是溜溜的她》(1980)、《风儿踢踏踩》(1981)、《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可以算「侯孝贤的商业电影三部曲」,都具有浓厚的大众商业色彩,比如明星拍档,爱情喜剧类型,甚至有点健康写实主义的影子。
【第三章】光影革命
围绕着侯孝贤在台湾新电影最蓬勃时(1983-1987)所摄制的电影--《儿子的大玩偶》(1983)、《风柜来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恋恋风尘》(1986)和《尼罗河女儿》(1987)。
【第四章】历史台湾
关于1989年至1995摄制的「台湾三部曲」(《悲情城市》1989、《戏梦人生》1993、《好男好女》1995)的一个对话。1987年台湾解严,在这个新的空间里终于可以面对昔日的政治禁忌和历史伤口。在电影里,处理台湾近代的「痛史」,侯孝贤是第一位;也用光影对台湾二十世纪的前半历史--从日据时代到光复,又从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作了一次整理和反思。
【第五章】昔日未来
论述《南国再见,南国》(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三部发生在完全不同时空的电影。借用编剧朱天文的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或许可以把这三部电影称为「世纪末的华丽」三部曲,因为电影分别都对黑社会的游戏规则,高级妓院的爱情游戏,和酒吧女郎的漂泊生活表现一种浪漫和华丽。但这华丽的背后处处都是迷茫、堕落和对即将来临的世纪末的不安。
【第六章】时光流逝
此时期侯的电影从国际投资和国际演员跨到一个国际领域--国外摄制的纯粹的外语片,包括应日本松竹映画邀请的《珈琲时光》(2003)、应法国奥塞美术馆之邀的《红气球》(2007)。同时期还有《最好的时光》(2005)和2014年正进行后制作中的武侠片《聂隐娘》,似乎都隐含与昔日光影记忆对话的意味。
【第七章】光影反射
侯孝贤纵谈各种电影内外之事,从回顾台湾新电影的黄金时代谈到台湾电影产业的危机,又从拍广告的奇特经验谈到侯上街游行的政治活动,最后回忆自己拍片的一些最难忘的经验和对电影本身的反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