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J简匈奴史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作者:水木森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48.00


页数:0


印次: 1




ISBN号:978752340263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本书从大历史观视角和
读史明智角度,钻研和探索
匈奴人在长城内外那些惊心
动魄历史,从而窥探匈奴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匈奴人和中华儿女颇有
渊源。他们是夏朝人后裔,
却形成与中原人截然不同的
价值观。他们是游牧民族代
表,崇尚抢掠杀戮,自由迁
徙,归顺强者;中华儿女是
农耕民族代表,崇尚礼制和
谐,安土重迁,重视道德和
秩序。两种文明形态并行于
东亚,意味着冲突和战争不
可避免。


本书是历史普及读物,
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全面而
简明地介绍了匈奴的历史。
冒顿单于、“上帝之鞭”阿提
拉等一代代匈奴雄主跃然纸
上,带你领略汉匈百年战争
,以及匈奴民族的千年兴衰
,理清这个民族的发展脉络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铁血生存,草原
催生游牧民族融合体


匈奴人是白种人,还是
黄种人?两种说法都有各自
证据,也都无法说服对方。
为什么呢?因为匈奴人起源
于夏朝灭亡逃到草原的那部
分后裔,后来不断兼并融合
黄种人部落和白种人部落,
形成跨人种的匈奴民族融合
体。


1.农牧之争,炎黄苗裔
发展出游牧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部不
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它历史
悠久,传承连绵不断,在古
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些灿烂的古文化,不仅包
括大家所熟知的古农耕文明
,也包括对古农耕文明造成
冲击的游牧文明,或者半农
半游牧文明。


中原古老农耕文明是中
华文明的主体,但中华文明
也包含游牧文明和半农半牧
文明。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
,而是历史真实的一种存在
——夏朝灭亡后,部分遗民
逃到北方草原,长期与中原
隔离,与当地土著融合,形
成了与中原农耕文明不同的
游牧文明,并进而建立匈奴
帝国,在中国史以及世界史
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很多人都知道,秦朝痛
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防御
匈奴;汉朝先与匈奴和亲,
后来汉武帝刘彻指挥汉军击
败匈奴,使得汉朝后来发展
成超J无敌的王朝。但很少
有人知道,匈奴人是华夏子
孙的一支,匈奴人与中原人
的征战,或者说游牧文明与
农耕文明的竞争,不仅催生
了中国古代Z伟大工程——
万里长城,还促使丝绸之路
全线开通,迫使汉朝形成国
家民族主义精神。这些都是
中华文明几千年长久不衰的
重要精神力量。


毫无疑问的是,匈奴人
是游牧民族,与马为伴,以
放牧为生,按照季节和水草
迁徙而居。在茫茫草原,他
们与牛羊马群为伴,有肉吃
,有奶喝,不需要耕种,不
需要读书识字,也不需要固
定住所和建筑城堡,以及研
究各种技术。他们只需根据
经验看天气,寻找水草丰沃
并足以供牛羊马和人待在那
里的草场,能及时赶着牛羊
马迁走,能饲养牲畜和骑马
,就具备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谁也不曾想到,这群与
中原人生活状态相差J大的
匈奴人,其远祖曾是中原正
统王朝夏朝的统治者。据《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
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曰淳维。”根据记载,商
汤灭夏后,将夏桀流放到南
巢。三年后,夏桀死去,他
儿子淳维(有的书上称为獯
鬻)带着夏桀的妻妾和部众
逃到北方,在茫茫草原以放
牧为生。经过长期繁衍生息
,这部分人逐步形成匈奴族
。也就是说,匈奴族祖先为
夏朝遗民的一支。


当然,匈奴人并不全部
是夏后氏的后裔。随同淳维
出逃的是一大批人——有臣
属,有奴仆,有亲属,还可
能有其他追随者。不过,这
并不影响匈奴起源于华夏的
事实。在中原人看来,商朝
取代夏朝是天命所受,夏朝
遗民属于“天之弃民”,不臣
属于商朝而北逃,就是不忠
,是“化外之民”。


正因为如此,山戎、猃
狁、荤粥等,也被中原人看
作匈奴。著名国学大师王国
维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
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
胡人,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这种看法在史学界没有定
论,但匈奴人是夏朝人后裔
,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中原人将夏朝人后裔匈
奴与北方游牧部落看作同一
民族,并不是没道理的。因
为匈奴人并没继承夏朝崇尚
德治的传统,也没进一步发
展夏朝文化传统,而是为适
应草原生活,发展出与原来
完全不同的文明。匈奴人住
在草原,以游牧为业,与马
、牛、羊、骆驼、驴、骡等
一起逐水草而居。他们放弃
了祖先的农耕生活方式,也
放弃了祖先的文字,彼此之
间用语言口头约定事情。匈
奴孩子从小就与牛羊为伍,
学习骑羊、骑牛、骑马,学
习射箭、打猎。成年匈奴人
身强体壮,擅长骑射,平时
一边放牧,一边打猎,遇到
战事时,他们就披挂上马,
带着兵器出征,迅速组建成
骑兵队伍。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
战斗力和机动能力强。匈奴
人的生活环境使得成年匈奴
人的骑术和射技都比较高超
。加上匈奴人长期兵民一体
,每个匈奴人都因长期练习
骑马射箭而成为天然的骑兵
。因此,匈奴遇到战事,百
姓人人都能立即驱马上阵,
迎战敌人。


匈奴人的价值观念与中
原人大不一样。他们崇尚强
者,信奉利益第一和生存第
一。与中原人讲究师出有名
、替天行道不同,匈奴人作
战以利益为准则。作战顺利
时,他们发起凶猛进攻,大
肆抢掠,而不利就四散逃走
,不以逃命为耻。


P1-3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铁血生存,草原催生游牧民族融合体
1.农牧之争,炎黄苗裔发展出游牧文明
2.屡遭痛击,匈奴被迫迁漠北生存
3.铁血手段,匈奴成功打造一支铁军
4.一再忍让,冒顿单于旨在给东胡致命一击
5.称雄草原,游牧民族共同体形成了
第二章 突破长城,冒顿单于傲视长城内外
1.突破长城,冒顿单于跨越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屏障
2.超J对峙,草原单于与中原皇帝一决雌雄
3.白登之围,匈奴军无意间显现不足
4.与汉和亲,匈奴数代单于都未曾认真过
5.以汉制汉,冒顿单于这次彻底失策了
6.高光时刻,普天之下因冒顿单于而战栗
第三章 全面碾压,匈奴尽显超J帝国范儿
1.重用汉奸,老上单于收获意外利益
2.平定西域,匈奴再次证明其强大实力
3.战略疏忽,军臣单于安逸后便惊恐不安
4.马邑之围,老单于差点中小皇帝的计
5.龙城被屠,匈奴圣地首次遭到攻击
第四章 乾坤逆转,匈奴被迫全面战略防御
1.天才马奴,卫青差点要了军臣单于的命
2.武力夺位,伊稚斜照样逃不出魔掌
3.谋略失误,匈奴一战丢失河西走廊
4.漠北之战,伊稚斜单于被迫请求和亲休战
5.西域烽起,匈奴新战场博弈也失利
第五章 艰难博弈,匈奴不敌“Z惊恐的克星”
1.戏弄汉皇,乌维单于耍起拖延战术
2.诈降汉朝,儿单于获得久违的胜利
3.侵扰汉朝,啕犁湖单于失去天大机会
4.猛坑舅舅,“干儿子”就这么叛逆任性
5.逼降李陵,且鞮侯单于见到匈奴复兴之光
6.迷信诅咒,狐鹿姑单于葬送了国运
第六章 贵族内讧,匈奴被迫走上臣服路
1.以战兴国,壶衍鞮率匈奴到崩溃边缘
2.单于并立,匈奴陷入长久的“战国时代”
3.为了生存,呼韩邪单于实行曲线救国
4.称霸西域,汉朝都尉葬送匈奴复兴梦
5.南归时代,匈奴享受久违的和平
6.死亡魔咒,汉匈臣属关系走到尽头
第七章 天赐良机,匈奴却无缘实现“强国梦”
1.忍辱负重,匈奴生存压力中有复兴机会
2.新朝改制,臣属国匈奴也跟着遭殃
3.新朝崩溃,匈奴复兴梦想再次被点燃
4.单于之争,匈奴没来得及复兴就分裂了
5.丧失西域,匈奴复兴梦想彻底破灭
6.惨遭群殴,北匈奴作为一个政权消失了
7.单于贬值,匈奴复兴逐步走向绝望
第八章 趁乱自立,匈奴子孙Z后一次疯狂
1.高举汉旗,匈奴人趁八王之乱建国
2.丧失人心,匈奴汉的凝聚力迅速消失
3.血腥杀戮,匈奴人复兴梦再次被断送
4.借助外力,匈奴别部在夹缝中壮大
5.死磕鲜卑,匈奴铁弗部逃不出被吞并命运
6.借势崛起,刘勃勃再创匈奴辉煌
7.迷信统万,北魏强势碾碎匈奴梦想
8.河西北凉,Z后一个匈奴的辉煌
外篇 匈奴推动了欧洲秩序改变
1.匈奴人后裔一路西迁
2.匈奴在罗马附近复兴
3.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之鞭”
4.匈奴雪崩后消失在历史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