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大融合-北朝一百四十年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作者:张玮杰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69.80


页数:458


印次: 1




ISBN号:978752310364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一部南北朝时期北朝的
简史。本书主要讲述了北朝
约一百四十年(439-581
年)的历史,细致地阐述了
北魏的兴起、北魏的分裂(
东魏、西魏)、北魏的灭亡
(被北齐、北周取代),以
及杨坚在北周坐大,篡周一
统天下的过程。


这是一段民族大迁徙、
民族大融合,思想和社会大
变革的历史,经历痛苦的动
荡、转折和改革,酝酿了大
一统的隋唐盛世。


本书以史料为本,气势
恢宏,逻辑性强,文字流畅
,讲述简洁。作者注重挖掘
故事背后的故事,既有遮云
蔽日的战争场面,又有扣人
心弦的党争,还有跌宕起伏
的后宫争斗。书中既注重讲
解历史故事,又普及人文知
识,让人物与故事相得益彰
,故事更有味道,人物形象
更为饱满,可读性更强。
精彩书摘



第一节
统一北方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
),前秦皇帝苻坚发兵攻打
鲜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国,代
国灭亡。太元十一年(386
)元月六日,十六岁的拓跋
珪在牛川(今内蒙古自治区
兴和县西北东洋河南)召开
部落大会,宣布继代王位,
宣告代国正式复兴。四月,
拓跋珪改称魏王,G家改称
魏国。史称拓跋珪建立的魏
国为北魏。后来,拓跋珪将
都城迁到盛乐(今内蒙古自
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
格尔土城子遗址),之后又
迁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


太元二十年(395)十一
月,拓跋珪亲率大军,在参
合陂(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
县东北,一说在今山西省阳
高县)突袭慕容鲜卑的后燕
大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从此,后燕一蹶不振,北
魏逐渐入主中原。拓跋珪之
后,拓跋嗣继位,拓跋嗣之
后,拓跋焘继位。


北魏始光四年(427),
拓跋焘亲率大军,攻占了十
六国之一胡夏国的都城统万
城(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城北,因其城墙为白色,当
地人称白城子)。


北魏太延二年(436)五
月,拓跋焘派大军灭了十六
国之一北燕。到太延三年(
437)的时候,中原大地上
仅剩北魏、南朝宋和北凉三
个主要政权并立。雄心勃勃
的拓跋焘把目光瞄准了北凉
(首府为姑臧,今甘肃省武
威市凉州区)。


这时,北凉首领为河西
王沮渠牧犍,拓跋焘和沮渠
牧犍还是亲戚关系,互为妹
夫:沮渠牧犍的妹妹兴平公
主嫁给了拓跋焘,拓跋焘的
妹妹武威公主嫁给了沮渠牧
犍。在古代,互为岳父的情
况都有,互为妹夫更是见怪
不怪。


沮渠牧犍废掉了王后李
敬爱(原西凉王李嵩之女。
李暠是李渊的先辈。421年
,北凉灭西凉),立武威公
主为王后。北魏强大,沮渠
牧犍向拓跋焘称臣进贡,并
把世子泪渠封坛送到平城作
为人质。


沮渠牧犍的嫂子李氏非
常美艳,沮渠牧犍和她有了
奸情。李氏同时周旋于沮渠
牧犍兄弟三人之间。李氏嫌
武威公主碍手碍脚,和沮渠
牧犍的姐姐商议之后,于太
延五年(439)四月的一天
,在武威公主的饮食里下毒
。武威公主中毒后,病情加
重。这事传到了拓跋焘的耳
朵里,他急忙派Z好的御医
,骑快马星夜赶往姑臧,把
武威公主从死神手中抢了回
来。


拓跋焘得知原因后,命
沮渠牧犍把李氏送到平城。
沮渠牧犍知道李氏这一去肯
定不得好死,拒绝交出李氏
。沮渠牧犍给了李氏足够用
的金银财宝,派人将她护送
到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
,隐藏了起来。


拓跋焘大怒,准备趁此
机会踏平北凉,统一北方。
他首先征求首席谋士、司徒
崔浩的意见。


崔浩建议道:“沮渠牧犍
不臣之心已经显现,不能不
除掉他。前几年我国北伐蠕
蠕(柔然),虽然收获不大
,但折损也不多。当时出动
的军马共有三十万匹,加上
来回路上死亡的,还不满八
千匹,而每年因病等自然死
亡的,都不少于一万匹。沮
渠牧犍不了解实情,认为我
们实力大损,短时间难以恢
复,不会现在发动攻势。如
今我们要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大军突然抵达其境内,
他们一定会惊慌失措,自乱
阵脚,B会被擒住。且沮渠
牧犍本人生性懦弱,品行低
劣,他的弟弟们又非常骄横
,他们弟兄争权夺利,已经
造成人心离散。近几年,天
灾地震都发生在秦、凉地区
,上天也有意使他们灭亡,
请陛下速速发兵。”


崔浩的话正合拓跋焘的
心意,他点头道:“爱卿好
主意,与我不谋而合。”于
是拓跋焘命令召集文武大臣
到太J殿的西堂(太J殿有
东、西二堂)议事。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多人
议论说:“沮渠牧犍领导的
是西部边陲的小国,虽然内
心并不是对我们真正臣服,
但历年来的进贡也是连续不
断。陛下把他当作藩属国,
还把公主嫁给了他,陛下应
该宽恕他的小罪过。我军去
年才征伐蠕蠕,人困马乏,
元气还没有恢复,不宜再大
规模用兵。且听说那里土地
贫瘠,大多是盐碱地,难以
找到水草,我军到达后,不
能长时间逗留。一旦我们出
动大军,他们坚壁清野,固
守城池,我军将陷入危险境
地。”


之前,崔浩与尚书李顺
有嫌隙。李顺曾经出使北凉
十二次之多,收受了北凉不
少好处,在拓跋焘面前说了
北凉不少好话,替北凉消灾
免祸。崔浩得到消息后,报
告给了拓跋焘。但拓跋焘认
为李顺能力强,并不理会这
些传言。


这次讨论西征北凉,李
顺又帮北凉说话,他和另一
尚书古弼都说:“白温圉河
(今甘肃省皋兰县附近黄河
河段)以西至姑臧,地上全
是开裂的枯石,根本不可能
有水草。据凉人说,姑臧城
南的天梯山(今甘肃省武威
市西南)上,冬天积雪达一
丈多深,春夏的时候积雪融
化,汇流成河,凉人储存后
用来灌溉农田。他们听说我
军到达,B定会掘开沟渠,
让水流尽,断绝我们的水源
。环姑臧百里之内,不长草
木,军队不能久停。我们同
意弘农王等人的意见。”


拓跋焘一看这么多人反
对,就让崔浩与他们辩论。
奚斤等人自然辩论不过崔浩
,到Z后理屈词穷,只是说
:“那里没有水草。”


崔浩是大才子,博览群
书,他引用古书道:‘《汉
书·地理志》上说:凉州之
畜,为天下饶。’如果凉州
没有水草,又如何饲养牲畜
?再说汉人总不会在没有水
草的地方筑城郭,建立郡县
居住生活吧?天梯山的雪融
化后,不过是被干枯的沙石
吸收,又怎么能够灌溉得了
数百万顷农田?这是骗人的
鬼话。”


李顺搭话道:“耳闻不如
目见,我亲眼所见,你不过
是纸上谈兵,你有什么资格
同我们进行辩论?”


从职务上说,李顺是下
J,崔浩对李顺敢如此顶撞
自己非常恼怒,说道:“你
们收受了钱财,所以才会替
沮渠牧犍说话,我没有亲眼
所见,就能被欺骗得了吗?
”崔浩此话一出,注定和他
们结下死仇。


拓跋焘听到崔浩的话,
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面带
怒容,严厉斥责了奚斤等人
。拓跋焘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一是对他们可能收受沮渠
牧犍的贿赂而怒;二是让他
们闭嘴,不要对出兵再提反
对意见。


果然,奚斤等人不敢再
多说话。于是拓跋焘命令出
兵讨伐沮渠牧犍。


太延五年(439)五月十
四日,拓跋焘亲自在平城西
郊检阅军队。


六月十一日,是个黄道
吉日,拓跋焘命侍中、宜都
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监国
,处理留守朝廷事宜,又命
大将军、长乐王嵇敬和辅国
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率领
两万大军,驻守漠南(戈壁
沙漠以南、阴山以北地区)
,防止柔然进攻。拓跋焘亲
率大军。出兵凉州。


P2-4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太武时代
第一节 统一北方
第二节 凉州士人
第三节 酒泉之战
第四节 太平真君
第五节 祭拜石庙
第六节 征伐柔然
第七节 忠直古弼
第八节 平灭盖吴
第九节 太武灭佛
第十节 柔然衰落
第十一节 悬瓠之战
第十二节 崔浩之死
第十三节 饮马长江
第十四节 拓跋焘遇刺
第二章 冯太后听政
第十五节 拓跋濬登基
第十六节 冯皇后
第十七节 拓跋弘登基
第十八节 淮河为界
第二十节 太上皇帝
第二十一节 拓跋弘之死
第二十二节 法秀叛乱
第二十三节 始发俸禄
第二十四节 冯太后去世
第三章 全面汉化
第二十五节 迁都之议
第二十六节 迁都洛阳
第二十七节 迁都利弊
第二十八节 讨伐萧鸾
第二十九节 说汉话
第三十节 改汉姓
第三十一节 元宏废太子
第三十二节 元宏遇险
第三十三节 二李反目
第三十四节 冯皇后出轨
第三十五节 元宏去世
第四章 胡太后乱政
第三十六节 元禧叛乱
第三十七节 赵脩之死
第三十八节 元详之死
第三十九节 北魏大败
第四十节 元勰之死
第四十一节 永明寺
第四十二节 废“立子杀母”
第四十三节 元诩登基
第四十四节 胡太后听政
第四十五节 淮河大坝决堤
第四十六节 柔然复兴
第四十七节 羽林虎贲暴动
第五章 六镇大起义
第四十八节 高欢登场
第四十九节 软禁胡太后
第五十节 柔然内乱
第五十一节 破六韩拔陵起义
第五十二节 六镇大起义
第五十三节 尔朱荣登场
第五十四节 源子雍保夏州
第五十五节 宇文氏
第五十六节 黑水之战
第五十七节 赐死元乂
第五十八节 “徐郑”
第五十九节 崔延伯战死
第六章 尔朱荣平六镇
第六十节 杜洛周起义
第六十一节 平城失陷
第六十二节 葛荣称帝
第六十三节 莫折念生毙命
第六十四节 涡阳之战
第六十五节 萧宝夤叛魏
第六十六节 胡太后杀子
第六十八节 尔朱荣入洛阳
第六十九节 尔朱荣擒葛荣
第七十节 尔朱荣战陈庆之
第七十一节 平灭万俟丑奴
第七章 高欢平尔朱氏
第七十二节 诛杀尔朱荣(上)
第七十三节 诛杀尔朱荣(下)
第七十四节 元子攸之死
第七十五节 高欢收六镇降民
第七十六节 元恭登基
第七十七节 高欢立元朗
第七十八节 韩陵之战
第七十九节 高欢占洛阳
第八十节 高欢平晋阳
第八章 东魏和西魏
第八十一节 双雄会
第八十二节 贺拔岳之死
第八十三节 宇文泰定秦陇
第八十四节 元脩高欢反目
第八十五节 元脩投宇文泰
第八十六节 东魏建国
第八十七节 西魏建国
第八十八节 高欢家事
第八十九节 “陈赵”
第九章 高欢大战宇文泰
第九十节 小关之战
第九十一节 沙苑之战
第九十二节 西魏夺河南
第九十三节 邙山之战
第九十四节 府兵制
第九十五节 东魏夺洛阳
第九十六节 东魏四贵
第九十七节 突厥可汗
第九十八节 玉壁之战
第九十九节 高欢去世
第十章 北齐、北周建国
第一百节 侯景叛东魏
第一百零一节 高澄当权
第一百零二节 寒山之战
第一百零三节 长社之战
第一百零四节 高澄遇刺
第一百零五节 高洋建北齐
第一百零六节 百保鲜卑
第一百零七节 高洋破契丹
第一百零八节 九命
第一百零九节 魏收撰《魏书》
第一百一十节 斗法
第一百一十一节 佳人难再得
第一百一十二节 突厥灭柔然
第一百一十三节 残暴高洋
第九章 高欢大战宇文泰
第九十节 小关之战
第九十一节 沙苑之战
第九十二节 西魏夺河南
第九十三节 邙山之战
第九十四节 府兵制
第九十五节 东魏夺洛阳
第九十六节 东魏四贵
第九十七节 突厥可汗
第九十八节 玉壁之战
第九十九节 高欢去世
第十章 北齐、北周建国
第一百节 侯景叛东魏
第一百零一节 高澄当权
第一百零二节 寒山之战
第一百零三节 长社之战
第一百零四节 高澄遇刺
第一百零五节 高洋建北齐
第一百零六节 百保鲜卑
第一百零七节 高洋破契丹
第一百零八节 九命
第一百零九节 魏收撰《魏书》
第一百一十节 斗法
第一百一十一节 佳人难再得
第一百一十二节 突厥灭柔然
第一百一十三节 残暴高洋
第十三章 北周灭北齐
第一百三十八节 宇文邕禁佛道
第一百三十九节 大美女冯小怜
第一百四十节 北周攻洛阳
第一百四十一节 北周占平阳
第一百四十二节 平阳争夺战
第一百四十三节 北周占晋阳
第一百四十四节 北周占邺城
第一百四十五节 北周灭北齐
第十四章 杨坚建隋朝
第一百四十六节 宇文邕去世
第一百四十七节 宇文赟去世
第一百四十八节 尉迟迥兵败
第一百四十九节 隋朝灭北周
参考书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