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诞生的延安电影团诞生,集团承担着“国家影像历史纪录者和典藏者”的职责使命。23年是延安电影团诞生85周年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成立70周年,《我们的足迹:1953-23》是新影人的献礼制作。 本书共70篇文章,分为使命在肩、路在脚下、且行且思、赤子情怀四部分。新影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记录了他们以摄影机为笔、为武器,从延安出发,一路高歌,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彰显纪录片人以忠诚做底色,以生命去记录,与共和国同行,坚守使命,初心不改的精神风貌。书中文章还有多部纪录导演的创作手记、有中央新影承担重量重大项目时的精彩实录,更有新时代的新影人与时,开启新影新征程的坚定信心。 本书还收录了中央新影集团过去十年间的重大项目、活动掠影、24部精彩纪录电影的海报,68部精彩电视纪录片海报,更列举了13—22年中央新影集团节目情况。本书图文并茂,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有收藏价值及收藏价值。
【目录】
【中文目录丨英文目录】(Word格式) 部分 使命在肩 用镜头记录国家的强盛之路 郭本敏 / 002 我与纪录电影 朱勤效 / 016 一场终生难忘的新闻“大战” 徐方方 / 030 关于历史纪录片如何还原历史 池建新 / 038 跨越太平洋 贾晓欣 / 048 用 70 天完成一场对 70 年的纪念 赵 昭 / 055 千里之行,只为允你一诺 ——纪录片《导演手记 金 霞 / 061 从档案实证出发,与历史对话 ——纪录片《》创作浅谈 任 超 / 065 《一起走过》的武汉战“疫” 杨劭劼 / 070 武汉战“疫” 新影战记 邵 可 / 081 从武汉到“冬奥” 路 佳 / 090 传承与使命 ——北京备战纪录电影拍摄纪事 徐洁勤 / 097 讲好中国故事 ——《新西行漫记》创作感悟 李 谊 / 106 故土他乡 远方未远 陈 庆 / 113 行走,世纪丝路 孟 芳 / 1 重藏路 ——纪录片《和平解放纪实》创作体会 吴 迪 / 128 用镜头和青春见证三峡之变 杨书华 / 135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插上“微”翅膀 宋志芬 / 147 经典再起航 ——“国家影像典藏工程(一期)”项目侧记 刘芃芃 / 151 同心逐梦,无悔追光 ——亲历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 苗 月 / 158 部分 路在脚下 心有春天,且唤东风 ——23 年集团片单发布活动的联想 程喆林 / 172 一粒石子儿 郝 蕴 / 183 用百姓视角打造融通中外的影视表述 ——纪录电影《风筝·风筝》创作有感 许 峰 / 190 生死之间 ——纪录电影《蓝色使命》拍摄经历 赵洪铎 / 197 《全球公敌》创作的密码 董浩珉 / 5 寻找真实的白求恩 胡小兵 / 211 又见珠峰 赵宏林 / 222 渺小与,伤痛与荣光 ——《手术两》创作有感 陈子隽 / 229 在影像里重逢 许 蕊 / 234 水滴与大海 武维娟 / 240 不平凡的 7.8 公里 ——《永恒之轴》创作有感 郑晓佳 / 245 不一样的创作视角 ——《听,穿透历史的中国声音》创作浅谈 李 辉 / 250 追寻的不仅仅是过往 ——电视纪录片《向往》创作感悟 欣 / 256 在楹联里洞见美丽中国 玮琪 / 264 感谢那座山 ——纪念拍摄野生动物的日子 崔 颖 / 278 第三部分 且行且思 留下时光的标本 ——摄影部的十五年 罗 凌 李 雄 杨 林 /322 视听语言的自觉 李 勇 /334 浅谈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 余 念 /344 光影下的古今对话 ——摄影师眼中的历史遗迹 于 宇 /350 关于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造型设计 张 洋 /360 回望儿童节目领域中的探索与实践 李 遥 /366 纪录片传播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以纪录片《中国》的策划为例 张 芳 /375 微电影的世界,大舞台的精彩 郑 子 /382 新起点 再出发 ——新媒体事业部的探索和实践 刘帼轶 /391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跨越 刘 洋 /399 当好“纪录片国家队”的“特种兵” 张荣贵 /405 点滴这十载 瞬间即永恒 朱媛媛 / 413 第四部分 赤子情怀 忘不了,未了情 ——《我们的足迹》感言 陈光忠 /426 怀念我的父亲 庄 园 /436 小索朗的家 赵 化 赵 燕 /443 他和我的《钢琴梦》 韩君倩 /449 穿越影像我见到你的容颜 胡永芳 /461 难忘的一九五六年 朱士焜 /474 一代代摄影人的精神传承 张远成 /479 跟随伊文思拍电影 郭维钧 /487 红旗渠的故事 郜庆生 /497 我师傅刘建中的朝花夕拾 张 力 /506 用热爱去拍摄,用生命去记录 ——我的 40 年摄影路 刘大良 /518 结缘二十年 ——史、军史纪录片创作点滴回望 沈 芳 /529 从朦胧的初心到神圣的使命 才俊良 /5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