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我的回忆-先辈丛书.回忆录卷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01




作者:张明远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65.00


页数:401


印次: 1




ISBN号:978750986296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我的回忆》一书记叙
了作者在土地革命、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以及建设和改
革时期90多年的人生经历。
全书把作者个人和家庭的活
动置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大背
景下,又透过个人经历回忆
的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童年与少年


(1906年11月—1922年12
月)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正处于20世纪前期中国内忧
外患、动荡不安的变革时期
。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
的浪潮不断,清王朝穷途末
路,革命风云此起彼伏。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几
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民主共
和”所代替,“国会”取代了“
朝廷”。但名义上是中华民
国,实际上复辟与反复辟斗
争不断,国会贿选,袁世凯
贿选当大总统,不久便背叛
革命“登基”称帝;各路军阀
争战不休;苦难深重的中国
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
动,拉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这一切对我的
家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
颗救国的种子。中国共产党
诞生及国共合作的实现,引
导我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如今,当我垂暮耄耋之年
,往事仍历历在目。


故乡和家人


河北省玉田县,依山傍
水,早有城郭,并有外八景
和内八景的景观,可算是地
灵人杰之乡。清军进关以后
,一条“大御道”从县城南关
穿过,直通奉天(今沈阳)。
这里距北京、天津都不过百
余公里,距唐山50多公里,
交通方便,受这些大中城市
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
都比较发达。


我家所在的前独树村位
于县城南8华里,是个较富
裕的村庄,有近百户人家,
张姓是大族,同宗的有20余
家,还有同姓不同宗的10余
家;另一个大族是胡姓。村
民大都殷实憨厚,多为自耕
农,只有少数人家土地比较
多,在外埠兼有商号。


由于战乱和匪患,社会
J不安定,地主富户们为了
维护自己利益,把出租土地
改为雇工经营;已出租的土
地,则把实物租改为货币租
,下交租(秋收后交租)改为
上交租(上年冬交租),固定
租改为活租(地租和佃权一
年一变),以此加重对雇工
的剥削。另一方面,官府的
苛捐杂税和村里的许多负担
,都是按村民各户的土地亩
数平均摊派,由于地主富户
们大量隐瞒土地(农民称之
为“黑地”),把负担转嫁给
农民,更加重了对农民的盘
剥。至于地主恶霸仗势鱼肉
乡里、巧取豪夺的其他事例
,更是不胜枚举。1923年
至1925年间的直皖战争和
直奉战争中,官府和豪绅们
借支应兵差(粮草车马夫役
等)和军队过境之机,派粮
派款,从中贪污,大发其财
,而贫苦农民却不堪重负,
两J分化日趋明显。仅辛亥
革命后的七八年内,全村70
多户普通农民中,半数以上
经济下降,其中十多户沦为
赤贫、乞丐或外逃谋生;在
18户地主富农中,只有4户
经济状况上升,7户下降,
其余均破产。


村里的实权人物要算张
金印一家。论成分他是个破
落地主;论职位不过是个村
副(副村长),只因他横行霸
道,无人敢惹,把持着村中
的实权,起着村长的作用。
听老人们说,他家以前是个
大户,开过武学(练武术的
学校),但没有人中过武举
人。张金印不务正业,很快
便破家荡产。他结交官府差
役,又仗着儿子在北山当土
匪,横行乡里,作恶多端。
他曾与村里一姓黄的合伙开
了一个砖瓦窑,因不善经营
而破产。他乘机夺取黄家的
本钱,黄家为此同他打官司
,黄家虽有理,结果却输了
官司又赔钱。1927年,玉
田农民暴动失败后,他乘官
军来搜捕之机,带其家人到
我家抄家,抢东西、砍树,
连茅厕的踏板都拆走了,其
心之歹毒,可见一斑。


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母
和外祖父母,只听说外祖父
家很穷。据母亲讲,我祖父
以上三代都是“单传”,到了
我父亲这辈,人丁才兴旺起
来,共有三男三女六兄妹,
父亲张希德排行第二。祖父
是自耕农,有地40亩,后来
分家的时候,父亲分得11亩



我父亲没读过书,是一
位不苟言笑的老实庄稼汉。
他兢兢业业地终年劳作,除
了侍弄自家的十多亩地之外
,还向无劳力的孤寡亲戚租
种四五亩地,和别人家伙养
一头毛驴,丰年尚可自给,
遇到天灾人祸时,就得买粮
借债、典卖土地。有时到了
年关,父亲到外边躲债,大
年三十晚上才偷偷回家,就
像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
劳那样。他曾到关外谋生8
年之久(中途只回来一次),
在一家伙房当杂工,学会了
杀猪、做饭,回来时成了农
家的“多面手”。他特别喜欢
种树,在紧挨我家的苇坑边
和路旁栽了许多柳树、榆树
和椿树;在院子里栽上樱桃
、杏树、桃树、枣树和洋槐
,不但有了烧柴,还可收获
一些鲜果。


父母年轻时都参加过义
和团,母亲参加了当时未婚
女子的组织“红灯照”。她经
常给我们讲述当年村里那些
“二毛子”(天主教的中国神
父)如何倚仗洋人欺压乡邻
,洋兵(八国联军)如何糟害
老百姓,以及义和团、“红
灯照”如何打洋鬼子、杀“二
毛子”、火烧天主教堂的故
事,说到动情处,不免落泪
叹息。记得小时候,我家里
还保存着当年的刀剑、长矛
,我和弟弟常用来打仗玩耍
,父亲也不制止。


我的叔父在私塾读过一
年书,结婚后生了一子三女
,生活颇为艰难,在我10岁
那年秋收时,因为不堪忍受
地主的欺压,离家下了关东
。那天,叔父下地回来,在
路上捡了两根高梁穗,被地
主家看青的(地主家雇来看
守庄稼的人)看见,硬说他
是偷的。地主串通村副张金
印,命人将我叔父绑在关帝
庙院内(当时已改为村女校
,是全村人集会的地方)的
老槐树上,召集全村乡亲,
当众对叔父拷打逼供,并扬
言,如不承认,就送官法办



P1-3
【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童年与少年(1906年11月—1922年12月)
故乡和家人
春风到乡间
求学
走向社会
第二章 投身革命(1923年1月—1926年9月)
任教
导师引路
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三章 在农运中成长(1926年9月—1928年1月)
玉田创业
一、反“旗地变民”斗争
二、建立中共玉田县委
三、斗争向遵化扩展
农民运动大发展
一、扩大抗捐税斗争
二、清查会账
三、抗警捐、反警官
四、农民运动大发展
五、争取土匪
党的发展与建设
农民武装暴动
一、暴动前的形势
二、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确定暴动计划
三、检阅武装力量,成立京东农民协会
四、攻占玉田城
五、郭屯整编
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一、建立京东人民革命军
二、鲁家峪战斗失利
三、重整旗鼓坚持战斗
四、前仆后继,蓄锐待发
永恒的纪念
玉田农民暴动的功过是非
第四章 白区十年(1928年1月—1937年12月)
在顺直省委
一、改组后的省委
二、党内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
三、再次改组省委
四、传达中央指示,恢复整顿党组织
五、保定被捕
六、路遇叛徒
狱中斗争
一、天津被捕
二、战斗在天津三监
三、在北平一监
寻找党组织
在京东特委
艰难岁月
在榆林女师
一、榆林女师
二、临时党组织
到延安去
第五章 战斗在敌后(1938年2月——1945年10月)
在延安
初到晋察冀
开辟冀热察抗日根据地
在北岳和边区政府
决战在冀热辽
一、重返冀东
二、反攻受降
三、迎送出关部队和干部
第六章 迎接胜利(1945年11月—1949年2月)
争取和平民主
发展经济
对冀东土改的几点认识
一、对冀东土改的历史回顾
二、抗战胜利后冀东土地关系的基本情况
三、对冀东土改的一些看法
四、对冀东土改的估价
五、土改发生错误的原因
支援华北、东北战场
支援辽沈战役,迎接大军进关
一、建立健全战勤机构
二、紧急战勤动员
支援平津战役
冀东解放
告别冀东
第七章 新的征程(1949年2月—1955年1月)
工作片段
一、加强政策研究室
二、关于工作报告
三、毛主席的重要讲话
党的建设
一、整顿党风
二、干部工作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
一、恢复发展国营工业
二、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
三、农村工作
四、货币统一
镇反运动
增产节约与“三反”“五反”运动
一、基本情况
二、关于几个问题的处理
三、“新三反”
风雪战勤
一、后勤战线的两个张明远
二、全力以赴保后勤
三、三次赴朝
四、中朝联合铁路运输司令部
财经会议前后
一、毛主席畅谈总路线
二、会议的一些情况
三、发生在会外的几件事
四、难忘的接见
七届四中全会前后
东北高干会议
一、周总理谈话
二、东北高干会议
第八章 曲折岁月(1955年2月—1979年10月)
科学的春天
反右派运动
毛主席来科学院视察
下放安徽
再受批判
生产渡难关
“四清”与“社教”运动
被管教的日子
迟来的春天
料峭春寒
第九章 在机械工业委员会(1979年11月—1982年4月)
工业化的心脏部门
深入调研
一、统一认识
二、关于机械工业的现状
三、对机械工业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四、由机械委负责统筹对机械工业的调整改革
初见成效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历史的反思
第十章 老骥伏枥(1982年5月—1998年6月)
追寻历史的记忆
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
一、到基层调研
二、绥芬河之行
三、丹东之行
附录 怀念父亲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