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微流控芯片具有体积小、试样及试剂消耗少、散热好、灵活方便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经成为微机电系统,尤其是生物微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发展前景好。本书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法与制备工程,并对相关能表征做了细致分析,使读者对于相关技术有一个比较的了解。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国内外研展 1 1.2;;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背景 3 1.2.1;;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材料 3 1.2.2;;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加工 4 1.2.3;;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改 5 1.2.4;;微流控芯片的封接 6 1.2.5;;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技术 8 1.2.6;;微流单元的应用 10 1.3;;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意义 11 第2章;;流体聚焦的理论和优化 12 2.1;;微流控芯片的聚焦 13 2.2;;微流控芯片关于流体聚焦的 15 2.3;;结果 16 2.4;;聚焦模型的优化 2.4.1;;聚焦交口的优化 21 2.4.2;;构建优化后微流控芯片模型 24 2.5;;本章小结 25 第3章;;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26 3.1;;器件衬底材料的选择 26 3.1.1;;传统衬底材料 27 3.1.2;;传统透明材料 27 3.1.3;;试验中的透明材料 28 3.2;;微流动层材料的选择 31 3.2.1;;环氧树脂类负光刻胶(SU-8) 31 3.2.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31 3.3;;浇注法制备微流控芯片的流程 34 3.4;;基于SU-8模具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38 3.4.1;;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40 3.4.2;;制作SU-8胶模具的工艺流程 40 3.4.3;;PDMS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 45 3.5;;纳米热压印工艺 51 3.5.1;;压模的制备 52 3.5.2;;基底的清洗 53 3.5.3;;抗粘层的制备 54 3.5.4;;压印胶的配制和旋涂 55 3.5.5;;压印中温度、压力、时间的控制 56 3.5.6;;参数设置 60 3.5.7;;图形转移 61 3.6;;实验结果 63 3.7;;本章小结 64 第4章;;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应用 65 4.1;;生物芯片技术要点及分类 65 4.1.1;;固相阵列芯片及其局限 67 4.1.2;;悬浮阵列芯片 69 4.2;;悬浮阵列检测原理 69 4.2.1;;微球载体结构及标记 70 4.2.2;;悬浮阵列检测流程 72 4.2.3;;悬浮阵列技术特点 74 4.2.4;;微球制备 74 4.2.5;;微球的荧光编码 75 4.2.6;;基于有机染料的荧光编码 76 4.2.7;;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编码 77 4.2.8;;悬浮微球的捕获及捕获阵列的设计 81 4.3;;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实验 86 4.4;;检测实验及结果 90 4.5;;本章小结 93 第5章;;微流控芯片集成元件的研究 94 5.1;;热学模型 94 5.2;;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微流量计 96 5.2.1;;流量计的 97 5.2.2;;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07 5.2.3;;流量计制作工艺流程 107 5.2.4;;加工工艺讨论 108 5.2.5;;实验结果 109 5.3;;微流控芯片中的热膨胀型微阀 111 5.3.1;;微阀的原理及其结构 111 5.3.2;;加热器温度的计算 112 5.3.3;;微流体通道的设计与 112 5.3.4;;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 5.3.5;;微阀加工工艺及工艺参数优化 1 5.3.6;;微阀的实验结果 124 5.4;;本章小结 126 未来技术与展望 127 参考文献 1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