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读者对象:对二战历史及卓别林和希特勒感兴趣的大众读者、电影从业者 

相关推荐:

本书以缜密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将卓别林和希特勒置于平行的视角,从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真相。同时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利用媒体打造某种形象的策略,时至今日依然行之有效。

——第37届三得利学艺奖(艺术·文学类)颁奖词

正如本书所言,卓别林和希特勒可以比作光与影的关系,这两人都是视觉媒体制造的“大怪物”。 独裁者把树立形象作为夺取霸权的武器之一,而喜剧之王则以诚实的人文主义与他对峙。两者之间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

——《日本经济新闻》书评  

在卓别林的故乡英国诞生的奇幻巨作《哈利·波特》中,有一种神奇生物叫博格特,它能变身为人们最害怕的那个形象。而打败它的咒语就是“滑稽滑稽”!这形象地说明了笑声正是克服恐惧、驱散邪恶的利器。深谙影像之毒的喜剧大师通过《大独裁者》这部电影,为我们进行了最好的阐释。

——读者评论

编辑推荐:

★一部罕有的从艺术创作角度观察、书写“二战”期间社会生态的作品。

★围绕《大独裁者》的拍摄始末展开,生动还原当时惊心动魄的媒体大战。

★首次披露拍摄通告单、工作照、剧本、分镜画等,为研究卓别林生平及创作提供珍贵史料。

★著名卓别林研究专家撰写,具备艺术、历史和传播的交叉视角,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复盘“二战”时期的媒体争锋,引发人们对战争及强权的反思。

★随书附赠电影《大独裁者》彩色宣传册页。 

内容简介:

卓别林与希特勒于同年同月出生,生日仅相差四天。两人的才能与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撞击,各自形成巨大的漩涡。

卓别林在纳粹入侵波兰之后开拍《大独裁者》,在希特勒踏进巴黎的第二天完成了最后一幕的演说。他们虽从未谋面,但在媒体宣传和个人形象经营上却陷入了长久的厮杀。最终喜剧大师从一位世间少有的演说家手中,将他的“武器”夺了过来。希特勒荒唐无稽的野心崩溃了,卓别林的幽默却长存世间。

本书作者依据卓别林家族私藏的拍摄花絮资料,以及卓别林本人将近一万页的手稿、工作日志、往来信件等,还有近年才被发现的新史料,为大家揭开影片《大独裁者》的拍摄始末。 

作者简介:

大野裕之,1974年出生于大阪。现为日本卓别林协会主席、剧作家和电影制片人。鉴于他在卓别林研究上所做的贡献,于2006年获得意大利波代诺内无声电影节特别奖。他编剧和制作的电影《太秦灯光下》(2014年)获得了第13届纽约亚洲电影节的最受观众喜爱奖和第18届加拿大奇幻电影节的*佳电影奖。

译者简介:

靳园元,东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专业博士。旅居日本十年,曾参与NHK中文广播节目录制和汉语教学等工作,归国后从事日语辞典编纂及教学。已出版译作有《废墟上的少女侦探2》《管仲》《好好回话》《无痛自律》等。

目录:

序 相隔四天降生的光与影 /  I

电影《大独裁者》剧情梗概 /  IV

第一章 卓别林的胡子,希特勒的胡子

两个天才的诞生 /  002

卓别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010

自由公债运动 /  013

《从军记》——史上最初的反战电影 /  017

希特勒留胡子是在模仿卓别林吗 /  020

第二章 希特勒势力抬头,卓别林遭受打压

世界媒体诞生后卓别林造访柏林 /  026

天才演说家的诞生与反犹太主义的扩 张 /  030

“卓别林是犹太人”一说的由来 /  034

改变二人命运的有声电影 /  038

卓别林再访柏林:与纳粹的首次正面交锋 /  042

疯狂的爱国心 /  049

第三帝国的电影管制:卓别林全面被禁 /  052

纳粹发起恶意诉讼 /  058

风靡全球的“小胡子大比拼” /  060

第三章 卓别林的拿破仑——反独裁者的电影梦

开始制作以拿破仑为主角的电影 /  066

一人分饰两角:拿破仑和他的替身 /  073

饱含反战情绪的剧本完成 /  076

《摩登时代》公映与“拿破仑”的迷茫 /  084

放弃 /  089

第四章 “6 号作品”——《大独裁者》的制作准备

《大独裁者》的制作契机 /  096

创意成形与构筑故事情节 /  101

对集中营的预言 /  106

希克勒与纳帕里尼的原型 /  108

最初的剧本构成 /  111

拍摄《大独裁者》的传闻和来自纳粹的阻碍 /  121

摄影棚准备期 /  127

希克勒的妻子 /  130

哥哥西德尼与弟弟惠勒 /  133

剧本完成 /  139

希特勒的反应与来自德意英的压力 /  151

在美国遭遇打压 /  154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  160

第五章 开战,开拍

白热化的拍摄工作 /  164

变身希克勒的卓别林 /  172

地球仪之舞 /  179

“小型飞机”与杰克·奥克参演 /  183

正式拍摄结束 /  190

长期化的战争和电影制作 /  192

第六章 演 说

被剪掉的“跳舞的士兵们” /  200

最后一幕的最初构思 /  203

“演说的点子” /  209

演说场景实拍 /  213

进击的希特勒与孤军奋战的卓别林 /  219

希特勒入主巴黎翌日,卓别林开拍演说 /  223

从反对到期待的舆论转变 /  229

第七章  完成——作品分析、公映与受到的冲击

查理的征程 /  238

《大独裁者》的细节 /  240

突破“犹太人电影”的限制 /  244

作为音乐电影和舞蹈电影的《大独裁者》 /  247

心理-1:犹太人聚居区的故事 /  250

心理-2:希克勒与纳帕里尼 /  252

联美的宣传手段:孩子们,玩独裁者游戏吧! /  254

公映当日 /  261

美国的评论褒贬不一 /  265

英国上下赞不绝口 /  270

德国的反《大独裁者》活动 /  274

卓别林与希特勒的“世界大战” /  278

战时的日本人与《大独裁者》 /  282

希特勒看了吗 /  284

第八章 喜剧《大独裁者》

战斗还没有结束 /  292

“和平煽动者”的遭遇 /  295

美国舆论重新评价卓别林 /  299

《大独裁者》在日本公映与现在 /  301

与战时其他反纳粹电影的对 比 /  303

希克勒胡说八道演说的“译文” /  307

胶片有毒 /  311

最后一幕的演说永不过时 /  315

尾声 “这是我们的希望” /  325

《大独裁者》片尾演说词 /  327

鸣谢 /  330

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  332

 

试读:

序言

1889 年 4 月 16 日,在伦敦的贫民街区,查理·卓别林出生了。同一周内的 4 月 20 日,在奥地利布劳瑙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阿道夫·希特勒也出生了。20 世纪最受人喜爱的男人与最遭人憎恶的男人,他俩的生日仅仅相隔四天。

51 年的时光飞逝而过。

这两个同样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在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创造了历史,他们终将在不同的领域登峰造极。

1940 年 6 月 23 日清晨,阿道夫·希特勒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巴黎。一天之前,法国在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中被迫投降。希特勒在几个贴身随从的陪同下尽情地游览了巴黎,一偿夙愿。纳粹铁蹄踏入法国的消息随后传遍全球,这让全世界人民的心绪陷入一片暗淡。大家深知,没有人能阻挡希特勒的脚步了。

法国战败的消息传出之后的第二天,查理·卓别林正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准备拍摄《大独裁者》的最后一幕。此前数月,卓别林一直为《大独裁者》的结尾伤透脑筋。他一开始构思的结尾是德国士兵放下武器,与犹太人一起享受和平的盛宴。他也试着按照这样拍摄过几次,但是,始终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结尾。1940 年 4 月至 6 月间,希特勒的淫威席卷了世界。卓别林在这样的局势中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在影片的结尾向全世界发出崇高的宣言——就是那个著名的长达六分钟的精彩演说。

当时的美国还处于中立,不少美国人认为这种正面挑战希特勒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恐吓卓别林的声音,妄图逼迫他放弃拍摄这部电影。甚至连拍摄团队内部也有人认为“就凭这个演说,票房收入得少 100 万美元”。对此,卓别林放出豪言:“即使收入减少 500 万美元我也再所不惜。”在最后一幕开始拍摄前,他把提出异议的工作人员都赶出了摄影棚,抱着战斗到底的决心,站到了摄像机前。

如今,电影《大独裁者》已成为传世经典。然而在当时的美国,一部分人仍将希特勒视为“把德国人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的领袖”,反犹太主义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可以想见,这部影片是在重重压力与批判下艰难拍摄完成的。然而具体的拍摄过程却鲜为人知。

本书以卓别林家族私藏的拍摄花絮资料,还有近一万页的卓别林本人手稿、制作笔记、制作日志和往来信件等近年发现的新资料,以及纳粹一方的相关资料为依据,试着为大家揭开诞生于“媒体战场”上的这部影片的制作内幕。

卓别林在困境中坚持抗争,最终完成了《大独裁者》的拍摄。生活在全球化不断深化、恐怖事件频发、战乱纷争不断的 21世纪的我们,一定会因此得到不少启发。

面对压顶而来的极权主义恐怖,那个流落在异国他乡、孤单弱小的“流浪汉”卓别林,究竟是怎样以笑为武器,与噩梦一般的独裁者进行斗争的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