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纸上戏——粤剧戏桥珍赏

●产品信息——

書名:《紙上戲——粵劇戲橋珍賞(1910s-2010s)》

出版社:三聯書店

作者:岳清

頁數:224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以戲橋展示粵劇表演、廣告宣傳、圖文設計的百年變遷

粵劇戲橋,不只是宣傳劇目及演出,更是感知一種藝術形式在不同時代生命力的重要媒介!這本《紙上戲》分六大主題,內含清末民初至今約一百份珍貴戲橋檔案,涉及戲院、戲班、劇目、名伶、廣告、裝飾諸多維度,是一部集粵劇表演、廣告宣傳、圖文設計的百年變遷之作!

1.戲橋內容大梳理:各地文化×裝幀設計×名伶留影×消失戲院×票價演變×劇作傳承

2.戲橋形式全拆解:戲院徽標×劇團班牌×藝術字體×紋樣插圖×廣告金句×行當譜系

3.戲橋作用深挖掘:介紹劇目演出×街頭張貼告示×另附商業廣告×廢品回收利用×……

總而言之,通過本書,可以一窺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華人社區,有關地方曲藝及方言文化演變的時代縮影。


《戲前後七十年--粵劇班政李奇峰》

●产品信息——

作者:岑金倩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42414

分類:藝術及音樂 > 表演藝術 > 中戲曲表演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256 頁

裝幀:平裝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粵劇班政李鑑潮帶著一家大小,包括長子李奇峰,由香港走難到廣州灣,妻兒再輾轉定居越南。縱使在戰亂期間,少年時代的李奇峰仍心繫粵劇,在越南戲班邊學邊做,並從過埠登的省老倌(包括任白、馬師曾、薛覺先、何非凡等名伶)身上汲取養份,茁壯成長。

及至李奇峰從越南回港,重新出發,很快就站穩陣腳,更邂逅了他的終生伴侶,同是粵劇演員的余蕙芬。除演出外,李奇峰更初步接觸幕後工作。當中具代表性的,包括受任白所託,協助指導當時還是新人的雛鳳鳴,並為剛出道的她們策劃演出機會;這段時期,他亦與尤聲普發起「香港粵劇藝術研究社」,推動粵劇的改良和實驗;並加入了林家聲的頌新聲粵劇團。

千禧年,李奇峰愛女李沛妍決心以粵劇為業,使李奇峰決心回流香港,一方面為著女兒的演出前途,一方面在幕後推行策劃,對粵劇的傳承作一番貢獻。包括成立「粵劇戲」,推廣粵劇;又當上八和會館理事,擔任「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藝術總監,培育新一代的粵劇人才。

粵劇是一門牽涉眾多分工的舞藝術,只有前幕後齊心合力,才能成就一齣好戲。因此,也只有曾經當過前藝人,又當過幕後策劃的李奇峰,他的故事才更能反映粵劇界的發展軌跡。


《花月總留痕——香港粵劇回眸(1930s-1970s)》

●产品信息——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岳清

ISBN:9789620445125

版次:初版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開度:大32開(142×210 mm)

圖書分類:藝術及音樂>藝術史>戲劇史

印刷用色:雙色 四色

裝幀:平裝(通心脊)

頁數:320

語種:中文 (繁體)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本書從動蕩不安的三十年代、也是粵劇興盛之時說起,通過豐富的圖文和精巧的編排,與讀者一同細品那流光飛舞的歲月。書中許多圖片和手稿,還是次公開的。

粵劇自1920年代開始,由官話改為廣州白話。1930年代,紅船班漸漸消失,而省班隨之興起。與此同時,粵劇行當演變為「六柱制」,編劇、粵曲亦相應發展。1950年代後,名伶本戲寶相繼湧現,名班屢出,粵劇發展到興盛輝煌的階段。

本書就從這一段歷史講起,涵蓋抗戰前、淪陷時和抗戰後三個階段,輔以豐富的報章資料和劇照影像,對各時期的名伶、名劇、重要事件都做了鋪陳,名伶如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陳錦棠、新馬師曾、任劍輝、芳艷芬、白雪仙、紅線女、何非凡等,名劇如《王昭君》《洪承疇千古恨》《鍾無艷》《關麗珍問吊》《銅雀春深鎖二喬》《夢裡西施》《香花山賀壽》等,事件如“薛馬爭雄”、粵劇改良、新型戲院落成、粵劇義演救亡、避難澳門、名伶大匯演等。



《八和的華麗轉身——重塑傳統品牌》

●产品信息——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汪明荃、岑金倩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頁數:208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開度:150 x 210mm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十年前。

一間辦公室,連電腦也並未聯網;

一個組織,連電郵系統也是依靠免費服務。

此組織卻已在香港屹立70載而不倒,如今更搖身一變,成為業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說的是香港八和會館。八和有如此地位,實有賴過往十年的銳意改革。本書以八和主席汪明荃與總幹事岑金倩兩人的視角,細說八和這個粵劇界「老字號」的品牌故事,看她們如何改革八和,為其培育人才,拓展市場,重塑出耳目一新的形象,讓八和華麗轉身,捍衛香港本土藝術,將粵劇承傳下去。讀者能體會她們為此所付出的熱忱與努力,加深對香港粵劇的了解。


這個故事,是汪明荃和岑金倩的回憶錄,也是八和全體的編年史,更是粵劇發展史的一部分。閱讀此書,看一門傳統藝術的傳承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如何為之砥礪前行,力挽狂瀾。


《粵劇簡明讀本》

●产品信息——

作者: 陳守仁

出版社: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08052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0 x 21.0 cm

出版地:中国香港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本書旨在為青少年讀者及其他人士提供具有較高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粵劇初階讀本,內容厚積薄發,文字深入淺出。讀者可於本書讀到:

?粵劇的特質、文化內涵、欣賞要點,粵劇與西方歌劇的異同之處、與流行文化的相對之處

?三齣粵劇經典劇目《帝女花》、《紫釵記》、《鳳閣恩仇未了情》的創作背景、劇情詳解和劇本改編(或選段)

?粵劇三大類型——悲劇、雨過天青劇、喜劇的歷史背景和劇情鋪陳方式

?若干中国香港粵劇代表性劇目的劇情大要


香港神功戲》   

●产品信息——

作者:陳守仁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0432699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160 頁

裝幀 :平裝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把戲劇跟宗教儀式、祭祀習俗結合起來做研究的方法,是由英希臘學家珍.夏理遜(J.E. Harrison) 於1910年次提出的。她的看法對後代學者起了很大的啟發。本書作者秉承了上述觀點和深受實地考查方法的影響,長年累月地在香港各社群,用圖像和文字記 錄他們酬神的活動── 神功戲的演出。


本書所觸及之問題,直指傳統戲劇生存之核心意義,亦填補了此向為中學者所忽略之空白。書中還分析了神功戲的種類,粵、潮及福佬劇神功戲的演出習慣,社群與戲班宗教的儀式、習俗與禁忌,神功戲籌辦的具體情形……

《武生王靚次伯--千斤力萬縷情 (第二版)(附的DVD)》

●产品信息——

作者:  盧瑋鑾,張敏慧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2007/02

ISBN: 9789620426520

語言:中文繁體  

頁數: 236頁

裝訂:平裝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武生王靚次伯--千斤力萬縷情 (第二版)(附的DVD)》

他那蒼涼沉渾的聲線,獨樹一幟。

在《帝女花》中,他演出了崇禎的無奈、悲痛,也演出了清帝的老謀深算。

靚次伯是梨園著名的「武生王」,十六歲初踏板,在戰前已紅極一時,曾參加多個劇團的演出。

自「新聲」、「鴻運」至「仙鳳鳴」,與任劍輝、白雪仙等合作無間,七八十年代又主力輔助「雛

鳳鳴」,其封相坐車、鬚功腿功、古老排場,獨步梨園

《武生王靚次伯──千斤力萬縷情》不僅記錄了靚次伯在粵劇舞及電影上的足跡,讓後來者得以

了解其在藝術上的成就,均是努力耕耘的結果;也記述了他的兒子黎玉樞,徒弟朱振邦,學者容世

誠,專家何思穎,戲行中人如仙姐、葉紹德、龍劍笙、梅雪詩、阮兆輝等人對其藝術及為人的評

價。其開明的思想及對人和善的性情,令人深受感動。隨書附送的DVD(約兩小時),更保存了靚

次伯的聲情,選輯了他在過去接受訪問的聲帶、錄像帶,以及唱片《張巡殺妾饗三軍》和電影《韓

湘子雪夜過情關》之「雪擁藍關馬不前」的精彩片段,甚有珍藏價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