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1)构建了企业层面化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及基于工业过程的行业层面碳排放核算方法,解决了现有核算方法核算结果不问题,拓展了基于排放类行碳排放统计核算存在的应用时间及范围普适不强的局限,为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管理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2)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思想,对石油炼制工业过程层面的环境影行系统的量化评价,弥补了基于石油产品开展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不能反映石油炼制整体环境影响现状、不能从源头解析关键影响环节的不足。 (3)从工业过程的角度,构建了石油炼制企业、行业层面的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框架,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碳排放台账及对外统计报表数据统计内容,丰富和完善了目前石油炼制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理论和方法。 (4)从全生命周期、环境效应协同控制视角,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石油炼制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碳与气候变化 002 1.1.1 碳与温室气体 002 1.1.2 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 003 1.1.3 碳达峰与碳中和 005 1.2 研究背景 006 1.2.1 国家碳排放管控现状 006 1.2.2 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现状 009 1.2.3 碳排放核算研究意义 015 1.3 石油炼制碳排放核算研展 016 1.3.1 碳排放源识别归类 017 1.3.2 碳排放核算方法 019 1.3.3 碳排放核算研展 0 1.4 石油炼制碳排放核算研究不足 021 1.5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022 第2章 企业层面化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 024 2.1 研究范围 025 2.1.1 产业结构 025 2.1.2 企业类型 027 2.1.3 工业过程 027 2.2 工业过程碳排放源识别及归类 029 2.2.1 排放源识别 029 2.2.2 排放源归类 032 2.3 化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034 2.3.1 燃料燃烧源 035 2.3.2 工艺尾气源 036 2.3.3 逸散排放源 038 2.3.4 废物处理源 042 2.3.5 间接排放源 044 2.3.6 方法分析 044 2.4 案例应用 046 2.4.1 案例介绍 046 2.4.2 数据收集 046 2.4.3 核算结果 053 2.4.4 对比分析 056 第3章 行业层面碳排放核算及年际变化分析 062 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063 3.1.1 基于工业过程核算方法 063 3.1.2 基于排放类别核算方法 065 3.1.3 核算方法优劣势分析 066 3.2 行业碳排放数据收集 066 3.2.1 燃料燃烧源 067 3.2.2 工艺尾气源 068 3.2.3 逸散排放源 069 3.2.4 电力热力源 071 3.2.5 行业工业增加值 072 3.3 行业年际分析 073 3.3.1 核算结果 073 3.3.2 结果分析 074 3.3.3 不确定分析 077 3.4 影响因素贡献分析 078 3.4.1 方法原理 078 3.4.2 结果分析 079 3.5 基于工业过程的行业核算方法案例 082 第4章 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 083 4.1 碳排放统计体系现状 084 4.2 企业层面碳排放数据统计 087 4.3 行业层面碳排放数据统计 087 4.4 案例示范 088 4.4.1 石油炼制企业碳排放统计表格 088 4.4.2 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统计表格 092 第5章 基于工业过程的石油炼制企业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093 5.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094 5.1.1 生命周期评价的产生 094 5.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094 5.1.3 生命周期评价的步骤 095 5.1.4 生命周期评价研展 097 5.2 案例介绍及清单分析 099 5.2.1 评价范围及目的 100 5.2.2 清单分析 102 5.3 构建评价方法 104 5.3.1 评价指标及方法 104 5.3.2 单位综合环境影响 105 5.4 评价结果 106 5.4.1 主要影响类别分析 106 5.4.2 贡献环节识别 107 5.4.3 关键贡献物质分析 111 5.4.4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112 5.4.5 敏感分析 113 5.5 不确定分析 114 第6章 石油炼制行业碳减排路径及其协同效应 115 6.1 碳减排政策与措施 116 6.1.1 碳减排政策 116 6.1.2 碳减排措施 121 6.2 行业碳减排潜力 127 6.2.1 原油加工量 128 6.2.2 绿氢应用 128 6.2.3 装置结构 130 6.2.4 能源结构 130 6.2.5 末端治理 131 6.3 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133 6.4 环境协同效应分析 134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行业低碳展望 135 7.1 主要结论 136 7.2 行业发展趋势及低碳展望 138 7.2.1 行业发展趋势 138 7.2.2 低碳展望 139 附录 141 参考文献 1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