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作者:史铁生


译者:


开本: 其它




定价: 49.80


页数:250


印次: 1




ISBN号:978751947475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史铁生、汪曾
祺、季羡林等16位文学大家
40余篇散文代表作,分为“
至味非煎烹”“虚堂自在眠”“
长与行云共一舟”“人间别久
不成悲”四个章节。


愈是孤独脆弱的时刻,
人便愈是渴盼打开过往。


回忆总是关乎食物、亲
情、友谊与生活本身,它们
带来过妥帖而明亮的记忆,
而如它们一般的千百种事物
,包裹、丰富、斑斓了我们
的生活。在记忆的润泽下,
我们终将不再担心“变迁”二
字,反而会对即将到来的时
节,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期冀



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
得来!
精彩书摘



饮食男女在福州


郁达夫


福州的食品,向来就很
为外省人所赏识;前十余年
在北平,说起私家的厨子,
我们总同声一致地赞成刘崧
生先生和林宗孟先生家里的
蔬菜的可口。当时宣武门外
的忠信堂正在流行,而这忠
信堂的主人,就系旧日刘家
的厨子,曾经做过清室的御
厨房的。上海的小有天以及
现在早已歇业了的消闲别墅
,在粤菜还没有征服上海之
先,也曾盛行过一时。面食
里的伊府面,听说还是汀州
伊墨卿太守的创作;太守住
扬州日久,与袁子才’也时
相往来,可惜他没有像随园
老人那么地好事,留下一本
食谱来,教给我们以烹调之
法;否则,这一个福建萨伐
郎(savarin)的荣誉,也
早就可以驰名海外了。


福建菜之所以会这样著
名,而实际上却也实在是丰
盛不过的原因,第一,当然
是由于天然物产的富足。福
建全省,东南并海,西北多
山,所以山珍海味,一例地
都贱如泥沙。听说沿海的居
民,不B忧虑饥饿,大海潮
回,只消上海滨去走走,就
可以拾一篮海货来充作食品
。又加以地气温暖,土质腴
厚,森林蔬菜,随处都可以
培植,随时都可以采撷。一
年四季,笋类菜类,常是不
断;野菜的昧道,吃起来又
比别处的来得鲜甜。福建既
有了这样丰富的天产,再加
上以在外省各地游宦营商者
的数目的众多,作料采从本
地,烹制学自外方,五味调
和,百珍并列,于是乎闽菜
之名,就宣传在饕餮家的口
上了。清初周亮工著的《闽
小记》两卷,记述食品处独
多,按理原也是应该的。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
间,Z流行而Z肥美的,要
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
带多有的蛎房。《闽小记》
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
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
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
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
俱佳的神品。听说从前有一
位海军当局者,老母病剧,
颇思乡味;远在千里外,欲
得一蚌肉,以解死前一刻的
渴慕,部长纯孝,就以飞机
运蚌肉至都。从这一件轶事
看来,也可想见这蚌肉的风
味了;我这一回赶上福州,
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
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
,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
笔记此,聊志口福。


蛎房并不是福州独有的
特产,但福建的蛎房,却比
江浙沿海一带所产的,特别
地肥嫩清洁。正二三月间,
沿路的摊头店里,到处都堆
满着这淡蓝色的水包肉;价
钱的廉,味道的鲜,比到东
坡在岭南所贪食的蚝,当然
只会得超过。可惜苏公不曾
到闽海去谪居,否则,阳羡
之田,可以不买,苏氏子孙
,或将永寓在三山二塔之下
,也说不定。福州人叫蛎房
作“地衣”,略带“挨”字的尾
声,写起字来,我想只有“
坻”字,可以当得。


在清初的时候,江瑶柱
似乎还没有现在那么地通行
,所以周亮工再三地称道,
誉为逸品。在目下的福州,
江瑶柱却并没有人提起了,
鱼翅席上,缺少不得的,倒
是一种类似宁波横脚蟹的蝇
蟹,福州人叫作“新恩”,《
闽小记》里所说的虎蝇,大
约就是此物。据福州人说,
蟳肉Z滋补,也Z容易消化
,所以产妇、病人以及体弱
的人,往往爱吃。但由对蟹
类素无好感的我看来,却仍
赞成周亮工之言,终觉得质
粗味劣,远不及蚌与蛎房或
香螺的来得干脆。


福州海味的种类,除上
述的三种以外,原也很多很
多;但是别地方也有,我们
平常在上海也常常吃得到的
东西,记下来也没有什么价
值,所以不说。至于与海错
相对的山珍哩,却更是可以
干制、可以输出的东西,益
发地没有记述的B要了,所
以在这里只想说一说叫作肉
燕的那一种奇异的包皮。


P3-6
【目录】
目录
至味非煎烹
饮食男女在福州 郁达夫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南北的点心 周作人
吃的 朱自清
喝茶 梁实秋
酸梅汤与糖葫芦 梁实秋
五味 汪曾祺
四方食事 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虚堂自在眠
梦痕 丰子恺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梁遇春
谈幽默 梁实秋
骂人的艺术 梁实秋
八十述怀 季羡林
谈风格 汪曾祺
祈难老 汪曾祺
长与行云共一舟
将离 叶圣陶
寄宿舍生活的回忆 丰子恺
苏州的回忆 周作人
黄昏的观前街 郑振铎
异国秋思 庐隐
凤翥街 汪曾祺
昆明的雨 汪曾祺
觅我游踪五十年 汪曾祺
人间别久不成悲
想北平 老舍
我的母亲 老舍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故乡的回顾 周作人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的家乡——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一 汪曾祺
我的父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四 汪曾祺
合欢树 史铁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