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断裂与新生-一位中国记者笔下的印度日常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作者:张兴军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60.00


页数:345


印次: 1




ISBN号:978722117835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记者张兴军行走于中印
两国之间,目睹真实的印度
与国内流传的印度之间的巨
大差距。在印期间,他经历
了印度的大选,新冠疫情的
暴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蓬
勃发展;造访了印度社会的
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
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
师、学者、电影明星,还通
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
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
,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
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
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
邻国与自己的G家有着诸多
的相似之处:有着悠久的历
史文化,庞大的人口数量,
可观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
中国人眼中看印度,就好似
看一面镜子。但是,大多数
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往往局
限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和
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另一
方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
上的影响力愈加强大,中国
人需要走向世界,并从自己
的角度直接观察世界,而不
再通过他者的转述。


作者对于印度的观察,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不但要
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印度,还
要“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他
人,认识世界”。“某种程度
上,这不仅关乎我们如何看
待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崛起
的大国如何看待世界并与之
相处的折射。”
精彩书摘



日常印度之初印象





从机场到酒店,大约40
多分钟的车程。


一路颠簸,舟车劳顿,
原本我打算直接休息,谁承
想车子在大门口被拦下。两
个保安过来,一个掀起前盖
,一个打开后备厢,煞有介
事地查看。接机的同事见怪
不怪道:“例行安检。”正昏
昏欲睡的我困意顿消,脑海
中第一时间闪过2008年的
孟买惨案:当时包括五星J
的泰姬玛哈酒店在内,多个
标志性场所遭遇连环恐袭,
约200人死亡,另有数百人
受伤……


提心吊胆、迷迷糊糊地
过了第一夜,天亮了。


推开窗户,楼下是大片
的绿树,很多乌鸦在其间起
落翻飞。城市的建筑高低错
落,新旧不一,一些楼房的
外墙长了青苔或霉斑。远远
地可以望见阿拉伯海。


出门走了一遭,马路上
的卫生状况让人想起国内的
普通县城。街上车流滚滚,
摩托飞驰而过,各式各样的
小汽车在十字路口挤成一团
。国人常说“印度慢吞吞”,
但在开车这件事情上,印度
人明显缺乏耐心,稍有停留
便鸣笛不停。那声音或短促
或连绵,或尖利或浑厚。试
想,你正走得汗流浃背、心
烦气躁,却猛地被困在此起
彼伏的笛声里.那感觉真的
是酸爽至J。


慌不择路地逃入附近的
小巷,却发现进了另一个世
界:有野狗趴在树荫下一动
不动地睡觉,裹着纱丽的女
人头顶箩筐缓缓走过,穆斯
林香蕉小贩在静静地等待下
一桩生意,斜对面路边停着
光可鉴人的红色保时捷……
时间仿佛骤然停滞,刚才的
混乱与嘈杂和眼前的一切无
关。


待得稍久以后就会发现
,孟买的一天正是从各种各
样的声音开始的。


分社所在的小区,位于
南孟买一处名为克拉巴
(Colaba)的地方。每天早
上6点左右,钟声从远处传
来,伴着此起彼伏的乌鸦聒
噪——对中国人而言,常见
的乌鸦似乎总是单只的,萧
瑟时节里,“枯藤老树昏鸦”
构成一幅画,那叫声也多半
是凄厉、嘶哑的哀鸣。印度
的乌鸦则完全不同,叫声里
不但听不出一丁点儿的凄厉
,反倒充满了欢快。它们成
群结队,彼此较着劲,你追
我赶,连绵不绝,不知情的
人乍一听来,还以为是蛙鸣



大约6点半,公共汽车继
乌鸦之后也纷纷“醒来”。轰
鸣由远及近,似乎是司机在
试探性地踩油门,一下,两
下……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要
更深、更重、更长,像是有
人睡完长长的觉起来后在伸
懒腰、打哈欠。终于,Z后
一声过后,车子憋足了劲,
拖着深沉又巨大的轰鸣,从
楼下呼啸而过。


于是更大的“蛙鸣”被激
起了。接着鸽子也加了进来
,我能感觉到它们就在窗台
之外,咕咕地叫着,虽然没
有“蛙鸣”密集,但也很顽强
,似乎一刻也不愿停。


此时天已微微亮,灯光
逐渐暗淡,窗外景色的轮廓
渐次清晰,可看清楼下的树
、近处的房子、远处的灯塔
,以及遥远的海平面。随着
太阳升起来,柔和的光线打
在各种建筑的侧面上,孟买
就这样醒来了……





坦率地说,经过洞朗对
峙事件后,出发之前我内心
Z大的纠结之一是:在一个
“有敌意”的G家做驻站记者
会遭遇些什么?然而等到身
临其境、柴米油盐式地浸入
当地生活后才发现,至少在
日常层面,这样的担心有些
多余。


为了申请签证延期,不
久后我便飞去了首都新德里
。在航班上,旁边的印度小
哥听说我是中国人,立马打
开了话匣子。他自我介绍说
,由于常年在中印之间做生
意,他去过广州、北京等很
多城市,Z喜欢的是上海。
受限于对方的“咖喱式”英语
和我多年不用的口语,随后
的话题不停跳跃变换,从房
贷利率到两国政体,如此等
等。不知是不是因为只是一
场偶遇,我们彼此都没有提
及洞朗话题。谈话快结束的
时候,他甚至向我求证今年
是不是中国的农历鸡年——
而且是在连说了12种动物之
后我才搞明白。


与孟买相比,新德里的
人和车一样多、一样拥挤,
所不同的是.动物明显多了
起来。在宽阔的马路上,我
看到了传说中大摇大摆、逆
行的牛;总统府前的广场上
,三三两两的松鼠在追逐嬉
戏,还有晃晃悠悠走在草地
上的大白鹅。


或许是由于太热太晒,
印度门前游客稀少。有好几
次,手里拿着成串饰品的小
贩远远地冲着我们喊:“你
好,你好,一百块三个。,
’有那么一刹那,我怀疑自
己听错了——因为他们说的
是中文。


在来的路上我同印度司
机“尬聊”。在他介绍完他规
模庞大的家庭成员后,我们
的话题落到了中国的计划生
育政策上,对方微微摇了摇
头,随后用英语大声地报出
了一连串的数字:“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我们没问
题。”


在印度市场深耕多年的
中资企业负责人提供了另外
的观察视角。


来自浙江一家企业的印
度公司负责人刘鹏介绍,十
多年前刚来印度时,从新德
里机场到一家客户的工厂,
因为路况太差,驾车单程就
要两三个小时,后来两地间
修了新路,19千米的路程只
需半小时就到了,但这两年
,印度人有钱了,街上的车
越来越多,道路拥堵成了常
态,于是这段路程又回到了
之前的状况,得开上两三个
小时。


“与国内比,人们常说印
度效率差,走得慢,但其实
仔细观察。印度也在悄悄地
发生变化。只不过,是以自
己的方式和节奏在变。,’
刘鹏说。


P15-20
【目录】
目录
自序
引子 洞朗对峙事件后的出发
第一部 印度日常面面观
日常印度之初印象
从“达巴瓦拉”到外卖小哥
中产桑尼的孟买“安居梦”
谈场自由恋爱有多难
一顿印式“年夜饭”
海德拉巴的怒火
“战谣”从娃娃抓起
第二部 次大陆上的中国痕迹
小学生的“印度书签之问”
在佛故乡遇见佛弟子
“巨人不再跛行”
在孟买感受“中国乡愁”
来自“未来”的一拨人
第三部 “电影王国”的两面
与阿米尔·汗面对面
从《大篷车》到《调音师》
宝莱坞并非只有歌舞
当红影视小生之死背后
第四部 步履蹒跚的大国梦
马克思的预言因何落空
绝望的土豆
印度“药神”那些事儿
捷特的眼泪在飞
在印度遭遇“办证难”
MBA缘何争当清洁工
在孟买体验无现金消费
“一步之遥”的失败与雄心
“愤怒象群中的一只蚂蚁”
第五部 “网红”总理和他的国度
直击印度大选投票日
“网红”总理是怎样炼成的
以罗摩之名
尾声
新冠风暴来临时
瘟疫照亮被遮蔽之物
“孟买孤岛”的日与夜
穿越“虫洞”
出版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