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商品详情】

 

★ 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鲁迅、老舍、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萧红,华语文坛12位文学大家给独行者的生命之书。

 

★ 收录《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经典作品,多篇文章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及阅读试题,一本书阅尽华语文学艺术精华。

 

★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

 

★ 央视《朗读者》多次深情诵读,《人民日报》重磅推荐,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 林清玄、朱光潜、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诸多大师倾情推荐,感动无数读者的名家散文经典读本。

 

★ 装帧设计古朴雅致,温暖治愈,双封采用故宫红作为主色调,深沉典雅。特邀知名插画师@桃年 手绘插图,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邮票式藏书票2张!

 
内容简介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收录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2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精选《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名篇,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风暴、挫折与创伤,但别慌张,它终将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和充盈,从而走向生命的辽阔。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作者简介

史铁生 汪曾祺 梁实秋丰子恺 沈从文 鲁迅 老舍 朱自清 郁达夫 徐志摩 林徽因 萧红

 

华语文坛12位文学大家写给独行者的生命之书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看看家德跟他娘,一个老妈子说,我总是出眼泪,我从来不知道做人会得这样的有意思。家德的娘一定是几世前修得来的。

——徐志摩《家德》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汪曾祺《闹市闲民》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丰子恺《渐》

显示部分信息
目  录

第一章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003

合欢树 史铁生 / 005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 009

背影 朱自清 / 014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 017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 022

我的母亲 老舍 / 026

祖父的园子 萧红 / 033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 037

 

第二章

却叹世上如侬有几人

 

看看家德跟他娘,一个老妈子说,我总是出眼泪,我从来不知道做人会得这样的有意思。家德的娘一定是几世前修得来的。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 041

家德 徐志摩 / 050

宗月大师 老舍 / 058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老舍 / 063

风筝 鲁迅 / 066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 069

初冬 萧红 / 076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 080

冬天 朱自清 / 089

 

第三章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那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的享受它。

 

寂寞 梁实秋 / 095

大账簿 丰子恺 / 098

时间 沈从文 / 104

匆匆 朱自清 / 107

孤独的生活 萧红 / 109

水样的春愁 郁达夫 / 113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 / 121

秋夜 鲁迅 / 126

 

第四章

见过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闹市闲民 汪曾祺 / 131

自得其乐 汪曾祺 / 134

雅舍 梁实秋 / 142

不亦快哉 梁实秋 / 146

这也是生活 鲁迅 / 150

渐 丰子恺 / 155

生机 丰子恺 / 159

一封信——给抱怨生活干燥的朋友 徐志摩 / 163

一片阳光 林徽因 / 166

窗子以外 林徽因 / 172

 

第五章

终于开始学会眷恋这人间

 

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奶奶的星星(节选) 史铁生 / 185

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 / 188

抬头见喜 老舍 / 193

快乐 梁实秋 / 197

致沈从文 林徽因 / 200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 205

生命 沈从文 / 215

历史是一条河 沈从文 / 219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莫言

他是中国当代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
——周国平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编辑推荐】

★ 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鲁迅、老舍、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萧红,华语文坛12位文学大家给独行者的生命之书。

 

★ 收录《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经典作品,多篇文章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及阅读试题,一本书阅尽华语文学艺术精华。

 

★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

 

★ 央视《朗读者》多次深情诵读,《人民日报》重磅推荐,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 林清玄、朱光潜、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诸多大师倾情推荐,感动无数读者的名家散文经典读本。


【内容简介】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收录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2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精选《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名篇,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风暴、挫折与创伤,但别慌张,它终将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和充盈,从而走向生命的辽阔。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人间草木》 等。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让人不由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梁实秋|1903—1987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骂人的艺术》、学术专著《英国文学史》、翻译集《莎士比亚全集》等。

 

季羡林

北京大学唯Y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却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说“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

 

丰子恺

散文家、漫画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弘一法师学习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习国文。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林清玄,对其文章和漫画赞誉有加。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画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意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著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媒体评论】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汪老的文章最好读,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最好读往往最不易读,犹如武侠的最高境界,“看似无招,实为至招。”

——王安忆

 

汪曾祺的作品,在当今众多的作家中别出一格。他属于“五四文风”。不是五四时代的人,而秉赋“五四文风”者,实为少见。这就使得汪曾祺具有某种不是出土文物,而是传世文物的价值。

——贾平凹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笼统地说,美,应该是所有作家创作的品质,但是我觉得在汪曾祺的笔下,美有不可多得的特质,它是健康的、快乐的、平和的、向上的,但同时又蕴含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动、不动声色的幽默,这是汪曾祺小说总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受。

——铁凝

 

好作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腔调。汪曾褀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汪曾褀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陶渊明。

——毕飞宇

 

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沈从文曾在创作中反复强调这种品质,汪曾祺也曾在创作谈中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的,是一种智慧。

——吴玄

 


【目录】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第一章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003
合欢树 史铁生 / 005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 009
背影 朱自清 / 014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 017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 022
我的母亲 老舍 / 026
祖父的园子 萧红 / 033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 037

第二章
却叹世上如侬有几人

看看家德跟他娘,一个老妈子说,我总是出眼泪,我从来不知道做人会得这样的有意思。家德的娘一定是几世前修得来的。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 041
家德 徐志摩 / 050
宗月大师 老舍 / 058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老舍 / 063
风筝 鲁迅 / 066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 069
初冬 萧红 / 076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 080
冬天 朱自清 / 089

第三章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那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的享受它。

寂寞 梁实秋 / 095
大账簿 丰子恺 / 098
时间 沈从文 / 104
匆匆 朱自清 / 107
孤独的生活 萧红 / 109
水样的春愁 郁达夫 / 113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 / 121
秋夜 鲁迅 / 126

第四章
见过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闹市闲民 汪曾祺 / 131
自得其乐 汪曾祺 / 134
雅舍 梁实秋 / 142
不亦快哉 梁实秋 / 146
这也是生活 鲁迅 / 150
渐 丰子恺 / 155
生机 丰子恺 / 159
一封信——给抱怨生活干燥的朋友 徐志摩 / 163
一片阳光 林徽因 / 166
窗子以外 林徽因 / 172

第五章
终于开始学会眷恋这人间

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奶奶的星星(节选) 史铁生 / 185
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 / 188
抬头见喜 老舍 / 193
快乐 梁实秋 / 197
致沈从文 林徽因 / 200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 205
生命 沈从文 / 215
历史是一条河 沈从文 / 219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辑一 一本好书, 无限人生

002 开卷有益

005 谈读杂书

007 《晚饭花集》自序

013 人之相知之难也

      ——为《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而写

017 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徐卓人小说集《你先去彼岸》代序

023 《菰蒲深处》自序

026 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

      ——曾明了小说集《风暴眼》代序

033 又读《边城》

041 推荐《孕妇和牛》

043 《独坐小品》自序

045 忙中不及作草

050 《草花集》自序

052 美——生命

 

辑二 日日三餐, 慢品生活

贴秋膘 060

手把羊肉 063

故乡的野菜 065

菌小谱 070

萝  卜 075

豆  腐 080

干  丝 088

昆明菜 090

 

辑三 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

102 翠湖心影

      ——昆明忆旧之一

108 皖南一到

116 四川杂忆

129 沽  源

133 初访福建

142 泰山片石

157 初识楠溪江

 

辑四 草木虫鱼, 万物皆美

花 170

云南茶花 176

紫薇 179

果园的收获 183

果园杂记 187

岁朝清供 190

草木虫鱼鸟兽 193

昆虫备忘录 198

 

辑五 按住当下,万般自在

204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散步随想

210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的创作生涯

214 生活·思想·技巧

      ——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227 关于作家和创作

239 文章余事

245 美在众人反映中

      ——老学闲抄

 

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

辑一 处世

人的耐性是有限度的,谁的耐性小谁算是输了。

 

002 让座的惨剧

005 病

008 门铃

011 钟

014 垃圾

017 天气

020 同乡

024 推销术

028 偏方

032 握手

035 婚礼

039 第六伦

043 汰侈

 

 

辑二 乐呵

小小的脑壳,里面能装进多少东西?

 

048 戒烟

051 点名

054 电话

058 制服

060 钥匙

063 鼾

067 汽车

071 照相

075 正月十二

079 看报

082 健忘

086 敬老

088 爆竹

091 高尔夫

095 雅人雅事

097 求雨

101 绣衣记

 

 

辑三 他们

这年头,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

 

106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

109 记张自忠将军

113 忆冰心

127 悼念道藩先生

131 忆周老师

135 悼念王国华先生

138 悼沈宗翰先生

141 怀念陈慧

146 记黄际遇先

 

 

辑四 闲谈

我想鬼还是在活人的心里。疑心生暗鬼。

 

152 考生的悲哀

156 利用零碎时间

160 礼貌

164 珠履三千

168 漫谈读书

171 鬼

175 运动

179 说俭

182 与莎翁绝交之后

188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199 剽窃

 

 

辑五 食味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204 炸丸子

207 栗子

210 咖哩鸡

212 烙饼

215 黄鱼

217 腊肉

219 锅巴

221 鱼丸

223 豆腐

226 韭菜篓

228 莲子

230 薄饼

233 海参

235 味精

237 白肉

《晴耕雨读,得闲饮茶》

 

第一章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喝茶 …… 梁实秋 003

饮酒 …… 梁实秋 008

泡茶馆 …… 汪曾祺 013

北京的茶食 …… 周作人 024

吃酒 …… 丰子恺 026

湖畔夜饮 …… 丰子恺 032

 

第二章 四时佳兴,可与人同

 

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

 

北平的春天 …… 周作人 041

夏天 …… 汪曾祺 045

扬州的夏日 …… 朱自清 049

秋 …… 丰子恺 053

故都的秋 …… 郁达夫 058

济南的冬天 …… 老 舍 062

江南的冬景 …… 郁达夫 065

北平的四季 …… 郁达夫 070

 

第三章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

 

人间草木 …… 汪曾祺 081

马缨花 …… 季羡林 087

养花 …… 老 舍 093

看花 …… 朱自清 096

荷塘月色 …… 朱自清 102

杨柳 …… 丰子恺 106

 

第四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 季羡林 113

读书的经验 …… 周作人 116

入厕读书 …… 周作人 120

读书 …… 老 舍 126

写字 …… 老 舍 131

买书 …… 朱自清 135

三家书店 …… 朱自清 139

 

第五章 四方食事,人间烟火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馋 …… 梁实秋 153

酸梅汤与糖葫芦 …… 梁实秋 158

做饭 …… 汪曾祺 162

五味 …… 汪曾祺 166

故乡的野菜 …… 周作人 172

南北的点心 …… 周作人 175

吃的 …… 朱自清 182

饮食男女在福州 …… 郁达夫 188

 

第六章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不完满才是人生 …… 季羡林 199

八十述怀 …… 季羡林 202

“住”的梦 …… 老 舍 208

闲居 …… 丰子恺 212

山水间的生活 …… 丰子恺 216

闲暇 …… 梁实秋 220

无事此静坐 …… 汪曾祺 224

 

《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第一章

人生之味——不宠无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003 ...... 白鹅

010 ...... 阿咪

015 ...... 儿女

021 ...... 我的母亲

026 ...... 回忆李叔同先生

035 ...... 访梅兰芳

042 ......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047 ...... 给我的孩子们

052 ......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第二章

时间之味——我见青山多妩媚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你掌中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059 ...... 渐

064 ...... 春

069 ...... 秋

074 ...... 清晨

081 ...... 生机

086 ...... 晨梦

090 ...... 大账簿

 

第三章

孤独之味——幸有我来山未孤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097 ...... 山中避雨

101 ...... 湖畔夜饮

107 ...... 初冬浴日漫感

111 ...... 随感十三则

120 ...... 家

127 ...... 陋巷

133 ...... 闲居

 

第四章

艺术之味——此身已近桃花源

 

人因为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

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

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

 

139 ...... 学画回忆

147 ...... 竹影

152 ...... 自然

158 ...... 绘画之用

162 ...... 学会艺术的生活

166 ...... 从梅花说到艺术

174 ...... 新艺术

179 ...... 美与同情

 

第五章

生活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187 ...... 忆儿时

195 ...... 梦痕

201 ...... 作父亲

206 ...... 塘栖

210 ...... 山水间的生活

215 ...... 胡桃云片

220 ...... 吃酒

226 ...... 吃瓜子

234 ...... 华瞻的日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