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内容】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儿童文学的本质、功能、美学特征、创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而基本的理论问题的专著。作者以“成人——儿童”双逻辑支点为理论核心和基本出发点,构建了系统严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现代儿童文学观念与实践中的一切主要问题迎刃而解。
【目录】
绪论儿童文学究竟是什么/001
一“天问”/001
二倾斜的理论/007
三先于本质的存在/011
四超越目标/016
第一篇现代儿童文学的内驱力/020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自白/021
1.儿童文学难写/021
2.你为何而写/023
3.谁需要儿童文学/030
二被误解的成年人/032
1.永远的儿童/033
2.童年情结/036
3.游戏冲动/046
4.重造童年/052
三被误解的儿童/055
1.“体验生活”——成长的需求/055
2.审美需要距离/059
3.自我中心主义/062
4.并非一张白纸/065
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067
第二篇机制:人格叠印/070
一儿童文学的特殊性/070
二三种时态/076
1.第一种时态——过去时/077
2.第二种时态——现在时/086
3.第三种时态——将来时/093
三创作机制——人格叠印/101
1.三种时态——三重人生叠印/101
2.作家与读者——人格叠印/105
3.原型——人格叠印的内核/109
第三篇交流:审美过程中的生命轮回/113
一交流的三种理论形态/113
1.宣泄←→代偿/115
2.成长←→回归/121
3.同化←→顺应/130
二再谈儿童文学的功能/137
1.“教育”的必然性与限定性/138
2.“美育”的必然性与限定性/143
3.“娱乐”的必然性与限定性/150
4.“再现人生”的必然性与限定性/156
第四篇现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162
一两种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162
1.并非重合/163
2.视野相交/167
二双重性格/169
1.与成年人的创作心态相呼应/170
2.与儿童内在生命韵律相呼应/178
三表述方式/186
1.作为本质外化的表述方式/186
2.成长——永恒的母题/189
3.寓言结构/193
4.两种语态的交叉/196
四开放的文体/201
1.文学潜意识中的同构复演/202
2.1+1>2/206
3.安徒生的启示/210
外一篇追寻理想/213
一感伤的叛逆者/213
1.童年情结的爆发/216
2.浪漫主义复兴/222
3.文体实验/228
二探索启示录/238
1.寻找本质/239
2.对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再认识/243
3.文体的自觉与重新定位/247
三无穷的文学变法/253
1.走向新的艺术常态/254
2.告别沉重/258
3.理想永无止境/262
参考文献/264
女性与理性——读《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曹文轩)/267
我们思想舞台上的优雅舞者(方卫平)/270
初版后记/277
重版后记/280
主编小记/2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