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商品详情】

1. 秋园

2. 浮木

3. 我本芬芳

4. 豆子芝麻茶

编辑推荐

1. 《秋园》《浮木》《我本芬芳》作者杨本芬新作,再讲妈妈秋园的故事。

2. 在厨房写作的八旬奶奶笔耕不辍,谱就珍贵的平民史歌。

3. 杨本芬看见女性,讲述生死,凝视伤痛,倾听孤独,记录平凡,传递爱与记忆,写尽中国女性的挣扎与力量、坚韧与美好。

4. 她写挥之不去的过往,也写认识不久的拾荒老太。她写下的,也许只是豆子芝麻般的小事,但这些豆子和芝麻,事关婚姻,事关生死,事关爱。

5. 上篇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选择与担当、勇气与坚持,即便命运不公,也不放弃自我救赎。

6. 下篇回忆了妈妈和哥哥两位至亲离世之际的锥心之痛,那些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虽如露珠般微小、脆弱、转瞬即逝,却在那时那刻丈量着一个人伤心的极限。

7. 聚焦普通人和他们漂浮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为他们留下一抹印记。一个最微小的个人,也可以呈现与记录鲜活的历史;一个平凡的生命,当你如实呈现,也会焕发出感召他人的力量。

8.“看见女性”系列前三部作品《秋园》《浮木》《我本芬芳》分别在豆瓣上获得9.0、8.4、8.3的评分,同时荣获十余项文学类奖项,深受读者喜爱。

9. 《人物》杂志、“央视读书”“腾讯谷雨”“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众多知名媒体争相报道这位“80岁成为作家”的素人奶奶,罗翔、罗新、俞敏洪、得到……从大众到权威,无一不被杨本芬真诚动人的文字打动。

10. 有些人的一生,可能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技巧,但他也过得挺好;还有一些人的一生,用了很多很多的技巧,结果过得很糟糕。像杨本芬就是,像用一种没有技巧过了自己一生一样的,没有技巧的方式,写了关于自己的书。——余华

 
编辑推荐

1.坦陈婚姻之痛。杨本芬奶奶讲述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细致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婚姻里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欣赏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袒露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
2.慰藉与勇气之书。《我本芬芳》是一位八旬老人对亲密关系真挚的呼喊与追问,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3.装帧令人过目难忘。沉静的墨绿底色与明净的红色花朵彼此映衬,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生机、力量与美好。

 
编辑推荐

1, 八旬奶奶杨本芬继《秋园》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秋园》中未能详尽讲述的秋园的家人、秋园的晚年生活,以乡亲们的故事。
2, 作者深情而悲悯地描绘了底层乡间人物对苦难的承受与抵抗,串联起中国的百年沧桑。
3, 文字鲜活、大气、引人入胜,装帧简约、质朴、优美而富有力量。

内容简介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