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读者对象:哲学、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内容简介:

在现象学运动的早期,普凡德尔是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地位仅在舍勒之后。而且由于其他几位重要的现象学和心理学代表人物的病故(利普斯)、阵亡(莱纳赫)、调离(盖格尔)或弃学务农(道伯特、康拉德-马悌尤斯),普凡德尔后来实际上是慕尼黑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唯一代表人物。普凡德尔在几个哲学领域的工作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这些思想可以按发表的顺序来排列:1.意欲现象学,2.主观心理学或人的心灵学,3.志向/心志心理学,4.逻辑学,5.性格学,6.伦理学。其中在第三项和第四项方面的主要阐释都是发表在胡塞尔主编、普凡德尔本人担任编委的《哲学与现象学年刊》上。而在性格学方面,他的《性格学的基本问题》则是于1924年发表在埃米尔·乌悌茨主编的《性格学年刊》的创刊号上。

关于普凡德尔的性格现象学,乌苏拉和埃伯哈德·阿维-拉勒芒在他们纪念普凡德尔的文章中写道:“在近百年来发表的关于性格学的原理问题的各种不同论文中,没有一位作者把握得比亚历山大·普凡德尔更深入,钻研得更本质,没有一位在人类研究的这个领域的心理学家比他所作的区分更全面。”普凡德尔的确给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性格学纲要:“总结起来说,对性格学的任务可以做如下规定:它需要系统地-理论地研究人的性格的本质、构造、个别特征、种类与变异、发展,以及人的性格与它的分化、它的证实、它的表达和它在外部功能产品中的印记之间的关系。”如果无意识研究是意识现象学的边界,那么性格研究应当就是普遍心理学的边界了。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Alexander Pfänder,1870 -1941),1870年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州的伊瑟隆, 1941年在慕尼黑去世。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早期现象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学,主要著作还有:《意志现象学》(1900)、《动机与动力》(1911)、《逻辑》(1913-1916)、《人类的心智》(1933)、《哲学的终极目标》(1948)、《现象学与伦理学论集》(1973)等。

译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任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和国际舍勒学术咨议委员会委员。兼任《胡塞尔研究》(Husserl Studies)、《欧陆哲学评论》(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现象学世界》(Orbis Phaenomenologicus)和《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刊的编委。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人生第一等事》等。

目录

引论

一、性格学的对象

1.个体的性格

2.普遍的性格

3.性格的关系

4.性格的养成(Auszeugung)

二、性格学的任务

三、性格学的方法

理论的理想化

总体化

四、关于性格种类问题的论稿

1.人的心灵的大与小;它的完形(Gestalt)

2.心灵的材料本性(Stoffnatur)

3.心灵的生命河流的种类

4.性格的紧张(Tonus)

5.心灵之光

附录一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的性格学纲要  /乌索拉·阿维-拉勒芒 /埃伯哈特·阿维-拉勒芒

附录二  性格现象学的问题与可能  /倪梁康

附录三  亚历山大·普凡德匀的著作目录  /倪梁康

译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