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境界


出版社: 新星


出版时间:2024-01-01




作者:吴军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79.00


页数:0


印次: 1




ISBN号:978751335371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如何准确判断形势?


如何有效获取新知?


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如何突破个人发展瓶
颈?


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



如何摆脱恐惧和愚昧



成为境界更高的人,
才能从更高的视角看待人
生问题,获得更有效的解
法。


本书作者吴军博士多
年来深入研究了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牛
顿、罗素、尼采、维特根
斯坦等先贤的著作和思想
,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
,总结出了提升境界的方
法。在本书中,他将带领
读者读懂人类思想的精华
,理解社会的规律和做人
的真谛,帮助读者成为会
思考、有深度的聪明人。


翻开本书,获取一套
提升境界的方法,从此看
得远、看得透、看得开。
精彩书摘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
见非虚


如果一个人只生活在
很小的世界,没有见过多
少世面,自然谈不上见识
。但是,如果我们见到了
一些事情,看到了世界,
怎么知道自己所见非虚呢
?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
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柏
拉图,都有过深刻的思考



《吕氏春秋》中讲了
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
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
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
,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
曰:“今者梦见先君,食
洁而后馈。”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
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日:“所信者目也
,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
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
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
难也。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
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
国和蔡国之间,七天都吃
不上饭,只能喝些野菜汤
。白天,孔子正在休息,
弟子颜回出去讨米,讨到
米回来就煮饭。米饭快煮
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
用手抓锅里的米饭吃。过
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
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
看见颜回刚才抓饭吃的事
情,他坐起来说:“刚刚
我梦见了我父亲,这锅米
饭还没动过,我们先拿来
供奉一下先人,然后再吃
吧。”颜回答道:“不行。
刚刚煮饭时有煤灰掉进了
锅里,我把弄脏的饭抓了
出来,但是丢掉粮食不吉
利,我就自己吃了。”孔
子感叹道:“都说眼见为
实,但眼见不一定为实;
都说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
内心作出判断,但内心往
往也会欺骗自己。弟子们
要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很
不容易的。”所以,了解
一件事情的真相并不像我
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了
解人性的本质就更难了。


无独有偶,古希腊先
哲柏拉图对这个问题也进
行过深刻的思考。在《理
想国》第七卷中,他借苏
格拉底之口讲了这样一个
故事。


在一个很长的洞穴里
,有一群人面壁而坐,他
们的双腿和脖子都被捆住
,不能移动也不能扭头。
他们的背后是一条马路,
马路上车水马龙,喧嚣热
闹。马路的另一边是燃烧
的大火,火光把马路上的
情景和这一排人的影子投
到了岩石墙壁上。这些人
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以及
马路上来往穿行的人、车
和骡马的影子,也能听到
各种声音,因此感觉非常
真实。这就是他们理解的
世界一墙上黑色的影子和
嘈杂的声音。如果问他们
人长什么样,我想他们肯
定会说,所有人都是黑色
的,因为他们理解的人都
是一些黑影。


后来,有一个人因为
某种原因挣脱了束缚,沿
着路走出了洞穴。他看到
了“真实的”世界,见到了
阳光,听到了鸟语,闻到
了花香,在湖水中看到了
自己的样子,这才知道原
来人不是黑色的。他赶快
跑回去把这个情况告诉大
家。当他从光亮处再次进
入黑暗的洞穴,他什么都
看不清,只能大声说出自
己看到的一切。但是没有
人相信他,因为对洞穴里
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影
像就是Z真实、Z鲜活的
,有声音,有动感;这个
从洞穴外回来的人说的东
西反而像是幻象。


柏拉图通过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在追求真理的
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
的误区。


P9-11
【目录】
目录
序言
1 了解自己和世界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见非虚
我们为何能对客观世界作出准确判断
如何审视自己和他人
我们何以能够认识世界、获得新知
我们有灵魂吗
自我的边界在哪里
吠陀文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伊壁鸠鲁学派宣扬的是纸醉金迷的享乐吗
人如何依据本性过理性的生活
2 通过理性思考获得新知
我们该选择理性还是经验
理性主义思维究竟是什么
何为逻辑的预见性
有没有系统发现真理的方法
充分性推理:凡事有果B有因吗
理性主义者也会信仰上帝吗
牛顿如何开启了西方近代社会
为什么理性主义不是万能的
3 什么是有用的经验
经验靠得住吗
经验主义思维究竟是什么
何时使用经验,何时相信理性
经验主义对社会有何影响
经验主义传统如何塑造了英美特殊性
4 超越庸常生活,成为“更高的人”
如何理解尼采的思想
“上帝死了”,人该怎么办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是什么
如何成为尼采所说的“超人”
5 世界的本源是行为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有何突破
语言的J限就是世界的J限吗
哲学“终结”了吗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