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刘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等多种国家与省部奖项,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内容】
本书提出了“理论之后的写作”这一新立场。全书观点与论证思路如下:1、对“理论之后”命题进行基于分析哲学旨趣的语法拆析,初探语言限度、独异性与文学的内在关系;2、澄清“理论之后”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3、厘定理论/文学的临界写作这一可取的选项;4、对临界之“界”的现有解释作出反思;5、在此基础上以乔纳森·卡勒“理论中的文学”方案为考察核心,揭示其未完成性;6、用虚空论置换能动论学理基础,改造卡勒方案;7、以虚空-外界重释临界之“界”;8、引出虚潜诗学及其对理论阐释度难题的解决机制;9、以虚潜与事件思想为联结点与突破口,走向更合理的理论/文学临界写作,使之在概念与伦理上产生新貌;10、例析“理论之后”的汉语写作因缘。本书据此改进现有后理论研究偏重英美资源的惯习,从英美与法国(欧陆)视野的融合中展开“理论之后的写作”新图景
【目录】
引论“理论之后”的语法拆析——对研究现状作一种新梳理
第一节 语言游戏与“理论之后”
第二节 家族相似与“理论之后”
第三节 遵行规则与“理论之后”
第四节 私有语言与“理论之后”
第五节 语法、限度、重审奇异化及文学
第一章 理论之后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修补母体与现有解释
第二节 现有解释的盲点
第三节 新解A:理论逐渐成为被自己所批判者
第四节 新解B:从指称/评价的分合到理论困局
第五节 新解C:崇高均质化与事件超越语言论
第二章 理论之后的充分条件
第一节 思辨转向:语言的任意性之后
第二节 事件转向:语言的差别性之后
第三节 生命转向:语言的发生性之后
第四节 后理论由此获得的议题
第五节 后理论演进至今的本土反应
第三章 理论之后的选项研判
第一节 吸附型:事件何以在理论中式微?
第二节 暗合型:理论是否以事件为本性?
第三节 话语创造型:后理论的可取选项
第四节 一个话语创造型理论实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