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黄志成1

绪论1
一、 问题缘起1
二、 研究问题8
三、 概念界定9
四、 文献综述15
五、 研究设计29

章 当代大学力培养理论基础40
节 大学展理论41
一、 认知41
二、 道德43
三、 社会45
节 大学生学46
一、 社会学47
二、 体验式学48
三、 多元智能学50
第三节 大学理论52
一、 关系模式53
二、 社会变革模式55
三、身份认同发展模式58
第四节 理论关系分析与本土思考60
一、 各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60
二、 理论的本土思考与运用62

章 当代大学力培养历程探究66
节 中国大学力培养发展过程66
一、 中国大学力培养大事记66
二、 中国大学力培养历程阶段划分67
三、 中国大学力培养历程的特点69
节 国外大学力培养历程与特点70
一、 美国大学力培养大事记70
二、 美国大学力培养历程阶段划分71
三、 美国大学力培养历程的特点76
第三节 当代大学力培养的历史发结77
一、 特点78
二、 经结79

第三章 当代大学力培养资源探究81
节 中国大学力培养资源82
一、力课程83
二、力辅助课程85
三、力会议88
四、力工作坊88
五、 力项目89
节 外国大学力培养资源90
一、力课程91
二、力辅助课程93
三、力会议96
四、力工作坊97
五、 力项目99
第三节 当代大学力培养资结100
一、 特点100
二、 经结101

第四章 当代大学力培养策略探究103
节 中国大学力培养策略104
一、 体验学5
二、 导师辅导106
三、 社区服务106
四、 团活动107
节 外国大学力培养策略108
一、 体验学9
二、 社会文化讨论110
三、 导师辅导111
四、 社区服务112
五、 朋辈教育113
六、 反思实践114
七、 团队学4
第三节 当代大学力培养策结115
一、 特点115
二、 经结117

第五章 当代大学力培养管理与评价机构探究119
节 中国大学力培养管理与评价机构1
一、 中国大学力发展研究中心121
二、 中国大学力资助基金会122
三、 高校团委124
四、 高校辅导员125
节 外国大学力培养管理与评价机构127
一、 高等教育标准委员会127
二、 全国专业研究会与学术组织131
三、力教育和研究资源中心142
四、力教育资助中心与基金会143
五、力教育调查评估145
六、 大学使命与人才培养目标158
七、力培养战略计划159
八、 朋力委员会162
九、力项目全纳设计164
十、力项目资助168
十一、力项目评估172
第三节 当代大学力培养管理与评价机结173
一、 特点174
二、 经结17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76
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76
一、 外国大学力培养的经验176
二、 中国大学力培养的文化视角分析179
三、 中国大学力培养经验与思考183
四、 中国大学力培养经验的反思188
五、 对中国大学力培养的建议189
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91
一、 本研究的不足191
二、 本研究的展望192

参考文献193

附录214
附录1. 中美大学力大事记对照表214
附录2. 访谈提纲(英文版)226
附录3. 访谈提纲(中文版)228
附录4. 访谈实录(一)229
附录5. 访谈实录(二)239
附录6. 访谈记录(三)243
附录7. 访谈记录(四)247
附录8. 访谈记录(五)250
附录9. 访谈记录(六)257
附录10. 学力项目:CAS标准与准则(11)264
附录11. 美国里海大力培养战略规划(10—16)280
附录12. 美国里士满大学力教育历程298
附录13. 艾森豪威力中心——附给上海大学的评估报告300
附录14. 日本东京大学全力项目302
附录15. 新加坡国立大力与发展项目(LEAD)305

本书相关的科研成果(截17年8月)308

后记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