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得编修西方古典经籍。
  “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以注疏体的柏拉图作品汉译为主,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 

  如果说《阿前》是在讲人不要看重财物相貌等外在的所属物的话,那么《阿后》就是进一步说明神也不在乎那些东西,而是在乎人的内在虔敬,两篇对话中都全面就如何深化人的精神生活进行了有益的讨论。《阿前》从认识论和实践论意义上进行了深入,《阿后》从宗教体验上进行了探究,并且它们由此出发还涉及了政治、社会和宗教等诸多相关问题。它们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我们要认清今天还来阅读理解古代作品的意义,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不是因为我们给它们命了名,而是因为它们扎扎实实地规定着我们自己。我们要认识自己就必须要一再地返回自身返回到它们中,而且我们返回去不是为了考古发掘和单纯的好奇心或利益驱使,而是在于去理解生活的意义,去看我们来时的路。

关于《阿尔喀比亚德》前、后篇
 一 古代对《阿前》的注疏、解释及其影响
 二 《阿前》被认伪以来的错综纠缠
 三 阿尔喀比亚德生平及时人和后人的记述
 四 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的关系
 五 《阿前》主题引述及后世研读的四条路径
 六 《阿后》的年代、作者及内容来源
 七 《阿后》的段落和主题概述
 八 余论
 九 《阿尔喀比亚德》前、后篇主要参考原文、译本说明
阿尔喀比亚德前篇
阿尔喀比亚德后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一种导论:《阿尔喀比亚德前篇》义疏
 一 作为导论的《阿尔喀比亚德前篇》
 二 过怎样的生活?——从人伦“知一识”到对形而上学根据的追寻
 三 价值讨论的开端与序列和由此导向的对知识的寻求
 四 作为品德教育的青年教育
 五 如何对待自己?——人伦的后一维
 六 尾声:精神的导引——“我生性爱人”
附录
 论《阿尔喀比亚德前篇》
 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爱欲、虔敬与政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