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商品描述:

主编:叶澜

作者:张向众叶澜

责任编辑:李惠芬

书号:978-7-5334-6656-5

出版时间:2015.1

定价:39.00元

开本:异型16

印张:19.5

字数:288

页数:302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为有意向开展新基础教育的学校提供的带有观念变革、路径指导和关键节点分析的指导书,旨在让一些学校能在没有新基础教育团队参与的情况下,有一个可参照的“地图”,或称“导航仪”,以便自行探索创造。

目录:

第yi章“新基础教育”研究简介

一、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

(一)“新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性质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

(三)“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效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难与不难

(一)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开展“新基础教育”

(二)开展合作研究的要求及原则

第er章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全程

一、启动:从学习开始,校长是第yi责任人

(一)谁要学

(二)学什么

(三)怎样学

二、准备:形成愿景,组建队伍

(一)统一愿景、形成核心力

(二)建立学校支持系统

(三)选择率先进入的教师

三、初试:策划先行,培育实践研究新质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启动学校领导管理变革

(二)培养第yi批骨干,形成教育教学实践变革经验

四、推进:以“中期评估”促学校整体转型

(一)全员参与,开展纲要系列学习

(二)放大节点的过程价值,全面推进学校转型

(三)深入解读、践行评估指标体系

(四)借助中期评估,*学校整体转型

五、初步成型:在“全、实、深”中追求“精、特、美”

(一)学校整体转型初步完成的标识

(二)基础和高标:“全、实、深”与“精、特、美”

(三)开展学校普查,在“全、实、深”中涌现“精、特、美”

(四)推出“精品课”研讨

第三章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研究

一、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目标

(一)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改革目标的重建

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心下移,校本自觉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三)修订发展规划的过程及其价值

三、随程推进学校组织、制度、机制与文化建设

(一)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

(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三)学校管理机制创生

(四)学校新文化建设

四、“成人·成事”:培养核心骨干,引领团队发展

(一)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新型骨干教师

(二)教师群体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第四章课堂教学改革与改革主体的发展研究

一、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一)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重建

二、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及任务

(一)“捉虫”和“喔”:诊断问题,做好“还”

(二)开放-生成:提升资源意识进行重组

(三)“课堂生活”: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

三、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

(一)教学设计:基于“两个解读”开发“育人价值”

(二)实施过程:基于“有向开放”的预设与生成

(三)反思-重建:“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

四、课型研究与教师发展

(一)课型研究的内涵:类结构

(二)课型研究的开展:专题系列

(三)课型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学生工作改革研究

一、学生工作改革目标

(一)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学生工作改革目标的确立

二、学生工作改革阶段及任务

(一)加强学习,落实班级建设的独特价值

(二)研究成长需要,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系列

(三)多元融通,实现学生工作的常态化综合育人

三、班级建设实践

(一)增设班级岗位

(二)培养班级委员

(三)建设班级文化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四、学校整体性学生工作实践

(一)学生仪式活动

(二)学校活动系列

(三)跨班级、年级活动

(四)校内外多元融合

附录1:“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简介

附录2:“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标准及评分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为希望了解和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校和老师写的。我们期望通过本书,让更多教育工作者与“新基础”相识、携手,共同走在21世纪新型学校创建的道路上。

全书共五章,结构上分为三部分:

第yi部分由第yi章组成,内容是对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相关研究合作学校20年研究历程和核心主题的简要概述,意在让读者了解,这项研究并非是几个大学里的学者拍脑袋而生,也不是由几本书和几篇文章构成,而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创造性的改革研究做出来的。

第er部分由第er章组成,内容是对一所学校如果要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需要经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主要需完成哪些研究的提要式介绍,意在让读者,尤其是学校领导,清晰怎样以校为本地开展这项研究。

第三部分由第三、四、五章组成,内容是对“新基础教育”研究两个层面、三大领域的分别的、相对更具体的、研究为何和如何开展的论述,包括要避免的问题和必须努力实现的方面。

三部分的关系是从整体性认识“新基础教育”研究始,进入到学校如何开展研究的全程综合介绍,再深化到局部中各方面开展研究的指导。环环相扣,层层、步步深化、细化。我们的愿望是尽量把我们在研究中的体验、经验、信心、艰难传递给大家,使有心研究的读者可以在研究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有更多的创造。

本书名称中用了“研究手册”,而非“操作手册”,也非“经验汇编”,因为是为了研究,为了促使研究型的校长和教师成长的手册。所以重要的是说清楚:这是一项怎样的研究,为何要做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怎样去开展研究。本书希望给大家带来的是启发,而不是框框,不是操作的条条。即使是书中提出的我们已形成的研究路线、基本内容与方法等,都不是硬性的规定。我们坚信:只有读懂了“新基础教育”这项研究的独特品性和气质,才会出自内心的意愿去开展这项研究,并在研究中真正读明白,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追求和影响今后的教育人生。

全书由张向众担纲,三易其稿,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要成员两次全体讨论,应叶澜邀请,李家成作了“学生工作”一章的部分修改,庞庆举作第四稿修订,后由叶澜对全书作修改、定稿。从初稿完成到定稿,前后花了三个月时间。可见,虽然作者署名为张向众、叶澜,但实际上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的共同创作,是我们又一次为共同事业的合作付出。书中还引用了好几所合作学校的经验和案例。借此,对所有为“新基础教育”研究作出贡献的学校、老师、同仁,再次表示深切感谢。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19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新基础教育研究过程及其如何做的经验总结与提升的系统概述。全书共分五章,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何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必要准备和过程,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所需进行的相应的改革以及具体策略、方式等,对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介绍:

张向众,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评价。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