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城市的拓展亦是一个征服“高地”的过程,从“七丘之城”罗马到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逐渐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共,在地中海世界催生出一座座“山巅之城”。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这一特殊的“七丘”形象不仅再次得到强化,更在海权时代拓展到了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面展开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一面将其高低理念带往印度洋的各个海岸和岛屿。随着印度的果阿被塑造成了一个“东方的罗马”,罗马人的圣城理想也从地中海、大西洋驶入了印度洋。虽然在葡萄牙人的目的地——中国,强大的东方传统终挫败了曾经的“山城理想”,但在特定时期的澳门,一座“水上的罗马”却赫然出现在半岛之上。
【目录】
引言:移动的圣城?
章 罗马:七丘之城的建立与传递
1. 罗马早期的山城景观及其演变
2. 七丘之城: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理想形象
3. 又见罗马?—圣城景观的转移
章 里斯本:“水上的罗马”
1. 大航海时期的葡萄牙山城
2. 里斯本的罗马印迹
3.“理想城市”与中央高地
4. “重建罗马”与“七丘之城”
5. 成为“水上的罗马”
6. 结束与开始: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第三章 果阿:步入东方的七丘之城
1. 理想起航:“七城岛”与“真十字”
2. 移亚洲的“理想城市”
3. 山城果阿
4. 殖民时期果阿的“高地景观”
5. 里斯本还是罗马?—果阿的“七丘之城”形象
第四章 澳门:半岛上的“东方圣城”
1. 濠镜澳—被遗忘的“真十字”之地
2. 开埠前的高地景观
3. 力量的抗衡:“中央高地”的崛起
4. 传统的胜利:另一种“山巅之城”
5. 被改变的“海岛理想”:妈港圣名之城
第五章 移动的圣城
1. 从山地、平原到海滨:罗马山城的“转移”
2. 转折:“水上圣城”的出现
3. 从地中海、大西洋到印度洋:岛屿山城的崛起
4. 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圣城景观的“改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结束与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