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读懂新质生产力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01




作者:黄群慧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78.00


页数:0


印次: 1




ISBN号:978752176406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
硬道理,新质生产力已经在
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
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
力,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
打造经济新引擎、增强发展
新动能和构筑竞争新优势提
供了重要指引。


本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
授基于多年研究成果,从系
统论视角,以“要素-结构
-功能”为基本分析框架,
围绕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生
产关系、高质量发展与中国
式现代化等关键议题,深度
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
路径,为读者深刻理解和把
握新质生产力,抢抓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
遇提供重要参考。
精彩书摘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突出
特性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
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
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J而
催生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当
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
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
,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
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Z新
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
关系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提
出了新要求。纵观人类社会
发展史,生产力的每一次重
大跃迁,都将加速人类社会
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生
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其孕
育、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
逻辑,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
方向的生产力新形态。


关于生产力的内涵,马
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
要素的发展。”作为社会制
度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
定力量,生产能力及其要素
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无论是第一次工业
革命,还是第二次、第三次
工业革命,虽然存在科技革
命的“进发”时期,但生产能
力及其要素也都是经过了长
期孕育的量变积累阶段,Z
后发生了质变,生产效率发
生了革命性的提高,从而形
成全球范围的新生产力形态
。这种由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优
化组合而产生质变形成的新
生产力形态,正是新质生产
力所描述的核心要义。当今
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的时期
,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正处
于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
的关键变革时期,也就是新
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把握新质生产
力的形成规律,顺应新质生
产力的发展趋势,加快培育
新质生产力,既是掌握经济
社会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大国竞争的关键。


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
,从系统论角度看,一个系
统可以从“要素—结构—功
能”三个维度进行解构。生
产力系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
成的,由劳动者、劳动资料
(工具)、劳动对象要素组
成,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
合(如生产单元、企业、产
业等)存在,是一个具有改
造和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
会发展功能的有机整体。不
同时代,生产力系统要素内
涵变化以及生产力要素组合
结构的不同,都将推动形成
那个时代的现实生产力,并
发挥相应的作用。新质生产
力系统是当代的生产力系统
,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
工具、新型劳动对象要素组
成,这些新型要素的“新型”
内涵主要是以智能化、绿色
化为主要趋势的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生产力
要素发生的质的变化。新型
生产力系统的结构,体现在
产业层面,表现为新型要素
优化组合形成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通
过传统产业转型升J,以及
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新业
态等蓬勃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则体
现为新型生产要素和现代化
产业体系发展带来的生产能
力提升和效率改善。新质生
产力的发展,会推进人类改
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社会文
明的进步。这意味着,新质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正是发
展质量的提高过程。具体而
言,新质生产力系统具有突
出的创新驱动、绿色低碳、
开放融合和人本内蕴的特性
。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
特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
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随着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迭代
升J与突破,科技在生产力
构成要素中的主导作用将越
发突出。只有对颠覆性、突
破性、引领性科学技术进行
发明、突破、扩散和使用,
才能使生产力的能J出现裂
变式的提升。人工智能、量
子信息、元宇宙等前沿数字
信息技术的攻克和使用,将
加速驱动形成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推动人类社会
大跨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特性的
具体实现,需要借助Z新科
技成果运用,推动数字经济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J,大
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未来产业。创新驱动新质生
产力跃迁的底层逻辑是人类
知识累积并裂变式爆发的结
果,并且伴随知识创造驱动
的科技创新周期的日益缩短
,以知识创造为内核的新质
生产力的变革性力量将加速
壮大并逐步成为主导性生产
力,人类社会也将进入智能
化乃至全面深度智能化时代



P3-6
【目录】
目录
前言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
序章 新质生产力系统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突出特性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特质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结构承载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功能取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第一章 创新驱动与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与科技创新
为什么提出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的发展观与现代化观
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
深刻理解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二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
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第三章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方向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的路径
以新基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高质量G民经济循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
第五章 塑造新型生产关系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坚持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