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篇 从魏晋到桃源
; ;1.“亲亲”与“尊尊”
; ;2.说“为政以德”
; ;3.心儒学的憧憬
; ;4.禅在秋水花树间
; ;5.贞节牌坊背后的制度信息
; ;6.500年前的龙场悟道
; ;7.良知学与学者的良知
; ;8.钱穆论法治与人治
; ;9.政治学家的热心与理
; ;lO.吴经熊思想年谱写意
; ;11.张荫麟和他的历史哲学
; ;12.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法学的中国化
; ;13.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
; ;14.女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法律史
; ;15.自由主义:何处孕育,哪里诞生
; ;16.江平和中国当代法学的兴起
; 篇 从埃及到迦南
; ;1.早的正义理论
; ;2.走出“底比斯困境”
; ;3.苏格拉底论守法
; ;4.耶稣临刑的法理
; ;5.修女之死:圣魔一念间
; ;6.为主权者声辩的哲学家
; ;7.法律的历史与历史法学的语境
; ;8.自由个能否挣脱“税的依赖”
; ;9.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 ;lO.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 ;11.西美尔的玫瑰
; ;12.法律人和这个充满疑虑的世界
; ;13.为什么是西田哲学
; ;14.从阁楼到地窖
; ;15.法理学的视界有多宽
; ;16.肤色与权力:的修辞术
; ;17.海外汉学:一面模糊的镜子
; 第三篇 “东西方”
; ;1.旷野中的先知
; ;2.韩非与林肯
; ;3.11世纪的对峙:西方之法与中国之理
; ;4.西方的一法律与中国的艺术—伦理
; ;5.法律与艺术的对峙
; ;6.再论法律与艺术的对峙
; ;7.在法律思想史的舞台上
; ;8.法律思想的两次视角转移
; ;9.法学家与法的相互寻找
; ;10.“艺于“道”
; ;11.中医思维与中国法学
; ;12.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 ;13.走出“法学的托勒密体系”
; ;14.学在民间,道在山林
; 后记:找一本安身立命的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