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理解跨文化心理学
1.1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 003
1.2 基本定义 004
1.3 文化传统主义 012
1.4 对文化的实证检验 014
1.5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一步研究 016
1.6 文化综合征 019
1.7 自然科学取向 0
1.8 社会科学取向 022
1.9 人文取向 023
1.10 生态文化取向 024
1.11 文化混搭取向 026
1.12 综合取向:概要 028
1.13 本土心理学 030
1.14 中心主义 030
1.15 多元文化主义 031
1.16 本领域简史 031
1.17 本章概要 034
1.18 关键术语 035
第2章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批判思维
2.1 语言的评价偏差:描述即是做断定 038
2.2 区分二分变量和连续变量:黑色和白色,还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043
2.3 相似—悖论:所有现象既相似又不同 046
2.4 巴纳姆效应:“均码”的描述 050
2.5 同化偏差:透过有色图式眼镜看世界 052
2.6 代表偏差:适合或不适合归类 055
2.7 可得偏差:生动事件的说服力 058
2.8 基本归因错误:低估了外部影响冲击 062
2.9 自证预言:当期望创造现实 066
2.10 相关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什么”与“为什么”的混淆 068
2.11 双向因果关系与多重因果关系:因果循环及复合路径 072
2.12 自然主义谬误:模糊“是”与“应该”的界限 077
2.13 信念固着效应:“不要用事实迷惑我!” 081
2.14 结论:“是否行元思维?” 085
2.15 本章概要 086
2.16 关键术语 088
第3章 跨文化研究方法
3.1 跨文化研究的目标 092
3.2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定量研究 093
3.3 定量取向:测量量度 094
3.4 定量取向:寻找联系与差异 095
3.5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定取向 097
3.6 准行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步骤 098
3.7 样本选择 100
3.8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观察 102
3.9 调查法 104
3.10 实验研究 106
3.11 内容分析 107
3.12 焦点小组法 109
3.13 元分析:对研究的研究 110
3.14 跨文化研究的潜在障碍:测验的翻译 111
3.15 比较两种现象:一些重要原则 114
3.16 关于相似与差异:批判思维的若干应用 116
3.17 文化二分法 117
3.18 避免概括偏差 119
3.19 更多地了解你所考察的文化 1
3. 本章概要 124
3.21 关键术语 126
第4章 认知:感觉、知觉和意识状态
4.1 感觉和知觉:基本原理 130
4.2 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知觉 132
4.3 人们如何知觉图画 134
4.4 深度知觉 137
4.5 人们普遍受视错觉误导吗 138
4.6 绘画的一些文化模式 140
4.7 颜色知觉 141
4.8 其他感觉 144
4.9 时间知觉 148
4.10 美的知觉 151
4.11 音乐知觉 153
4.12 意识与文化 154
4.13 睡眠及梦的文化意义 156
4.14 意识改 161
4.15 本章概要 167
4.16 关键术语 168
第5章 智力
5.1 智力的定义 171
5.2 智商得分的族际差异 175
5.3 智商分数的别差异 177
5.4 对测验得分群体差异的解释:智力和智力行为 177
5.5 生物因素影响智力吗 179
5.6 测验的不可比:文化偏差 181
5.7 关于“文化素养” 182
5.8 环境与智力 183
5.9 社会经济因素 185
5.10 家庭因素 187
5.11 “自然选择”和智商得分 189
5.12 认知的文化价值 190
5.13 一般认知:智力“之下”是什么 195
5.14 认知技能、学校成绩和教育体系 199
5.15 文化、测验与动机 1
5.16 智商、文化与社会公正 3
5.17 后,道德价值观 5
5.18 本章概要 8
5.19 关键术语 211
第6章 情绪
6.1 笑的时候是快乐的:情绪体验的相似 216
6.2 如果你没受过伤害无法解释痛苦:情绪体验的差异 2
6.3 情绪:普遍的还是有差异的 222
6.4 生理唤醒 223
6.5 前因事件的意义 224
6.6 情绪是一种评价 227
6.7 我们被期望以特定的方式去感受 230
6.8 人们如何评定情绪体验 232
6.9 情绪的表达 234
6.10 情绪与行动倾向 237
6.11 情绪与判断 238
6.12 当情绪预示着挑战:应激和焦虑的跨文化研究 239
6.13 当情绪受到伤害:愤怒的跨文化研究 240
6.14 加强积极情绪:幸福的跨文化研究 241
6.15 本章概要 245
6.16 关键术语 246
第7章 动机与行为
7.1化论一瞥 249
7.2 社会科学:首先看社会 249
7.3 无意识的力量:精神分析 251
7.4 人本主义取向 253
7.5 学机 256
7.6 胡萝卜与牛舌:饥饿与食物偏好 257
7.7 当饥饿引发痛苦食障碍 258
7.8 胜利与和谐:成动机 259
7.9 攻击动机与 264
7.10 文化与行为 270
7.11 别与行为:一些跨文化相似 274
7.12 本章概要 276
7.13 关键术语 277
第8章 人类发展与社会化
8.1 发展与社会化 280
8.2 生活质量与儿童发展 281
8.3 规范、儿童保育 282
8.4 父母的价值观和期望 285
8.5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287
8.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290
8.7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292
8.8 发展阶段 294
8.9 出生前的生命:产前期 295
8.10 步:婴儿期 298
8.11 发现世界:儿童期 301
8.12 重要排演:青春期 304
8.13 成年期 307
8.14 成年晚期 310
8.15 本章概要 314
8.16 关键术语 316
第9章 心理障碍
9.1 美国背景:DSM-5 318
9.2 关于文化及心理障碍的两种观点 318
9.3 文化综合征 323
9.4 焦虑症 328
9.5 抑郁症 330
9.6 精神分裂症 334
9.7 文化与自杀 336
9.8 人格障碍 340
9.9 物质滥用是否受文化约束 346
9.10 心理诊断偏差 348
9.11 心理 349
9.12 文化匹配 352
9.13 本章概要 356
9.14 关键术语 357
第 10 章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
10.1 态度和价值观 361
10.2 西方与非西方价值观 363
10.3 追求一致:认知平衡理论 366
10.4 避免不一致:认知失调 367
10.5 心理义 368
10.6 社会归因 369
10.7 对和失败的归因 370
10.8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责任和公平 371
10.9 刻板印象和泛化的力量 373
10.10 普遍互动 377
10.11 直接接触和肢体语言 381
10.12 从众 383
10.13 从众具有跨文化普遍吗 384
10.14 服从命令 388
10.15 社会影响 391
10.16 对某些观点感觉良好 392
10.17 社会懈怠是普遍现象吗 393
10.18 本章概要 396
10.19 关键术语 398
第 11 章 人格与自我
11.1 什么是人格 402
11.2 控制点 403
11.3 关于“民族格” 405
11.4 自我 409
11.5 自我与 412
11.6 作为社会建构的别 415
11.7 别角色 416
11.8 取向:不断发展的观念 4
11.9 认同 422
11.10 看到自己的身体 423
11.11 本章概要 426
11.12 关键术语 428
第 12 章 应用跨文化心理学:一些亮点
12.1 健康 430
12.2 灵、科学与健康 435
12.3 整体 438
12.4 商务决策 439
12.5 与和难民打交道 443
12.6 人权 448
12.7 教育 449
12.8 文化、行为与法律 450
12.9 在国外工作和服务 452
12.10 结论 454
12.11 本章概要 455
12.12 关键术语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