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大地中国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01




作者:韩茂莉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69.00


页数:0


印次: 1




ISBN号:9787549639359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大地是本,中国是根。“
根本”固然宏大,却由一地
一物组成。《大地中国》依
循山河地理,讲述历史上的
故事。二十六个专题,论及
城市、农田、牧场、道路、
关隘、江河、集市、寺庙,
也解读了很多重要问题:中
华文明为什么诞生于中原大
地?关中地区为什么是秦统
一天下的地理基础?为什么
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
隔,却以山命名?


每个题目都是大地上的
一块耀斑,虽然不能涵盖大
地,却有着地理的魅力。
精彩书摘



一万年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万年前,那是一个遥
远的时代,以寻常人生而论
,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生离
死别、悲欢聚合,但从更大
的场景着眼,相对于四十六
亿年的地球历史、两百多万
年的人类演化进程,一万年
只是短暂的一刻,而就在这
一刻,农业出现了,从此改
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


古人类学提供的成果告
诉我们,至少二三百万年以
前,人类已经站立在大地上
了。然而,那时不仅没有农
业,也没有人类主动从事的
任何生产活动,人类获取食
物的方式与动物十分相近,
大地上有什么,就取来吃什
么,这就是考古学提到的采
集、猎获。通过这两种途径
,聚落周围野生的果实和草
籽、河里的鱼、草丛中的动
物,都成为人类的食物。战
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一
文中的“古者丈夫不耕,草
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讲的大
凡就是依托渔猎采集的生活
场景。若以人类手中的工具
而论,这个时代属于旧石器
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住
在山洞里或树上,采集植物
果实、根茎的同时,也集体
猎获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
蚌。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人们已经学会了摩擦取火,
并发明了弓箭。有了火,人
类便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逐渐走出野蛮状态。


几百万年,无疑是一个
漫长的阶段,人类在发展,
地球也在变化。地球的变化
不仅导致气候发生冷暖干湿
的波动,也带动了人的体质
与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大
量考古成果证明,农业大约
在距今一万年前出现了,这
也正是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农业的出现不但使人类不再
单纯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存活
,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迈进
文明的门槛。


也许,一万年前Z早将
种子埋在土地中并看到这粒
种子带来的收获,继而在下
一年重复此前过程的先民,
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为后世
带来了什么,但是这不经意
的举动为人类铺垫了后世的
历史。也正是由于农业具有
重要意义,因而当代人始终
在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
了农业起源。


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
者戈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提出“新石器革命”
的论断之后,农业起源成为
各国考古学界纳入讨论的重
要命题,其中具有影响的观
点提出者均来自西方。他们
在解读农业起源的原因之前
,首先提出采集、渔猎属于
利用型经济,农业则为生产
型经济,并且强调从利用型
经济到生产型经济完全出于
迫不得已,其中Z关键之处
在于,农业需要人类付出比
采集、狩猎高得多的劳动代
价,而收获的谷类却属于仅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低档食品
。相对地,利用型经济时期
猎获的大型动物则为高蛋白
、高能量的高档食品。显然
,这样的转变具有从高回报
、低付出到低回报、高付出
的特点,直白地说,真的有
点不合算。固然,远古时代
还没有后世投入产出比之类
的概念,但出了多少力,获
得了什么样的回报,古人是
清楚的。那么,人类为什么
做出这样的选择,且将这一
选择稳定地持续下去呢?几
乎所有的讨论都将答案落在
“资源”这一我们并不陌生的
概念上。要放弃劳动代价较
小的利用型经济,转向劳动
代价较高的生产型经济,没
有外界压力导致自然资源失
去直接索取的保证,这样的
转化不可能完成。


那么,外界压力又是什
么?如果说利用型经济与生
产型经济的界定获得了学术
界的共识,那么以下问题则
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人口压力说认为,处于
石器时代的人们通过不断迁
徙解决食物不足,那情景就
如同游牧者的转场,今年在
一地采集野生果实,来年又
转向另一地,年复一年在流
动中获取食物。但是随着人
口数量增加,没有更多的土
地与资源满足迁移需要的时
候,人们便被迫定居下来,
通过收获自己种植的庄稼养
活自己。当然,主动性的生
产活动不仅了推动技术与工
具的发明,占用的土地也减
少了很多。西方学者贝廷杰
(Bettinger R.L.)的计算表
明1,以采集、猎获的方式
为生,每平方公里可以养活
0.001~0.05人。按照这一
计算,五口之家至少需要
100平方公里的资源。而农
业社会就不同了,那些年我
们常用“三十亩地,一头牛”
形容中国小农的基本温饱需
求,就用这个数来推算一下
,1亩地等于0.0006667平方
公里,30亩地大约0.02平方
公里,这就是中国传统五口
之家的基本土地需求。100
平方公里与0.02平方公里,
都是五口人需要的土地。这
两个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无
须更多的解释,人们放弃了
采集、渔猎,转向农业产生
的道理就在其中。农业不仅
成为解决资源与土地不足这
个问题的途径,而且凭借耕
作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



气候变化说指出,气候
变冷、变干导致人类原本依
赖的动物消失或迁移,也使
那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数
量减少,乃至淡出人们的活
动空间,这一切都迫使人们
放弃采集、猎获,而将获取
食物的方式转向自己生产。


竞争宴享说认为,农业
驯化的植物种类,不是由食
物短缺决定的,而是出于扩
大食物品种、增加美食的需
要,有了美食,部落首领可
以通过举办宴飨而获得威望



当然,有关农业起源的
学说不止这些,另外还有富
裕采集说、社会结构变迁说
,等等。仔细推敲,每一种
学说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
也没有一种理论适用于全世
界。这样看来,我们一直享
用着农业的成果,却始终未
能真正揭开蒙在农业源头的
面纱。正是如此,相关的探
索曾经有过,今后还会不断
持续下去。


20世纪中期,卫星遥感
技术告诉我们,农业用地约
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不包括
南J洲)的64.7%,这就是
说地球上没有比农业规模更
大的产业了。然而,农业并
非从来就拥有这样的规模,
大量考古与遗传学研究成果
告诉我们,农业起源中心只
有三处,就是西亚与北非、
中国、自墨西哥至南美安第
斯山区三个地区(图1)。


P5-8
【目录】
目录
前言
【新石器时代】
一万年前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次浪潮与中国
【周】
何以中国
【春秋战国】
从“三河为天下之中”到“陶,天下之中”
都江堰与天府宝地
往日山东、山西与今日山东、山西
【秦】
何谓东西
秦统一的地理基础——关中
【汉】
河西走廊:东西部的咽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云梦泽变迁看曹操败走华容道
川陕交通与诸葛亮的北伐路线
天下“王气”Z重的地方——武川
【隋】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隋炀帝与大运河
【唐】
苏湖熟,天下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西厢记》与汉传佛教寺院布局
【宋】
岭南的瘴气与珠玑巷移民
【元】
游牧时光:草原游牧方式
呼伦贝尔草原的传奇
【明】
六百年前美洲大陆的舶来品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
【清】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重大改道
十里八村的盛会——赶集
英雄城——江孜
【近现代】
守江B守淮
四合院——东西南北的“家”
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