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朱周斌,安徽宿松人,1977年农历2月生。先后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96.9—2000.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1000.9—2003.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9—2006.7),先后获文学学士、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居重庆,现为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内容】
本书考察了张恨水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图景,由此揭示小说人物及作家本人在怀疑中接受已成为日常生活重要内容的现代性事物和价值的过程,进而指出这一过程在反思中国现代性进程方面的意义,并就张恨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定地位予以了阐明。
【目录】
绪 论
节 张恨水研究的现状/2
1.有争议的张恨水/2
2.近年张恨水研究概况/4
第二节 本书的方法论/18
1.文本中的话语分析/18
2.修辞论的批评方法/23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视野/25
1.日常生活的“既成性”及其两类活动主体/27
2.日常生活:在惯例中蜕变与 新/34
3.张恨水处于现代日常生活中/41
章 张恨水:现代日常生活中普通市民的代表/51
节 张恨水的个人体验历程/52
1.经验与体验/52
2.张恨水作为普通现代性体验的案例/55
第二节 “为匹夫匹妇工作”/66——张恨水对于章回小说及语言问题的选择
1.张恨水的文言一白话观/67
2.张恨水对章回小说的理解与胡适的阐释的差异/70
第三节 现代市民的日常需求对张恨水写作的渗透/76
1.市场化下的写作与读者日常生活体验的交织/77
2.张恨水写作中的市民生活因素/82
第二章 对都市生活的怀疑及 终接受/91——张恨水小说中矛盾的日常生活空间
节 复杂而暖昧的都市平面生存图像/92
1.《红楼梦》到《金粉世家》:双重世界到一维世界/92
2.现代都市的三个空间/96
3.暧昧的电影院/113
第二节 城市 结构下的乡村/117
1.都市的兴起与乡村的衰落/117
2.乡村与城市间的层级结构/121
3.谴责让位于暧昧:城市性叙事/130
第三节 “到乡下去”变成“回到城里”/138
1.对城市的厌烦/139
2.对乡村的发现/144
3.在乡村才能再度认识城市/151
第三章 接受的怀疑和无意识的接受/159——张恨水小说中日常生活的价值冲突与抉择
节 现代性话语的冲撞/160
1.现代人面对的价值坐标系/161
2.科学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64
3.对物质的追求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扩散与普及/171
第二节 维新思想遍及各个阶层/184
1.居间性人物/185
2.主动和被动的现代价值之接受/189
第三节 离开了家庭的一代与旧Et常世界的破碎/197
1.父亲母亲在叙述中的位置/197
2.对传统价值的再造及其无奈/209
第四章 传统家国结构及意识形态的现代改造/215——不稳定的日常生活对稳定共同体的追求
节 报刊连载与现代民族主义想象/217
1.报刊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机器/217
2.对现代统一 的渴望/221
第二节 从传统家国结构到对现代家国的追求/224
1.“国务 ”形象的家国结构蕴含/226
2.在批判中期待现代高效政权的出现/243
第三节 从传统的民间侠义精神到现代 意识/250
1.小传统、民间意识形态与大传统、现代 意识形态/251
2.现代语境中的侠客形象/254
3.侠的泛化及其向民族英雄的转化/262
4.余响或结局:个体对强大中央政权的服从/267
结语 现代日常世界和现代文学史中的张恨水/271
1.现代性:一个既成的事实/272
2.现代性的反思性/275
3.日常生活体验参与现代性的建构/279
4.怀疑中的接受:现代日常生活的动态图景/283
余论 文本与影像:通俗文化视野中的张恨水/285
节 张恨水小说文本与当时电影文本的互文性/286
1.电影在张恨水的生活及小说中/288
2.“互文性”理论及其在张恨水研究中的应用/290
第二节 语言的互文性:张恨水小说中的电影剪辑因素/297
1.早期的电影剪接语言/297
2.以《北雁南飞》为例:张恨水小说中的电影剪接因素/302
第三节 张恨水与当时伦理一家国电影的共同目标/309
1.建基于共同视觉感受的都市世界及其批判/309
3.对现代民族 的共同追求/316
主要参考文献/320
附 录 张恨水主要小说出版情况汇览/327
后 记/3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