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贾帅帅,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博士生。师从北京师范大学邱东教授研究团队、东北财经大学蒋萍教授研究团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已发表多篇论文。 徐滇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加中金融学会顾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学术委员,2000年任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2003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中国经济评论》和《技术经济和数量经济》等经济学杂志编辑。著有《政府与经济发展》、《世界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策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房价与泡沫经济》、《房价与物业税》、《终结贫穷之路: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比较》等20多部专著。
【内容】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久盛不衰的热点话题。人们关心耕地红线,实际上就是在关心自己的饭碗。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严肃、认真的研究成果,但仍不断有人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特别是在海外,“中国崩溃论”频现报端,其中生态危机、耕地危机几乎是必定要涉及的题目。


《问粮(详解18亿亩耕地红线)》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写作而成的,每一个分析都有根有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书中详细核对了大量经济数据,厘清了各种术语的定义,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全面论证了我国当前耕地的供需状况,并给出了能有效提高耕地供给的具体政策建议,对于未来阶段我国保障耕用土地及粮食安全,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问粮(详解18亿亩耕地红线)》的作者徐滇庆是少有的学院派畅销书作者,著有《看懂中国经济》《房产税》等畅销著作。
【目录】
序言
第1章 18亿亩耕地红线和第二次土地调查
1.1 能守得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吗?
1.2 一石激起千层浪
1.3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技术
1.4 土地调查的难言之隐
第2章 中国耕地数量的变迁
2.1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胡焕庸线”
2.2 耕地数量变迁的四个阶段
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荒高潮
2.4 大饥荒后的逆转
2.5 布朗冲击
2.6 1996年耕地数量的剧变
2.7 耕地统计的难点
2.8 不妨把耕地数量当作一个“黑盒子”
第3章 中国是否缺粮
3.1 中国粮食连续十年增产
3.2 中国粮价稳定
3.3 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3.4 中国粮食库存充足
3.5 生物燃料生产大国
第4章 耕地增减的原因剖析
4.1 耕地总量增减的主要原因
4.2 农业结构调整
4.3 耕地复垦、整理和开发大有可为
4.4 开发耕地的潜在空间
4.5 阶段性的退耕还林
4.6 耕地数量增减平衡表
第5章 节约使用建设用地
5.1 耕地红线和基本建设用地的矛盾
5.2 审批建设用地的分类
5.3 基本建设占用的耕地
5.4 单独选址建设用地
5.5 城镇村建设用地
5.6 住宅用地申廉租房比例太低
5.7 低效率的城镇面积扩张
5.8 拔苗助长,大建新城和开发区
5.9 工矿仓储用地申的效率问题
第6章 粮食单产上升减轻耕地压力
6.1 播种面积的结构发生巨变
6.2 单产上升,播种面积下降
6.3 单产上升减轻了耕地压力
第7章 宅基地与耕地
7.1 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
7.2 农村宅基地的定义和数量
7.3 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容积率
7.4 城乡土地利用效率比较
7.5 农民工市民化可能释放出来的宅基地
第8章 粮食的品种和用途
8.1 粮食的定义和分类
8.2 稻谷供需和用途
8.3 小麦供需和用途
8.4 玉米供需和用途
8.5 大豆供需和用途
8.6 各种粮食作物库存
8.7 各种粮食用途的构成
第9章 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
9.1 粮食自给率的定义
9.2 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自给率
9.3 谷物的自给率
9.4 狭义和广义的粮食自给率
9.5 口粮自给率
9.6 饲料、工业用粮与粮食安全
9.7 各国的粮食自给率
0章 进口大豆引起的争论
10.1 进口大豆与帝国主义阴谋论
10.2 饲料需求推动大豆进口
10.3 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国
10.4 市场上的大豆进口国
10.5 市场上的大豆出口国
10.6 大豆贸易的市场机制
10.7 农民种田的决策原则
10.8 大豆单产
10.9 种大豆每亩利润
10.10 种大豆用工 少
10.11 进口大豆,出口大虾
10.12 大豆贸易的多赢格局
1章 粮食生产潜能和 粮价波动
11.1 粮食生产稳步上升
11.2 世界各国的国土和耕地面积
11.3 各国粮食单产
11.4 各国粮食生产的潜力
11.5 粮价暴涨的教训
11.6 粮价在2007年暴涨的原因
11.7 供求边际调整和粮价波动
11.8 粮食市场的主要参与方
11.9 粮价上涨赖得着中国吗
2章 荒诞的粮食制裁
12.1 经济制裁的目标和手段
12.2 经济制裁的代价
12.3 经济制裁的六条戒律
12.4 历 荒诞的粮食制裁
12.5 粮食制裁的焦点是口粮
12.6 中国遭遇粮食制裁的概率
3章 进口粮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3.1 确保口粮 安全
13.2 播种面积的优化配置
13.3 基本农田的数量
13.4 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3.5 相对价格决定是否进口
13.6 大豆进口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13.7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案模拟
4章 粮食仓储系统改革
14.1 被忽视的粮食损耗
14.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3 粮食储运改革要有魄力,要有新思路
14.4 储粮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14.5 粮仓的产权与管理
14.6 农民具有超凡的创造力
14.7 粮食储运系统改革势在必行
14.8 减少仓储损耗等于增加耕地
5章 城镇化和住房需求
15.1 城镇住房总面积和人均住房面积
15.2 人均住房面积的远期目标
15.3 中国城镇化速度
15.4 城镇化推高住房需求
15.5 居民住宅的供给能力
15.6 居民住房对土地的需求
6章 保护耕地,警钟长鸣
16.1 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16.2 抑制土地财政的冲动
16.3 耕地质量不容忽视
16.4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保护耕地资源
16.5 建立保护耕地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