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编辑推荐】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泰半是为了对抗势不可挡且如影随形的苦厄。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甚至也曾得到过宁静幸福的感觉,只是它们来得快,消逝得也快。德宝法师要大家去追求另一种视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那是一种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学会的技巧。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生活——“你做一个人应该做的事,却不让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与压迫;你可以想要某些东西,却不需要追着它跑……”这种修行虽然很难,但是困难总比不可能要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禅修当然难,除了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需要勇气、决心与魄力,何况还要对抗平常你不喜欢或想尽办法逃避的个人特质。
有困难,亦必有坦途,《观呼吸》是一本简明的禅修指导书。没有高悬目标,不要误陷迷障,用正确的态度,从专注于呼吸开始练习;学习明智而审慎地使用身体;在呼吸的观察里,避免昏沉与思考;规划好禅修时机,也要懂得忍耐自律;将麻烦视为机会,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禅定的方法来克服分心。并且作者期许大家开发慈心,滋养人心本有的种子,直到慈的力量绽放为止。
为了让欲一窥禅修之人“扫荡神经网络内的渣滓”,德宝法师告诉我们许多对禅修常见的误解,尤其一般人更有“禅修是圣贤所为,不适合一般人”的误解。其实古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亦可破此误解。“立德”列于首,并非标榜道德自然高chao,乃因道德具一般性与普遍性,官、民亦可修德,贫富皆能行善;而禅修乃众生平等,无分贤愚贵贱,禅修要的是有心人。作者告诉我们禅修不是“离尘绝俗”、纯然天性、直指本心,禅修正是让自己踏实的根本。
品尝字句,如师长之恳切叮咛,如父母之温婉良善,皆似励志金言、慰藉之语。如“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别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阶梯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与耐心”“不要为你自己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你自己温柔一点”“不要逼迫你自己强忍疼痛打坐,只为了对别人说你已经坐了一个小时”,此类温馨之言,俯拾即是,对读者而言平添信心与助力。若因之而体会禅修堂奥,作者之文字用心大矣!
禅修要成功,作者也不忘提醒须先有“不要有所期待”的态度。坚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心态,已远禅修心境;唯去我执,才能自在自由。桃花源之所以复寻未果,乃因好事渔人处处作志,太守又遣人依志而寻,机心强求,终不可得,寓意自明;梁启chao先生亦有读书趣味乃在“无所为而为”之态度上。没有目的就是目的,非关偈语,禅修的确需要这般。
案前一书,就如良师在侧,点迷津,引方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它告诉禅修者如何练习对自己百分之百诚实,苦口婆心!唯要人“诚实”真难,好逸恶劳本天性,趋吉避凶亦自然,忠言又常左耳进,右耳出,良药也多人不了口。

【内容简介】

铃木俊隆禅师的第一本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初心”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艾思比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了更多的篇章,将禅师简单却深奥的教示,再次分享给全世界。
《禅者的初心.2》由禅师在世*后三年间的35篇开示讲稿编辑而成。铃木俊隆禅师以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慈悲心,教导我们如何打开本性,找到原初的自我,回归广大的心胸,超越得失荣辱,享受真实的生命。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1904~1971),日本曹洞宗法脉传人,父亲也是一位禅师。1959年,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此举带动美国本土开始广设禅修中心,并影响日本禅宗在美国的传播,进而大放异彩。他的代表作《禅者的初心》至今已畅销西方世界四十余年,成为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书。
【媒体评论】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部只管打坐:静心体悟佛性之美
让你心进入全然完美的宁静状态
惟有去做,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
拥有自一切事物中解脱的自在
不再执著于一个陈旧的自我
改变我们的业力
享受你的生命
像一头大象般行走
第二部平常心,佛之心
从“空”捎来的一封信
在咀嚼中才能发现糙米的美味
如厕的禅道:清除我们的执著
如同土壤,空性是一切之母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电影
回归广大的心胸
平常心,佛之心
第三部敞开自己,放下一切
来自内在的支持
打开本性,倾听你的直觉
寻找自己,找出答案
以亲切慈悲的呼吸关照你的修行
尊敬万物,让妄念之心停顿下来
不为持戒而持戒
纯净之丝,锐利之铁
第四部不论我到何处,皆与自己相见
严格执著于某事是一种懒惰
修行,即以佛教徒的方式阐说生命之道
专注:成就心的平静和清明之道
不论我到何处,皆与自己相见
修一颗大心,涵容一切
真挚的修行
不管你在哪里,与万物为一
第五部不论你在何方,开悟即在当下
随处即开悟
不执着于开悟
专属于你的教法
站在大地上
足够的问题
日面佛,月面佛
如蛙之禅坐
编后记
【目录】

......


【试读章节】
为了让欲一窥禅修之人“扫荡神经网络内的渣滓”,德宝法师告诉我们许多对禅修常见的误解,尤其一般人更有“禅修是圣贤所为,不适合一般人”的误解。其实古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亦可破此误解。“立德”列于首,并非标榜道德自然高chao,乃因道德具一般性与普遍性,官、民亦可修德,贫富皆能行善;而禅修乃众生平等,无分贤愚贵贱,禅修要的是有心人。作者告诉我们禅修不是“离尘绝俗”、纯然天性、直指本心,禅修正是让自己踏实的根本。
品尝字句,如师长之恳切叮咛,如父母之温婉良善,皆似励志金言、慰藉之语。如“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别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阶梯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与耐心”“不要为你自己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你自己温柔一点”“不要逼迫你自己强忍疼痛打坐,只为了对别人说你已经坐了一个小时”,此类温馨之言,俯拾即是,对读者而言平添信心与助力。若因之而体会禅修堂奥,作者之文字用心大矣!
禅修要成功,作者也不忘提醒须先有“不要有所期待”的态度。坚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心态,已远禅修心境;唯去我执,才能自在自由。桃花源之所以复寻未果,乃因好事渔人处处作志,太守又遣人依志而寻,机心强求,终不可得,寓意自明;梁启chao先生亦有读书趣味乃在“无所为而为”之态度上。没有目的就是目的,非关偈语,禅修的确需要这般。
案前一书,就如良师在侧,点迷津,引方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它告诉禅修者如何练习对自己百分之百诚实,苦口婆心!唯要人“诚实”真难,好逸恶劳本天性,趋吉避凶亦自然,忠言又常左耳进,右耳出,良药也多人不了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