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1952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8~2001年间曾到荷兰莱顿大学和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现任 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国和美国现代哲学、近现代西欧文明、外国文明理论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研究工作。已发表数十种专著、译著和论文,其中主要有论著:《存在的呼唤》、《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萨特传》、《文明的冲突与合作》、《西欧文明》,及译著《启蒙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研究》等。 1940年出生,浙江省杭州人。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及西欧文明的研究。主要著作中独著有:《当代美国哲学》、《柏拉图的( 篇)导读》、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第2卷《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上、下册);合著有:《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希腊哲学史》 、2、3卷,《西欧文明》(上、下册)。 王逢振,学者, 美国研究会(IASA)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批评理论和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6种,翻译文论著作6种,在北美出版编著两种,主编了《詹姆逊文集》(四卷)、“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31种)和“先锋译丛”(10种)等。另外,还翻译了《都柏林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英、美文学名著多部。 汝信,男,教授,汉族,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 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晋升研究员,任哲学所副所长,1981~198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1982~1998年先后任 副院长,并曾兼任哲学所所长, 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现任 学部委员、咨询委员会顾问。在 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 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 、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西方美学史论丛》及《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美的找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此外还有译著多种,并主编《西方 哲学家评传》(10卷)、《世界文明大系》(12卷)和《当代韩国》(季刊)等。
【内容】
文明思想与理论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人类文明整体演进作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一是思想家对自身所处阶段性文明及其前景的反思。本书主要着眼于西方文明思想史作尝试性研究;这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对于我国当前文明理论建设和 文化战略制定,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目录】
前言
古代篇
章 早期希腊文明思想的萌发
节 希腊古典文明的起源与文明思想的孕育/3
第二节 赫西俄德的素朴文明演变观/8
第三节 前期智者普罗泰戈拉的社会进化与城邦文明思想/13
第四节 希罗多德开创人文主义史学中的文明思想/18
第五节 修昔底德的历史观中的人性论的文明思想/27
第二章 柏拉图的城邦文明论和“理想国”设计
节 “互助”与“分工”的城邦文明起源论和城邦 的社会结构说/36
第二节 以“正义”理念为哲学与伦理基础的理想城邦 设计/41
第三节 对古代希腊政制文明的历史比较分析/50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和对希腊城邦文明的理论总结
节 亚里士多德其人及其实践哲学/55
第二节 城邦文明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59
第三节 城邦文明的社会伦理基础与核心价值/65
第四节 希腊城邦政制文明研究/71
第五节 对希腊古典艺术文明的理论升华/76
第四章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节 文明与文明思想转型和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85
第二节 科学认识世界是伊壁鸠鲁学派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94
第三节 文明在发展生产、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97
第四节 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个体本位伦理观/101
第五节 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104
第五章 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
节 斯多亚学派概述/108
第二节 自然法的哲学根据/111
第三节 自然法的伦理内涵/114
第四节 自然法与罗马法/121
第五节 自然法与世界主义/125
第六章 奥古斯丁的“两城”说与基督教文明观
节 奥古斯丁其人及其《上帝之城》/134
第二节 “两城”说对罗马文明及异教、异端的批判/143
第三节 “两城”的起源、进程与目的:一种基督教的文明史观/152
近代篇
第七章 霍布斯论“利维坦”:西方近代文明理论之先声
节 颠簸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风浪之中的霍布斯及其《利维坦》/165
第二节 自然人性、自然权利、自然法: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170
第三节 、主权、政体:西方近代政制文明的初创设计/177
第四节 对基督教罗马教廷专制教权的批判/183
第五节 在奠基近代西方文明理论上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关系,霍布斯对后世的历史影响/189
第八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倡导启蒙与变法的文明理论
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196
第二节 法与政体原则: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制度的类型与演变/206
第三节 犀利批击封建专制政权与天主教的教权统治/214
第四节 革新社会的制度文明设计/222
第五节 综合多重文明要素的社会历史理论/229
第九章 卢梭的激进民主主义文明理论
节 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平民思想家/239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起源、演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一种历史辩证法的考察/246
第三节 倡导“人民主权”的社会契约论/258
第四节 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二重性/263
第五节 卢梭的文明思想的历史影响/270
第十章 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论
节 百科全书派的 成员与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274
第二节 文明的动因和起源/283
第三节 西欧文明在曲折斗争中的进步历程/289
第四节 展望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景/304
现代篇
第十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的人类理智发展阶段论与社会发展阶段论
节 人类理智发展的三个阶段/312
第二节 实证科学一哲学体系/315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318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320
第五节 秩序与进步/322
第六节 博爱与人类教/324
第十二章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
节 进化思想的哲学基础/328
第二节 无机进化、有机进化与超有机进化/332
第三节 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336
第四节 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类型/341
第五节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346
第十三章 福泽谕吉的文明开化论
节 《劝学篇》中的文明思想/354
第二节 《文明论概略》中的文明理论/361
第三节 《帝室论》与《脱亚论》中的皇权观和亚洲观/381
第十四章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比较文化形态学和西方没落论
节 文化有机体、观相的形态学和世界历史的哥白尼体系/387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比较形态学/394
第三节 世界历史的透视和西方的没落/409
第十五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文明观
节 心理层次、人格结构和人类本能的理论/427
第二节 宗教的起源与本质的理论/436
第三节 文明的产生及其矛盾的理论/447
第十六章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论
节 “两栖”智者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464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单位是文明/472
第三节 文明的起源与演化/479
第四节 文明史的模式和法则/490
第五节 探察、展望受考验的当代世界文明/494
第十七章 布罗代尔的总体史观的文明理论
节 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二代宗师/505
第二节 总体史、长时段和文明观/514
第三节 地中海史研究中的文明论/525
第四节 世界文明史研究的特色/530
第五节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与经济世界/536
当代篇
第十八章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节 沃勒斯坦其人/549
第二节 现代世界体系的基本概念/551
第三节 《现代世界体系》简析/561
第四节 《现代世界体系》的启示/572
第十九章 质疑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节 亨廷顿其人/579
第二节 《文明的冲突》的基本观点/582
第三节 《文明的冲突》的问题/588
第四节 质疑亨廷顿/593
第五节 亨廷顿心目中的中美关系/596
第六节 不是文明的冲突/601
第二十章 爱德华·萨伊德和后殖民理论
节 萨伊德其人/608
第二节 《东方主义》/610
第三节 《文化和帝国主义》/613
第四节 《巴勒斯坦问题》和《报道伊斯兰》/619
第五节 萨伊德的启示/623
第六节 后殖民研究的发展/628
第二十一章 民族— 、民族主义和身份
节 民族— /636
第二节 民族是创造出来的/639
第三节 身份问题/645
第四节 种族、身份和散居文化/650
第二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文明与文化论
节 后现代社会变化/659
第二节 计算机的冲击/662
第三节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665
第四节 让·鲍德里亚的理论/670
第五节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677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684
第二十三章 化语境中的文化
节 什么是 化?/693
第二节 化和经济/696
第三节 化和文化/701
第四节 有没有 文化?/705
第五节 化和文化帝国主义/710
主要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