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学习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化学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吴秀玲、李勇主编的这本呢《无机化学》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和生产实际编制而成,力求体现如下基本原则:突出重点、简明易懂;选材恰当、深入浅出;理论内容体系完整、应用性强;元素化学分类明确、系统性好。
【内容】
本书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和生产实际编制而成。内容包括:物质及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离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重要金属元素、重要非金属元素、石油和天然气简介。本书理论内容体系完整、应用性强,元素化学分类明确、系统性好。每章都安排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和“习题”等内容,书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便教易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教材,适用于化工、环境、轻工、制药、冶金、石油、海洋等有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供农林、食品、医学、生物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物质及化学热力学基础1
第一节 物质的存在状态1
一、气体1
二、液体4
三、固体6
四、等离子体6
第二节 化学热力学基础7
一、化学热力学一些常用术语7
二、热力学定律8
三、热化学9
【阅读材料】盖斯13
本章小结13
习题1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7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17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19
一、碰撞理论19
二、过渡状态理论20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1
一、浓度(或分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3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4
四、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25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5
一、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25
二、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与相关计算28
第五节 化学平衡29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29
二、实验平衡常数30
三、标准平衡常数31
四、平衡转化率34
第六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35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5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6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7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8
五、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38
第七节 化工生产中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39
一、提高贵重原料的转化率39
二、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39
三、选择合适的系统压力39
四、合理选用催化剂39
【阅读材料】勒夏特列原理40
本章小结41
习题41
第三章 离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46
第一节 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46
一、弱电解质的特点46
二、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47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49
四、多元弱酸的离解平衡50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51
一、水的离解平衡和水的离子积51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52
三、测定溶液pH的方法53
第三节 缓冲溶液54
一、缓冲作用原理54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55
三、缓冲溶液的应用56
第四节 盐类的水解57
一、盐类的水解57
二、盐的水解常数和水解度59
三、盐溶液pH的简单计算61
四、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62
五、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62
第五节 沉淀和溶解平衡63
一、沉淀和溶解平衡溶度积63
二、溶解度与溶度积的相互换算63
三、溶度积规则65
四、沉淀的生成65
五、分步沉淀68
六、沉淀的溶解70
【阅读材料】酸碱理论的发展71
本章小结73
习题73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77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77
一、氧化值77
二、氧化还原电对78
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78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9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81
一、原电池的组成81
二、原电池的电动势83
第三节 电极电势83
一、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测定83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5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88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88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89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90
四、计算物质的某些常数91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91
第五节 化学电源和电解93
一、化学电源93
二、电解95
第六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96
一、化学腐蚀96
二、电化学腐蚀96
三、金属设备的防护97
【阅读材料】炼油设备防腐方法——一脱四注简介99
本章小结100
习题100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04
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04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04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05
三、波函数106
四、概率密度与电子云107
五、薛定谔方程和四个量子数107
六、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10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11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111
二、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排布112
第三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5
一、周期与能级组115
二、族与价层电子构型115
三、周期表元素分区116
第四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17
一、有效核电荷(Z*)117
二、原子半径(r)118
三、电离能(I)119
四、电子亲和能(Y)120
五、电负性(X)121
【阅读材料】量子论简介122
本章小结122
习题123
第六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125
第一节 共价键理论125
一、现代价键理论126
二、杂化轨道理论130
*三、分子轨道理论133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136
一、分子的极性136
二、分子间作用力138
三、氢键139
第三节 离子晶体140
一、离子键理论140
二、离子晶体141
三、离子极化142
第四节 非离子型晶体144
一、原子晶体144
二、分子晶体145
三、金属晶体145
四、混合键型晶体146
【阅读材料】实际晶体147
本章小结150
习题150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153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概念153
一、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154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55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55
一、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55
二、杂化轨道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156
三、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158
第三节 配离子的配位离解平衡159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159
二、配位平衡移动及其应用160
第四节 螯合物163
一、螯合物163
二、金属离子EDTA配合物的特点164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165
一、化学领域165
二、工农业领域165
三、生物科学及医学领域166
【阅读材料】氨基酸螯合物166
本章小结167
习题167
第八章 重要金属元素169
第一节 碱金属169
一、碱金属的通性169
二、碱金属的重要化合物170
第二节 碱土金属172
一、碱土金属的通性172
二、碱土金属的重要化合物174
第三节 铝锡铅锑铋176
一、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76
二、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177
三、锑、铋及其重要化合物179
第四节 铜银金锌镉汞180
一、过渡元素的通性181
二、铜银金锌镉汞的通性181
三、铜银金锌镉汞单质182
四、铜银金锌镉汞的重要化合物183
第五节 铬锰铁钴镍188
一、铬及其化合物188
二、锰及其化合物190
三、铁钴镍及其化合物193
【阅读材料】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197
本章小结198
习题198
第九章 重要非金属元素201
第一节 氢稀有气体201
一、氢201
二、稀有气体201
第二节 卤族元素202
一、通性202
二、卤素的用途204
三、卤素的化合物204
第三节 氧族元素206
一、通性206
二、氧族元素的化合物207
第四节 氮磷砷212
一、通性212
二、氮及其重要化合物213
三、磷及其重要化合物216
四、砷的化合物217
第五节 碳硅硼218
一、碳218
二、硅220
三、硼221
【阅读材料】非金属材料222
本章小结223
习题224
*第十章 石油和天然气简介226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226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226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226
三、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227
第二节 天然气简介227
一、天然气的发现和应用历史227
二、天然气的液化及应用228
三、CNG和LPG228
四、天然气的用途228
第三节 石油加工概述229
一、石油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29
二、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概况230
三、石油加工产品230
四、石油加工与环境污染231
五、石油加工污染的治理233
【阅读材料】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区别234
本章小结234
习题234
习题参考答案235
附录242
附表1 弱酸、弱碱的离解常数242
附表2 溶度积常数243
附表3 标准电极电势245
附表4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48
附表5 工业常用气瓶的标志248
附表6 常用的干燥剂249
附表7 常用的制冷剂249
附表8 一些物质的标准热力学常数250
参考文献255
元素周期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