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本书作者将上古汉语情态动词研究与西方情态动词研究的理论结合起来,并辅以翔实充分的文献语料调查、征引,实属难能可贵。作者对国内情态动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全面,并在西方情态动词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先秦汉语实际提出独到的情态动词系统观,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来理清情态动词的范围。作者不仅重视对先秦汉语情态动词系统的揭示,更注重先秦汉语情态动词语义演化过程中的分析及其演化机制的揭示,还运用了语义地图分析方法,可谓相当精当独到。本书学术价值较高,是研究先秦情态动词语法方面的力作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著作。
【作者】
巫雪如,1968年生,台湾地区地区台北市人。台湾地区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为周凤五及魏培泉先生。现为台湾地区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在《台大中文学报》《汉学研究》《台大文史哲学报》及《语言暨语言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
巫雪如著的《先秦情态动词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先秦汉语的情态动词。在本书的界定中,“情态动词”指的是可以表达情态语义的动词,其范围除了传统归为助动词或能愿动词的“可”“能”“欲”“愿”等成员外,也包括其他可表情态语义的实义动词,如“知”“信”“命”“”等。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这些情态动词的语义、用法及情态演变路径,同时描绘先秦情态动词系统的整体面貌,并与跨语言的研究成果做比较,指出先秦情态动词与之相较下的共性与特性。
【目录】
总序
内容摘要
章 序论
1.1 “情态动词”释义
1.2 研究意义
1.3 西方模态及情态研究概观
1.3.1 逻辑学模态研究概观
1.3.2 逻辑模态与语言情态
1.3.3 语言学情态研究概观
1.4 西方学者情态研究简介
1.4.1 Halliday(1970,1994)
1.4.2 Lyons(1977)
1.4.3 Coates(1983)
1.4.4 Perkins(983)
1.4.5 Palmer(1986,2001)
1.4.6 Bybee(1985),Bybee et al.(1994)
1.4.7 Givon(1989,1994)
1.4.8 小结
1.5 汉语情态研究回顾
1.5.1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回顾
1.5.2 先秦汉语情态研究回顾
1.6 研究范围及相关说明
1.6.1 先秦情态表达系统与本书的研究范围
1.6.2 本书研究的语料范围及对象
1.6.3 本书所采用的先秦词类系统及相关语法术语说明
第二章 情态动词的界定及类型
2.1 情态动词的范围及界定
2.1.1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范围及界定
2.1.2 先秦汉语情态动词研究回顾
2.1.3 本书情态动词的范围及界定
2.2 情态相关概念说明
2.2.1 情态与语言的主观性
2.2.2 情态与“可能世界”
第三章 典型情态动词析论
第四章 非典型情态动词(一)析论
第五章 非典型情态动词(二)析论
第六章 情态动词相关问题讨论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