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纽约大学策略管理教授解谜创新之源。 

乔布斯、爱因斯坦、特斯拉、马斯克、马云……七大特性让奇才们脱颖而出 

创意时代,人人都可以着手培养自己内心的“奇才” 
【作者】
梅利莎·席林(Melissa A. Schilling)  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华盛顿大学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创业与企业创新。她撰写的《科技创新中的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创新策略教材,深受欢迎,多次再版。她的研究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职业生涯奖。其论文荣获《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和《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的*论文奖。
【内容】
《奇才》一书分析了少数极其成功的连续突破性创新者——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埃隆·马斯克、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玛丽·居里和乔布斯。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突破。
这些创新者不只聪明勤奋,还极度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障碍。除此之外,他们还满怀激情、理想主义,正是这些让他们经受住批评、毁灭性的失败,并忍受着远离人群的生活。
当然这些特质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变成天才或高产的创新者,但在《奇才》中,创新学领域的*专家、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梅利莎指出,理想主义、智力超群、自信……这些人格特质的特殊组合,却能变成强大的创新力。只要组合得当,这些不稳定、混乱的特质就会变成奇思妙想的大脑。作者从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些特质,并告诉读者如何培养这些特质和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
【目录】
写给中国读者的话 
引 言 是什么使某些人具有非凡创造力? ——不要告诉我这不可能,是你办不到罢了 
第一章 疏离感 ——我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第二章 高度自信 ——他就像是一台移动月球探测器 
第三章 富有创造性的头脑 ——思如泉涌 
第四章 志存高远 ——一旦认识到正确方向,她就毫不妥协地走下去…… 
第五章 发奋工作 ——工作将这个世界变为我的天堂 
第六章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60 年代成就了无法无天的心态 
第七章  如何运用资源 ——创新的关键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你被领导的方式和领悟力…… 
第八章  培养创新潜力——如果你找到了有创意的人,那就在他们身上下大赌注,给他们巨大的空间,支持他们…… 
致 谢
【媒体评论】
一场穿越突破性创新者的心智、经验、灵感的奇妙旅途。梅利莎·席林的《奇才》是传记写作与社会科学的美妙结合,它将撼动你对于赢家和成功的固有思维。” 
──罗恩·阿德纳,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 ,《广角镜战略》作者
“我们都受益于少数几个改变世界的巨人的贡献。他们为何与众不同?梅利莎·席林的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相关著作中解释得*好的。她的书将七位超级创新者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严谨可靠的基础科学巧妙结合。读一读这本书吧,给自己的朋友也送一本。说不定会因此多出两个改变世界的创新者呢。”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麻省理工学院,《第二次机器革命》《人机平台:商业未来行动路线图》合著者 
“《奇才》是一本非常有趣、构思巧妙的书。它带领读者走进那些改变世界的‘奇才’的生活。围绕着创造力与原创性、努力与坚持以及环境优势这些主题,梅利莎· A. 席林将爱迪生、马斯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以及其他许多创新者的生活进行了比较。” 
──戴维·布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顾问,《末日邮差》《透明的社会》《存在》获奖作者 
“梅利莎·席林对我们经济史中的一些*发明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据此,就发明和创新这两个主题,为我们提供了有力而新鲜的观点。这本书适用于以下人群:科学史爱好者、创新者、热衷传播有益知识的人。” 
──亨利·切萨布鲁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式创新》作者 
“虽然呼吁创新的口号清晰响亮,如何落实却仍扑朔迷离。席林的书提供的不是一个泛泛的食谱,而是熬出创新的基本原料。这些原料由一系列非凡各异的创新者的生活组成。而秘密调料则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所需要的‘疏离感’,将想法付诸实践以结出硕果的热情,以及为以上各项助力的天时和地利。读之令人欲罢不能,本书综合了发人深省的传记和帮助我们点燃创新之火的宝贵课程。” 
──丹尼尔·利文索尔,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奇才》巧妙地提醒了我们,如果你想理解奇才,你应该先理解离群者和例外。打破社会的期望, 充满信心地去解决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拥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去鼓舞他人,这些都是不寻常的品质。席林的书带领我们走过一段探索旅程──指引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一直存在却不那么一目了然的东西。读完这本书你会对真正的天才有更深入的理解。” 
──丽塔·麦格拉思 ,哥伦比亚大学 
“商学院的教授写出一本如此引人入胜的书并不常见,《奇才》做到了。梅利莎·席林将埃隆·马斯克和玛丽·居里这些取得突破成就的创新者的生活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分析,挖掘他们潜在的共性。书中的内容既深刻又鼓舞人心。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陌生的欣喜。” 
──佛里克·韦穆伦,伦敦商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