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佛法的书读了不少,唯独这本,让我觉悟了佛法的真谛,写得清澈、明了、公允。一下子想到了金克木先生那句“书读完了”。
                 ——王立
  我被这部影片(宗萨仁波切导演的《旅行者与魔术师》)憾动的部分,其实和《正见:佛陀的证悟》这本书是类似的:我看到一位承继藏传佛教**良传统及训练的老师,仍然以虚怀若谷的观察和学习态度,寻幽入微地探索着现代文明与文化的琐屑内涵,然后以洗炼的笔锋和诚挚的执导风格,清晰地勾勒出现代人如何背离了佛陀四法印中的生命真谛。
                 ——胡因梦 “身心灵”引领讲师
  当我放下工作,投入修持,以为不再演戏,其实只是换了个角色,身在另一场戏中。每次有缘与仁波切这位导演见面时,他总是提醒我,连身为佛教徒,也不过是另一场戏罢了。若想从无明到无名,真诚推荐大家细读这本书。仁波切这位不平凡的导演不断地提醒我,我自己是演员,也是编剧。收到这本书,就如同收到一个剧本一样。其实学生遇到上师,就像演员遇到导演。

                ——李连杰 国际巨星
  书中**的理念是在讲,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完全取决于你的生活状态。比如有些人虽然穿着僧袍,但言行在他看来却并不符合佛教徒的标准,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听过佛教这个名字,却像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一般在活着。
            ——赖声川 “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
    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李连杰的佛法上师的甚深教导
胡因梦、李连杰作序推荐。
显示全部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作者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KhyentseNorbu,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巴认证为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Khyentse Jamyang Ch?kyi Lodro,1893-1959)的转世,后由顶果钦哲仁波切为其进行升座礼。曾在萨迦学院研习佛教哲学。

目  录
简体中文版序
胡因梦推荐序 生命的真谛
李连杰推荐序 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译者序
自序 又是一本介绍佛教的书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
婴儿摇鼓及其它分心物
追寻真理可能会像个坏事
佛陀的发现
「在目前是」
然而我们仍然忽略它
不稳定性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明了的利益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