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工作的焦虑、养娃的焦虑、身体的焦虑等等,弥散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孕期的妊娠吐、贫血、吃吐,到流行性感冒、埃博拉出血热、肺炎,肥胖、糖尿病、癌症、强迫症、坏血病以及生老病死,无不让我们陷入莫名的恐慌。当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当旧石器的身体遇上现代文明,在享受智能化生活同时,我们也陷入了庞大的亚健康焦虑。《臭皮囊——我们为何容易生病》从进化的源头探讨身体和疾病,追寻孕吐、传染病、肥胖以及衰老的本源,带你踏上身体的感悟之旅,获取内心的宁静,坦然面对疾病以及老死的归宿。
【作者】
吴宝沛,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进化心理学。活跃于微博等公共平台,传道撰文,笔耕不辍。目前译有《猿猴的把戏》《机器人叛乱》《神秘人》,著有《爱人、情人和怪人》,受到学生和其他读者欢迎。
【内容】
《臭皮囊——我们为何容易生病》谈进化与疾病,谈论不少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孕妇会害喜?为什么有些人会吃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感染?为什么环境太干净也会让人生病?为什么肥胖和糖尿病会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什么会有近视眼,鼠标手?为什么会有人吸毒,吸得不能自拔?为什么母乳喂养和自然生产的孩子更健康?为什么久坐不动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人活得越久越容易得癌症?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会老,都会死?即便没有十万个之多,但这些“为什么”也足以让人陷入沉思了……
阅读这本书,以进化之眼,看孕妇的疯狂,辨隔壁的幽灵,探胖子的忧伤,察文明的诅咒,悟衰老的本质,走上身体的觉悟之旅。
【目录】
第一章孕妇也疯狂//
怀孕是喜事,也是怪事。怪事还不止一桩:很多女人会害喜,有的女人还吃土,以及吃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木炭、草木灰、生淀粉、纸、粉笔和咖啡渣。害喜最普遍。这时,女人最需要营养,可她身体不买账,时不时就厌食,还会恶心和呕吐。那么,害喜是病吗?不吃肉,不吃蛋,不吃奶制品,女人这么挑食,这么任性,到底是为什么?
害喜害的是心病?//
子宫里的母子拉锯战//
陌生精子闯祸//
普罗费假设//
吃土的秘密//
有些反应不是病//
第二章幽灵在隔壁//
传染病是人类历可怕的刽子手。它们杀人如麻,来去如风。疟疾、霍乱、肺炎、鼠疫,都曾给我们带来巨大苦难。现在,旧病未除,卷土重来,新病再生,猖獗肆虐: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非典型肺炎……微生物就像隔壁的幽灵,不时跳出来,找人麻烦,让人痛苦。那么,微生物为什么跟人作对?很多传染病,为什么人即使再努力,也没法斩草除根,一劳永逸?微生物跟人注定是生死冤家,不共戴天吗?我们能跟它们铸剑为犁,和平相处吗?
矛与盾的协同进化//
寄主操纵和毒性进化//
免疫,靠身体也靠行为//
老朋友,别来无恙?//
第三章忧伤的胖子//
“我长得很肥,肥得让人恶心。我不认识还有谁比我更肥。我身上除了有多余的斤两,其他啥都没有……”伍迪?艾伦说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是个胖子时代。美国人胖,中国人胖,其他国家的人也胖。胖子越来越多,越来越胖。这是怎么回事呢?世界上最胖的人在哪里?他们有什么肥胖秘诀?肥胖和糖尿病仅仅是因为我们吃得多,动得少吗?为什么说我们正面临一个文明陷阱:环境与基因相勾结,让人胖起来更容易?
节俭基因型假设//
节俭表现型假设//
为脂肪辩护//
怪基因和坏基因//
第四章文明的诅咒//
粉刺、哮喘、癌症、便秘、痛风、香港脚、青光眼、冠心病、强迫症、多动症、拇囊炎、腕管综合征、呼吸暂停、饮食障碍、子痫前期、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足底筋膜炎……包括这些在内的无数疾病,都是文明病。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文明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也给我们带来无数挑战。很多疾病,本质上都是因为旧身体遭遇了新环境,是适应不良。我们的食谱有问题?吸毒是怎么回事?吃奶粉为什么不如吃奶好?坐以待毙,仅仅是一个成语吗?为什么说癌症是进化的遗产,文明的馈赠?
吃出来的危险//
被劫持的快感//
当哺乳动物遭遇奶瓶和手术刀//
坐以待毙//
癌症与进化//
第五章老死的归宿//
古今中外,没有谁不老,没有谁不死。可从进化的角度看,衰老是个谜。自然选择好不容易制造了一批复杂的高级动物,它们设计良好,功能强大,眼睛用来看,耳朵用来听,四肢用来行走,免疫系统用来对抗疾病。从出生到成年,它们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可为什么自此以后,它们都无一例外,走向衰老,最后灰飞烟灭,化为尘埃?衰老是病吗?性爱与死亡为何有关联?我们为何会有这么一副臭皮囊,脆弱而坚强?
衰老是个麻烦事//
衰老的进化解读//
性爱与死亡//
脆弱的身体//
爱惜你的臭皮囊//
序言
我能吃辣,甚至比很多能吃辣的人还能吃辣。许多地方,人们做菜时喜欢往里面放香料;辣椒就是香料的一种。我曾去一个湖南朋友家里做客,吃了地道的湖南菜。每次吃饭,餐桌上总会有一碗辣椒。辣椒不红,个头不大,其貌不扬,可夹进嘴里,吃入肚中,火辣辣的感觉只往头上冲,不一阵子,我就被辣得汗流满面,甘拜下风。这是我头一回体验湖南菜的干辣,过口难忘。其实,中国南方菜系中,湖南菜、四川菜、江西菜、贵州菜都以辣著称,可以说是无辣不欢。我没去过泰国,但听说泰国菜也是重口味。除了辣椒,菜里还会放很多其他的香料,比如南姜、香茅、青葱、柠檬叶、紫苏、薄荷叶、罗望子、九层塔和胡萎叶。
我了解一些跟香料有关的掌故。在这些历史的片段里,香料都是主角,人见人爱,甚至爱得不能自拔。公元408年,西哥特王阿特里克围攻罗马,他给罗马皇帝开出了媾和条件:交出4000磅黄金,还有3000磅胡椒。不只是蛮族人爱胡椒,文明人也爱。有人爱得不可理喻。公元777年,大唐长安,权臣元载被抄家,赐自尽。在他几个大宅子里抄出了无数金银财宝。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赃物居然还包括60吨胡椒,堆满了大理寺的院子。这些香料,元载投胎几辈子也吃不完。公元15世纪,西方航海家竭力开辟新航路,通往东方,他们梦寐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寻找香料。
显然,无论是国王、权臣,还是航海家,大家都一致认为,香料重要。相信读者对此也没什么异议,谁要有意见,下次吃饭,把菜里的香料都去掉,自己体验一把没有香料是什么滋味。估计他肠子都能悔青了。那么,香料为什么那么重要?换言之,人类做菜时为什么要放香料?
你说,香料如香水,用来提味。香水把女人变漂亮,变妩媚,香料则让食物更可口,更美味。这么说没问题,但这种解释只对了一半。它告诉你的,仅仅是使用香料的近因,一个近在眼前的直接原因。再问一个问题,猫儿为什么叫春?你可以说,春天到了,雄猫的荷尔蒙让它们精虫上脑。它们发育成熟,情窦大开,又恰好瞥见了雌猫魅惑的眼神、优美的身段,闻到了它们醉人的气息,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没错,这都是原因,但无论是季节、荷尔蒙、身体发育,还是眼神、身段和气味,都只是引发雄猫叫春的近因。要完整地理解叫春这回事,还需要进化原因,即远因:猫儿叫春是在找对象,叫春能帮它们找到搭档。进化就像一把剪刀,不能成功繁殖的个体都会被咔嚓一声,弃尸荒野,而进化的链条也就在它这里戛然而止,它再也不能成为子孙后代的祖先。它成了进化上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被淘汰了。
近因告诉我们,不同的当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了某种行为。远因则告诉我们,这种行为的存在和发生,到底有怎样的进化意义。换句话说,它为什么会发生?它能够逃过进化横扫的镰刀,这就意味着它能给个体带来某种进化收益,这些收益超过了成本。同时,跟同一情境下其他的选择相比,这种行为的收益成本比也更高,因而受到了自然选择的青睐,被保留下来。近因就像透过放大镜看世界,想要看清眼前的细节。相比之下,远因就像透过望远镜看世界,想要看清现象的来龙去脉。它们绝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彼此补充,能帮我们更完整地理解某一现象,包括疾病。
在《病因何在》这本书中,哲学家保罗?萨加德探讨了科学家如何解释疾病。可惜,他仅仅谈论了各种近因,比如体液不平衡、病菌感染、营养不良、免疫紊乱、基因突变。无疑,这些很重要,但不完整。要完整,必然要谈论远因,而谈论疾病远因的科学就是进化医学,也称达尔文医学。为了不吓跑读者,让人以为这是一本板着面孔、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我没有在书名中提到“医学”。但我也不想插科打诨,油腔滑调,我不认为那很有趣。我写这本书,就是想从进化的角度谈疾病,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身体,善待身体。这是从远因角度谈疾病,我尝试着让更多人了解疾病的进化奥秘。
回到香料,使用香料有什么远因吗?生物学家保罗?谢尔曼提出了一个答案:香料有抑菌作用,它们能对付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因此,当厨师往菜里放香料时,就是在派杀手,它们的使命就是跟有害的微生物决一死战,干掉对方。不过,别高兴太早,这还只是一个假设。记住,假设再有趣,再高明,都得经受检验,看它对不对。是否有人能化身为记者,直接采访微生物:“你们是不是被香料伤害了,恨不恨它”?这不现实。谢尔曼和学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搜集世界各地的传统菜谱,包括了使用香料的荤菜4578种,素菜2129种。它们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世界上19种主要语言中的16种,颇有代表性。根据这个丰富的数据库,谢尔曼提出了各种具体的预测,每一种预测都得到了支持。首先,香料能杀菌。营养学家发现,数十种香料都有杀菌作用,其中最厉害的是大蒜、洋葱、甜胡椒和牛至,它们能对付大多数病原体。其次,香料使用跟气候有关。不管是国内比较,还是国际对照,低纬度的炎热地区病菌多,菜里使用的香料种类多,数量也多。还有,鉴于荤菜比素菜更容易滋生病原体,荤菜中使用的香料更多。这些发现都支持香料的杀手假设。
看来,使用香料能抗病。有了它们,菜不仅好吃,还健康。
其实,你看到的仅仅是进化医学的冰山一角;这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交叉学科。它试图在进化视角下理解人类的身体和疾病。这个角度很新颖,能让人看到很多传统的近因视角看不到的东西,加深我们对疾病本质的理解。但同时,它又撇开了近因视角涉及的琐碎细节、数字符号以及叫人头大的专业术语——比如各种生理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门槛,使得不是学医的人(包括我)也都能理解。进化医学的这两大优点,给了我信心,也让我敢于班门弄斧,斗胆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展示出来。
有人把进化医学称为理论医学,似乎它纯粹是思考。我不认可。诚然,进化有理论(这也是它为什么能用来讲故事的根本原因),但这种理论能指导生物科学各领域的研究,导致各种新理论、新假设、新发现。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说“好理论,最实际”,见解深刻。我以为,这个评价送给进化论,送给进化医学,毫无疑义,实至名归。我举一个例子。莫文?辛格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医学教授。2004年,他跟同事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尖锐的假设,即器官衰竭有可能不是病,而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防御机制。
辛格提到,在滑铁卢战役和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量的伤员都活了下来。军刀、火枪和加农炮,摧残了他们的身体,但没夺去他们的生命。甚至有些被截肢、患坏疽或得了破伤风的伤员,也都神奇地复原了。“尽管没有抗生素,没有输血,没有各种生命维持设备,没有现代医疗提供的其他随身用品,大多数伤病还是复原了”,辛格评价说,“但即便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某些状况比如败血症导致的死亡率还是没有明显下降”。在他看来,器官衰竭就是细胞罢工,是创伤、感染或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导致的适应性反应,以保护身体免于更大的危险,这类似于某些动物的冬眠或夏蛰,是一种有用的功能。辛格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不少证据也都支持他们的假设。可以设想,辛格的理论将对急救医学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当然不意味着不要急救,而是要人意识到:做了未必就好,不做未必就不好,乱作为比不作为还糟糕。即便很多乱作为是出于好心。
谁说进化仅仅是讲故事,谁说进化医学仅仅是理论?
这本书谈论不少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孕妇会害喜?为什么有些人会吃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感染?为什么环境太干净也会让人生病?为什么肥胖和糖尿病会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什么会有近视眼、鼠标手?为什么会有人吸毒,吸得不能自拔?为什么母乳喂养和自然生产的孩子更健康?为什么久坐不动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人活得越久越容易得癌症?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会老,都会死?即便没有十万个之多,但这些“为什么”也足以让人陷入沉思了,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好更是难上加难。不信的话,你可以在阅读每一章之前,自己先把想到的答案写下来,读完之后,再对照书中给出的解读,看它们是不是一样。
我学进化心理学,也教进化心理学。但《臭皮囊》谈进化与疾病,奇怪吗?不奇怪。倘若说进化心理学关心“正常”心理,那么进化医学关心的就是“异常”身体。还有进化精神病学,它关心的是“异常”心理,但篇幅所限,本书不会涉及。人类的身心都是进化的产物,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既然如此,以进化之眼看身体,看疾病,再自然不过了。诡异的是,科学家直到最近才想到这一点,而普通人后知后觉,对此更是闻所未闻。这,不会是进化的把戏吧?但,我们可以戳穿它。
不管早晚,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又知又觉。
阅读这本书,就是走上身体觉悟之旅。
【书摘插画】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