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吕波,男,1974年2月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重庆市海绵 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分院院长、兼任重庆交通大 学水环境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首批国家注册公用设备 工程师(给水排水),美国注册项目管理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分会创新工作委员会理 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水系统工程与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水系统智能 化技术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设计师、重庆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1997年于湖 南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从事勘察设计工作近20年,主持完成*、省部级勘察设 计项目1 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奖、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0余次,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项,主、参编 完成《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重庆市主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重庆 市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规划》等规划设计项目及《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市海绵 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等多部地方标准。 雷晓玲,女,1967年9月生,双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 院低碳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加三峡水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交通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重科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董 事长。1 986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1994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和加拿大不 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先后在深圳市环保局、深圳市水务局、中法水 务集团(澳门)、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城市水务行业管理与市政 工程技术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现任《中国给水排水》和《功 能材料》编委,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专家委员、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会理事等社会学术团体职务。先后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 项目20余项;主持建立*、省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1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指导硕士研究生60余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1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学术著作1本,参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1本。
【内容】
本书以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山地海绵城市建设
实践案例为蓝本,旨在分享重庆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试点经验。通过选
取典型山地海绵城市实践案例,从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流域综合整治、绿地
广场、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等五个方面展开雨洪管理策略及体系的介绍,
提出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解决思路和
方案,以期构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目标体系和管理体系。


本书可以作为市政、环保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山地海绵城市
1.1山地城市
1.1.1山地城市概念
1.1.2山地城市排水系统
1.1.3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
1.2 山地海绵城市的内涵
第2章山地海绵城市规划
2.1 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1.1问题及需求分析
2.1.2规划指标体系
2.1.3海绵空间格局构建及功能区划
2.1.4管控指引及规划措施
2.1.5近期建设规划
2.2万州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2.1城市概况
2.2.2问题及需求分析
2.2.3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
2.2.4空间格局构建及功能区划
2.2.5管控要求
2.2.6建设规划
2.3璧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3.1璧山区概况
2.3.2问题及需求分析
2.3.3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
2.3.4空间格局构建及功能区划
2.3.5建设管控指引
2.3.6建设规划
2.4秀山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4.1 秀山县概况
2.4.2问题及需求分析
2.4.3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
2.4.4空间格局构建及功能区划
2.4.5管控要求
2.4.6建设规划
第3章山地海绵城市流域综合整治
3.1 重庆市新华水库流域综合整治
3.1.1流域概况
3.1.2整治目标及技术路线
3.1.3整治措施
3.1.4环境效益评估
3.2重庆市盘溪河流域综合整治
3.2.1流域概况
3.2.2整治目标及技术路线
3.2.3整治措施
3.2.4环境效益评估
第4章山地海绵城市绿地广场
4.1 悦来新城滨江公园
4.1.1项目概况
4.1.2设计理念
4.1.3技术措施
4.1.4效益评估
4.2悦来新城会展公园
4.2.1项目概况
4.2.2设计理念
4.2.3技术措施
4.2.4效益评估
【书摘插画】
书摘插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