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著作,《金融时报》2013年推荐阅读靠前商业图书。

      有名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特别编制《稀缺》测试题,引导读者踏上解决稀缺之路。

      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 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两位作者应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更加笨和冲动,亦即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航,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周健工,财新传媒总编王烁,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畅销书《全新思维》《全新销售》《时机管理》作者丹尼尔·平克,新美国基金会总裁兼CEO安妮-玛丽·斯劳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等联袂推荐。
【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出生于印度农村,7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有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
【内容】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埃尔德·沙菲尔访谈录
《稀缺》测试题
引言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第一部分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第2章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第二部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第4章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5章借用与短视
第6章稀缺陷阱
第7章穷人为什么穷
第三部分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第9章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第10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结语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注释
译者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