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书名:



经济学笔谭










作者:



王东京




开本:














*:



69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09










书号:



978701016629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王东京教授,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副校长,长期担任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地厅级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主讲教员。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学习时报》等报刊写专栏近20年,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








精彩导读








亚当 ·斯密为经济学奠基




提起《国富论》的作者亚当 ·斯密,200多年来经济学家无不肃然起敬。据说连英国历史上曾权倾一时的首相皮特,对他也是礼让三分。在一次政治家的聚会上,斯密最后一个到场,皮特和大家一起站起来,对他表示欢迎。斯密请他们坐下。皮特却谦恭地说:“不,您先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国富论》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为斯密赢得如此的殊荣?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 “劳动是财富之父 ”,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斯密敏锐地注意到,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法门。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 18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两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 4 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如此,分工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专门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闭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这个故事,成为蒸汽机改良史上的一大趣谈。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 “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理论,叫作 “斯密的教条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符合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价值理论外,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8世纪,西欧的孟德维尔写过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群蜜蜂由盛及衰的故事。开始,蜜蜂自私自利,爱慕虚荣,追逐荣华富贵,这时,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人安居乐业。但是,当蜜蜂变得善良节俭,放弃了奢侈挥霍的生活时,经济却反而一片萧条,民生凋敝。最后有敌来犯时,




无力抵挡,只好逃之夭夭。这则寓言,在当时被视作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但一位意大利哲学家却说得好:“谁要想发现真理,最好是成为异端。”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孟德维尔的 “异端邪说 ”贯穿始终,成为构造其理论大厦的一根支柱。斯密娓娓道来:人的本性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 “利己心 ”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 “看不见的手 ”。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他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销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 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 “滞胀 ”,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 “黄金时代 ”,希望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 “经济学之父 ”,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古典名篇 ..................................................................................1




假如你要了解经济学,那么有三本书:一是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二是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三本书,乃古典经济学经典名篇。老祖宗不能丢,研究经济学,不能不读老祖宗。




亚当 ·斯密为经济学奠基 .......................................................3




李嘉图:古典经济学集大成 ....................................................8




《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 ”..............................................13




经济学裂变 ............................................................................19




自李嘉图之后,经济学在欧洲发生裂变。19世纪末,经济学再次转型,进入新古典时代。至 20世纪 30年代,效用价值论已成正统,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大行其道,并开始占据了大学讲坛。其间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歇尔、庇古、凯恩斯。




《经济学原理》开新古典先河 ...............................................21




《福利经济学》萌生国家干预 ...............................................26




《通论》为国家干预鸣锣开道 ............................................... 31




回归斯密 ................................................................................37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凯恩斯因此大红大紫,声名远播。然 20世纪 40年代以来,却不断有经济学家站出来,公开与凯恩斯叫板,反对国家干预,力主自由经济。哈耶克、艾哈德、布坎南、弗里德曼等,皆为这个阵营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




哈耶克率先发难 .....................................................................39




艾哈德为 “竞争 ”高唱赞歌 .................................................44




布坎南全面阐释 “政府失灵 ”...............................................49




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掌门人 ..............................................54




制度学派崛起 .........................................................................59




制度学派起源于 19世纪末,凡勃伦、米契尔、康芒斯一起被称为旧制度经济学的三大巨擘。20世纪 50年代以来,加尔布雷思、诺斯等一批经济学家,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创立了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一个门派,新制度经济学声誉日隆,目前在学界的影响可谓如日中天。




“有闲阶级 ”批判 ................................................................... 61




康芒斯继往开来 ..................................................................... 66




新制度学派推陈出新 ............................................................. 71




从制度层面解释增长 ............................................................. 76




诺斯教授修成正果 .................................................................80




20世纪四大假说 ....................................................................85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基本程式。经济学作为实证科学,每一个新的理论,也都是先基于某种假说而提出来的。20世纪,经济学有四大假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不仅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地,而且主导了经济学发展的进程。




熊彼特创新假说 .....................................................................87




持久收入假说 .........................................................................92




交易费用假说 .........................................................................96




理性预期假说 .......................................................................101




疑点与发现 ..........................................................................107




由于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经济学长足发展,日臻完善。




然尽管如此,却仍有不少疑点悬而未决,至今还困扰着经济学界。而有些疑点,一旦被人解破,经济学就会借风行船,开始一段新的航程。所谓 “特里芬难题 ”“里昂惕夫之谜 ”“丹尼森残差 ”等,就是典型的范例。




马歇尔冲突 ...........................................................................109




阿罗悖论 ............................................................................... 114




特里芬难题 ........................................................................... 119




里昂惕夫之谜 .......................................................................124




丹尼森残差 ...........................................................................129




经济学定理 ..........................................................................133




经济学定理,是经济规律的理论提炼与表达。200多年来,一代代经济学家呕心沥血,终于从复杂纷繁的经济生活中,抽象出了一些对世界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定理)。而这些定理一经确立,经济学家也就具备了观察与分析经济问题的参照系。




配第 —克拉克定理 ...............................................................135




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 .......................................................140




霍夫曼定理 ...........................................................................145




筱原的基准 ...........................................................................149




科斯定理 ...............................................................................154




曲线与模型 ..........................................................................159




自马歇尔肇始,经济学家通常喜欢用一些几何曲线或模型描述经济学原理,因为曲线与模型的使用,不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而且让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拉弗曲线、菲利浦斯曲线、哈罗德 —多马模型、二元经济模型等反复被人们引用,正是因为它们直观而简单。




拉弗曲线与税率 “禁区 ”.....................................................161




菲利普斯曲线 .......................................................................165




马克西 —西尔伯斯通曲线 ...................................................169




哈罗德 —多马模型 ...............................................................173




二元经济模型 .......................................................................178




*分配原理 .......................................................................183




分配事关人们切身利益,不仅重要,而且敏感,故对分配问题,经济学家历来重视。虽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成为人们研究分配普遍接受的准则,但何为检验分配效率*化的标准,如何使分配效率*化,经济学家对此却众说纷纭,见解各异。




萨伊的 “三位一体 ”公式 ...................................................185




帕累托*状态 ...................................................................189




卡尔多 —希克斯标准 ...........................................................194




负所得税方案 .......................................................................199




奥肯的漏桶原理 ...................................................................203




财政牵系国运 .......................................................................207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财政作为调节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它关乎民生,牵系国运。对各级政府官员而言,只有财政理论烂熟于心,运用财政政策收放自如,才能经邦济世,举重若轻。




国家预算举足轻重 ...............................................................209




财政收入聚敛千金 ...............................................................214




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 ...........................................................219




财政赤字应调控有度 ...........................................................224




财政政策瑕瑜互见 ...............................................................229




税收取用有道 .......................................................................235




古往今来,税收都是政府强制征取的。缴不缴税、缴多少税,既不由纳税人说了算,也不由政府官员任意定夺。法制社会,政府要通过立法,对征税范围、征收比例作出规定,并且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倘若偷税漏税,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追本溯源说税收 ...................................................................237




税制模式大同小异 ...............................................................242




税制结构各有千秋 ...............................................................247




税收负担与公平税负 ...........................................................252




避免国际双重课税 ...............................................................257




金融中枢 ..............................................................................263




工商业勃兴、分工专业化、贸易空间扩大,密切了货币与信用的联系,改变着货币形态、信用方式。货币和信用联姻,孕育出经济社会的混血儿 ——金融。它自诞生之日起,就遵循




“游必有方 ”的道理,哪里有利可图,资金融通的触角,就会伸向哪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65




商业银行炼金有术 ...............................................................270




货币政策工具箱 ...................................................................275




政策性银行造福社会 ...........................................................280




投资银行独领风骚 ...............................................................285




保险市场 ..............................................................................291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应运而生,海险、火险、人寿险等相继走向成熟。作为金融大军中的一员得力干将,保险业不仅能为社会经济遮风挡雨、保驾护航,而且还是个高明的投资者。现代经济赋予了保险业新的使命,也促使它不断前行。




保险为分摊风险而生 ...........................................................293




保险中介搭桥铺路 ...............................................................298




商业保险成为保险业明星 ...................................................303




再保险为保险分忧 ...............................................................308




风险与监管 ..........................................................................313




当代市场经济社会,金融监管当局就像一个监工,管制过严,会遭到金融界左右抱怨,百般抵制;监督太松,又担心日积月累,酿成大祸。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寸拿捏殊为不易,故也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监管关乎金融安全 ...............................................................315




证券风险何以防范 ...............................................................320




保险市场尤需监管 ...............................................................325




外债风险当小心防范 ...........................................................330




政府千能 ..............................................................................335




政府能量究竟有多大?经济学家从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市场*,反对国家干预;有人说市场会失灵,主张政府调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家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不能只靠 “无形的手 ”,也要发挥 “有形的手 ”的作用,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美国特点的政府角色 ...........................................................337




罗斯福 “新政旋风 ”.............................................................341




法国政府 “以西补东 ”.........................................................346




日本的产业政策 ...................................................................351




意大利的国家参与制 ...........................................................356




自由经济浪潮 .......................................................................361




二战之后,自由主义思潮重新抬头,抑制国家干预的浪潮也随之席卷而来。德国走第三条道路、撒切尔进行 “货币主义试验 ”、里根推动自由经济复兴、俄罗斯施行 “休克疗法 ”,半个世纪里,西方国家上演了一幕幕自由经济的人间活剧。




选择第三条道路 ...................................................................363




银行独立一波三折 ...............................................................368




撒切尔的 “货币主义试验 ”.................................................373




自由经济的复兴 ...................................................................378




“休克疗法 ”败走莫斯科 .....................................................383




科教兴国 ..............................................................................389




大凡文明国度,无不重视教育;所有经济强国,无不受益于科技。当今国际竞争,说到底比拼的是人才与科技。德国与日本经济战后崛起,教育与科技居功至伟;美国也是凭借其领先于世的教育与科技,才使得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尽风流。




德国*的本钱在教育 .......................................................391




日本 “收获型 ”科技战略 ...................................................396




美国 “新经济 ”何去何从 ...................................................401




西方农业启示 .......................................................................407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业不兴,难保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天下太平。放眼全球,纵观古今,只要是农业人口多的国家,政府绝不会对农业掉以轻心。考察西方农业发展的历程,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一定会带给人们某些启示。




俄罗斯:土地与自由的变奏 ................................................409




法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 ....................................................414




德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改革 ................................................419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4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