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
基本信息















书名:



文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文学课










作者:



孙赫




开本:














*:



32.8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4-01-01










书号:



978712218327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孙赫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从事图书出版行业,爱好阅读、写作,对古今、中外文学略通一二,曾发表过多篇诗词和小说,反响颇佳。











精彩导读







震撼文坛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老师,您一生写了这么多部作品,其中最得意的是哪一部呢?”莎士比亚老师的话音刚落,急性子的小新就赶忙抢先提问。




“每部作品都像我的孩子,都是我用心血熬成的,哪个我不爱呢?不过父母也有偏有向,我一生最得意的,自然是我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部部都是经典,部部都是我的心头大爱。莎士比亚老师,您给我们讲讲这些作品吧。”小悠带着恳求的语气说道。




“好吧,那我就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四大悲剧’。首先说说《奥赛罗》,这部戏剧是根据16世纪后半期意大利一篇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讲述的是勇敢诚实的摩尔人统帅奥赛罗,中了旗官伊阿戈的奸计,误杀了清白无辜的妻子苔丝德梦娜,后来在真相大白之后又自刎赎罪的故事。《奥赛罗》本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是我在这里赋予了这部作品更多的内涵。




“奥赛罗是一位坦率、天真、单纯、正直的英雄,而他的妻子苔丝德梦娜则温柔坚贞,纯真善良,这两个人物的身上几乎集合了所有真善美的美好理想,他们的婚姻是最完美的结合。不过可惜的是,伊阿戈这位利己主义者的化身破坏了所有美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不顾一切道德约束,看准奥赛罗的弱点,伪装诚实,而暗中运用造谣中伤、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等手段,来陷害无辜,最后终于达到目的,亲手制造了奥赛罗一家的悲剧。”




“接下来再讲讲《李尔王》。”莎士比亚老师讲得起了劲,连水都不喝一口,又继续讲了起来。




“《李尔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不列颠王李尔年老,他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言过其实地表白对父亲的爱,得到国土,三女考狄利娅率直,反而激怒李尔,被剥夺份地,远嫁给法国国王。长次女及她们的丈夫的忘恩负义和冷酷残忍把李尔王逼疯。在狂风暴雨之夜,他冲出女儿的宫廷,奔向原野和无情的风雨之中。考狄利娅闻讯,兴兵讨伐,但她和李尔都被俘虏,考狄利娅被缢死,李尔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在《李尔王》这部戏剧中,我想探讨的是权威同人文主义者向往的真正的爱、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矛盾。我希望通过李尔王的悲剧让大家明白,唯有真诚和爱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我已讲得口干舌燥了,下一部《麦克白》就找一位同学来代讲吧。”莎士比亚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段以后终于熬不住了,于是小新自告奋勇,接着讲了起来。




“莎士比亚老师的《麦克白》是根据苏格兰历史编写的一出悲剧。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征服叛乱,班师回来,遇见三个女巫,她们预言麦克白本人和班柯的后代将做苏格兰国王。女巫的预言、自己的野心和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促使麦克白杀死在他堡垒里作客的苏格兰国王邓肯,篡夺了王位。为了保证王位巩固,他杀死班柯,但班柯之子逃逸。班柯鬼魂的出现和贵族们的猜疑使他感到不安。他又去询问女巫,女巫要他注意贵族麦克德夫,于是他又企图杀害麦克德夫,但麦克德夫逃走,所以麦克白便杀死了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孩子。在犯下这一连串的罪行之后,麦克白被内心的恐惧和猜疑搅得不得安宁。最后,麦克白夫人发了疯,而麦克白也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麦克德夫和邓肯的儿子消灭。”




“好了,故事我讲完了,接下来分析故事的任务就交给小文同学吧。”小新明目张胆地向小文下了“战书”,这对“冤家”的恩怨真是没完没了。




面对如此直截了当的挑衅,同样争强好胜的小文自然毫不相让,只见他带着一脸自信的微笑,开口讲道:“莎士比亚老师的这部《麦克白》批判了现实世界存在的野心的腐蚀作用,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肯定了‘良知’,让人们看到了野心与仁爱的势不两立。仁爱是人的‘天性’,残暴是违反‘人性’的。麦克白和他的妻子在野心的驱使之下犯下了一系列恶行,他们罪孽深重,即使逃得过世人的惩罚,也逃不过内心的梦魇,所以尽管他们拥有了权位名利,但却终日沉浸于绝望和痛苦之中,以致最后以悲剧收场。所以,莎士比亚老师是想通过《麦克白》的故事告诉大家,过度的野心和欲望会让人走上万劫不复之路,人要学会控制内心的贪欲。”




小文的分析简洁清晰,鞭辟入里,得到了莎士比亚老师的赞扬。接下来是“四大悲剧”中的压轴之作《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老师的心头大爱,所以他决定要亲自主讲。




“《哈姆雷特》无疑是我最重要的悲剧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我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向往和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一谈到《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老师显得有点儿激动,一上来就直奔作品的主旨,弄得同学们有点儿跟不上思路。莎士比亚老师好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赶紧转换了自己的切入点。




“不好意思,我可能有点儿过于心急了。接下来还是让我们由浅入深,先找一位口才好的同学来给我们讲讲这则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吧。”




莎士比亚老师的话音刚落,许多熟读《哈姆雷特》的同学都纷纷举手,争着要来讲这则故事,最后还是热情度最高的小悠“中了头奖”。只见小悠兴冲冲地站起来,使劲清了清嗓子,接着便用她那甜美的嗓音,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家乡突然传来国王猝死的噩耗。哈姆雷特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他这时才发现,父王的死不过是这场悲剧的序幕,更大的打击是:在父王死后不到两个月,母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




“这一连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议论,有些大臣认为乔特鲁德轻率无情,居然嫁给了可憎卑鄙的克劳狄斯。甚至有人怀疑克劳狄斯是为了篡位娶嫂,蓄谋害死了国王。听着这些流言蜚语,哈姆雷特开始起了疑心。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被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雷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而且,他猜测母亲乔特鲁德也有可能参与了谋杀。这些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开始显露出轮廓。




“哈姆雷特的好朋友霍拉旭告诉他,自己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半夜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模一样。乌黑的胡子略带些银色,穿着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听到这个消息后,哈姆雷特断定,这一定是父亲的鬼魂。而他之所以阴魂不散,*不会是无缘无故,一定是还有什么冤屈未了。




“哈姆雷特下定决心要与鬼魂见上一面,于是在一个月冷星稀之夜,他登上高台。经过漫长的等待,鬼魂终于出现了。眼前的鬼魂真的是哈姆雷特的王父,他之所以徘徊于人世不肯离去,正是为了向儿子说出自己死亡的真相。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人害死的,而凶手正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了篡夺王位、霸占王嫂。




“哈姆雷特含泪听完了鬼魂的控诉,答应他一定会杀死卑鄙的克劳狄斯,为他复仇。在得知这个宫廷阴谋之前,精神上的痛苦就使哈姆雷特的身体虚弱,精神颓唐,鬼魂揭开秘密又在他心灵上增加了极其沉重的负担。从此以后,王子再没有了快乐,他已踏上了那条万劫不复的复仇之路。




“复仇开始了。哈姆雷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装疯。因为只有假装发疯,才能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能有机会冷眼窥视克劳狄斯,伺机复仇。一切都很顺利,所有人都以为哈姆雷特是因为父亲的突然死亡和对奥菲莉亚的爱情而发了疯,甚至连国王和王后都没有怀疑,报仇的机会近在咫尺。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子却犹豫了。犹豫不定的性格让他迟迟不愿动手,他甚至开始怀疑,鬼魂是魔鬼所变,并给自己找借口,说要等到有了真实根据再动手。




“于是,哈姆雷特开始寻找真相。他安排了一场演出,让演员把克劳狄斯在花园里毒害老国王的场景重演一遍,并从旁观察国王和王后的反应。果然,当看到这幕戏时,国王谎称身体不适,匆匆离开了。克劳狄斯的反应让哈姆雷特断定了鬼魂所言非虚,至此,他更加坚定了复仇的信念。




“然而,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还未开始,克劳狄斯已经先下手为强。他派王后去试探王子,同时又派波洛涅斯暗中偷听,在阴差阳错之中,王子错手杀死了波洛涅斯他深爱的情人奥菲莉亚的父亲。至此,王子装疯的事情败露,于是克劳狄斯想尽各种毒辣手段要将他置于死地。国王派哈姆雷特和两个同学赍诏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这时奥菲莉亚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雷特。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雷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











目录







第一堂课 索福克勒斯老师主讲“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概览



三大悲剧家



《俄狄浦斯王》引发的“命运”思考



《俄狄浦斯王》的深层解读







第二堂课 荷马老师主讲“英雄史诗”



走进《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的故事



众英雄的史诗



《奥德赛》的故事







第三堂课 但丁老师主讲“真善美”



“佛罗伦萨的屈原”



从《新生》到《神曲》



“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一首《神曲》惊天下







第四堂课 薄伽丘老师主讲“人欲”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



传奇和叙事诗



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



幸福在人间







第五堂课 塞万提斯老师主讲“崇高的理想”



塞万提斯的坎坷人生



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



“疯狂骑士”的喜与悲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鲜明对照



《堂吉诃德》的不朽魅力







第六堂课 莎士比亚老师主讲“人性的觉醒”



莎士比亚的创作历程



震撼文坛的“四大悲剧”



丹麦王子的复仇故事



“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困惑







第七堂课 莫里哀老师主讲“伪善”



莫里哀的“从艺之路”



从《可笑的女才子》到《唐璜》



揭穿“伪君子”的真实嘴脸



达尔杜弗的现实意义







第八堂课 卢梭老师主讲“自然之爱”



孤独的漫步者



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新爱洛绮丝》的全新解读



自然之爱与道德之爱







第九堂课 歌德老师主讲“永不满足地追求”



“狂飙突进”时期



震惊世界的“春雷”



浮士德的“体验之旅”



永不满足地追求







第十堂课 拜伦老师主讲“个人式反抗”



“诗人式”的英雄主义



内涵深刻的“旅行日记”



“拜伦版”的唐璜







第十一堂课 雨果老师主讲“仁爱”



浪漫主义代表



美与丑的对照



“仁爱”方能救世







第十二堂课 巴尔扎克老师主讲“金钱的罪恶”



现实主义作家



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从《高老头》看“金钱的罪恶”







第十三堂课 托尔斯泰老师主讲“心灵辩证法”



“自我救赎”的创作之路



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



心灵辩证法







第十四堂课 海明威老师主讲“迷惘与抗争”



“迷惘的一代”



“硬汉式”的抗争



独特的叙事艺术







第十五堂课 卡夫卡老师主讲“世界的荒诞”



从《审判》谈卡夫卡的成长



从《城堡》谈卡夫卡的思维悖谬



从《变形记》看世界的荒诞







第十六堂课 马尔克斯老师主讲“魔幻与现实”



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耐人寻味的循环怪圈



魔幻现实主义







第十七堂课 夏目漱石老师主讲“讽刺与批判”



“三为”的文学观



《我是猫》中的讽刺艺术



深刻的批判与独特的“漱石风格”







第十八堂课 泰戈尔老师主讲“和平与博爱”



“泛神论”的哲学思想



献给神的诗篇



创作分期与小说《戈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