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自 序1
第一讲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1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1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2
三、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3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3
第二讲 诉的基本理论 4
一、诉的要素 4
二、诉的分类 6
三、反诉 9
第三讲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13
第一节 基本原则 13
一、平等原则 13
二、同等、对等原则 14
三、辩论原则 14
四、处分原则 15
五、诚实信用原则 18
六、检察监督原则 19
七、支持起诉原则 20
第二节 基本制度 21
一、合议制 22
二、回避制度 25
三、公开审判制度 27
四、两审终审制度 28
第四讲 主管与管辖 29
第一节 主管 29
一、法院主管与人民调解的关系 29
二、法院主管与仲裁委员会的关系 30
三、法院主管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关系 30
第二节管辖概述 31
一、管辖权恒定原则 31
二、专门法院的管辖 32
第三节级别管辖 32
一、基层法院管辖 32
二、中级法院管辖 33
三、法院的管辖 33
四、民法院的管辖 33
第四节 地域管辖 34
一、一般地域管辖 36
二、特殊地域管辖 39
三、专属管辖 41
四、协议管辖 43
第五节 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45
第六节 裁定管辖 45
一、移送管辖 46
二、指定管辖 49
三、管辖权转移 50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 52
第五讲 当事人 56
一、概念 58
二、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58
三、当事人适格 59
四、常考的适格当事人 63
五、公益诉讼 67
六、当事人变更 68
第六讲 共同诉讼 70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 71
二、普通共同诉讼 72
三、必要共同诉讼 73
四、诉讼代表人制度 76
第七讲 第三人 79
一、第三人的种类 80
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80
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84
四、撤销之诉第三人 87
第八讲 诉讼代理人 89
一、法定代理人 89
二、委托代理人 91
第九讲 证据 93
一、概念 95
二、证据的种类(法定分类)95
三、证据的理论分类 102
第十讲 证明 106
第一节 证明对象 106
一、免证事实(2015年《民诉解释》第93条)107
二、自认制度1 08
第二节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111
一、证明责任概念 112
二、理解证明责任应当注意的问题 112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 113
四、证明标准(2015年《民诉解释》第108、109条)118
第三节 证据保全 120
第四节 证明程序 122
一、举证 123
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125
三、质证(2015年《民诉解释》第103条) 128
四、证据的认定 129
第十一讲 保全与先予执行 133
第一节 保全 133
一、诉讼中保全 134
二、诉讼前保全 135
三、执行前的保全 (2015年《民诉解释》第163条) 136
四、诉前和诉讼保全的共同问题 137
第二节 先予执行 139
一、适用情形 139
二、适用条件 140
三、程序 140
第十二讲 对妨碍诉讼的强制措施 141
一、拘传 141
二、罚款与拘留 141
第十三讲期间与送达 143?第一节 期间 144
一、期间的分类 144
二、期间的计算方法 144
三、期间的耽误与顺延 145
第二节 送达 146
第十四讲 调解 150
一、概念 151
二、原则 152
三、调解的适用范围 152
四、调解的适用阶段 153
五、调解程序 1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