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九刺客》编辑推荐: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苦,自然也是一种;刺客们则只能采取*的方式,刺杀或劫持,这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宿命。《九刺客》将为您介绍先秦刺客们的生平事迹、理想与幻灭。
【内容简介】
《九刺客》通过实地走访和查证资料,还原了要离、曹沫、朱亥、荆轲等先秦时代九位刺客的悲壮人生。刺客在《九刺客》作者笔下不再简单地被定义为凭蛮力复仇的小人物,而是具有了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人格。作者通过追寻他们的足迹、想象他们的内心,探讨了他们在那个大时代中的理想与幻灭。
【作者简介】
立山,自由作家、摄影师,河北人,生于1979,现居北京。做过杂志,写过专栏,编过剧本,去过许多地方,遇见过许多人。著有“走读历史”系列之《古来征战地》。《九刺客》为本系列的第二本。
【媒体评论】
“小人物”与大时代
小时候看古装剧,最觉激动的画面,是月黑风高之夜,蒙面人飞檐走壁,悄悄入了某座府第,然后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有刺客!”
据说少年们最容易被某些反面的角色所吸引,做游戏时争着去扮演,比如小偷、海盗、妖怪等等。我小学时一心要学武术,以致说服家人,差点儿退学跟着一个武术班子去四方卖艺,恐怕也是受了这蒙面刺客的影响。
后来读《史记·刺客列传》,才知道刺客原来并不需蒙面,也不必专等夜晚才发起行动,他们甘冒生命危险而前往行刺,也并非为了某些实际的收获,比如钱财、官职,抑或美女。刺客们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一时想不明白,但司马迁似乎说了,是“义”。
我读中学的时代,常常从书本杂志或者老师口中得知,“哥们儿义气害处大”,所举事例自然也都是极反面的,打架斗殴以至伤人夺命等等。这导致我很长时间内,一看到“义”字就产生罪恶感。这句话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说了,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终于提升了孩子们的素质,他们已经不再讲义气了。
但《史记·刺客列传》依旧是我最喜欢的篇章之一,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那些面目模糊的刺客们根本不曾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过,他们属于另外的世界。那的确是另外的世界了,中国的先秦时代,春秋战国,遥远得就像梦境,隔膜得令人难受。这感觉积累的日子长了,忽然有了冲动:到刺客们行走过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看古迹,听听传说,即便看不到也听不到,也可以想象一下。
寻找哪些刺客的踪迹呢?起初的目标,是司马迁笔下的五个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后来又增加了几个:要离、组麂、朱亥和高渐离。这四人中,高渐离本已出现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但不具备独立性;其余三人,其记载分别见于《吴越春秋》、《左传》和《史记·信陵君列传》,把他们列入名单,是因为其生平事迹与曹沫等五人十分相似,当然,这也是相对公认的看法。
正是在这一路走读的过程中,我对先秦刺客的看法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有很多不同点,比如长相、性格,比如最终的结局: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还有人视成功为失败……正是这些不同点使每一位刺客个性鲜明,洋溢着独特的魅力。
他们更有诸多共同之处。比如,他们大多出身寒微,做刺客之前一直挣扎于底层;比如,他们都有着必死无生的勇气,面对强大的对手,一往无前;又比如,他们都视名誉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信守誓约,绝不背信。司马迁无疑怀着崇敬之情写下了他们的事迹,并给予了极高贵的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著名的武梁祠汉画像中,描绘了九位刺客中的六位,分别是曹沫、 专诸、要离、豫让、聂政和荆轲,他们与一众烈女和忠臣出现在同一组 图像中。学者巫鸿先生认为,这些历史人物之所以被“列入同一装饰区 域,是因为他们都联系着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忠君’的观念。画像 中的大臣是辅佐国君的谋士;勇敢的刺客想方设法杀死敌国的君王来效 忠自己的主人……”
对于其中的一些刺客来说,“忠君”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曹沫、专诸、 豫让、要离;但对聂政来说,其行为显然与“忠君”无关,高渐离也是如 此。我以为。如果去掉“君”字,只用“忠”来形容他们,更为合适。这一点,可以援引许倬云先生在《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一书中的话来加以说明:“他(孔子)一生致力于重整失去的伦理秩序,却不是恢复封建,而是将其中原来封建结构的理想成分,扩大为人间应有的普世伦理。于是对于主君的‘忠’,转化为处事待人的诚敬……”
刺客们的“忠”,即是诚敬,再加上一个“义”字,似乎就可以解释他们的行为。
但在“忠”和“义”之外,我认为先秦刺客们的行为尚有另一层动机:他们是藉此追寻人生的意义,在被赏识、被认可的满足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苦,自然也是一种;刺客们则只能采取*的方式,刺杀或劫持,这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宿命。
在中国这个想象出来的“礼仪之邦”,先秦的刺客们终究难逃异端的指责,现代的知识分子们更有充足的理由将其划人“恐怖”的行列。但是正如张承志先生在礼赞先秦刺客之后所说的,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恐怖主义,只有无助的人绝望的战斗”。
当然,这些言论同样难逃“异端”的指责。
先秦刺客们在汉代获得了广泛的纪念和赞颂,此后则历经浮沉,褒贬不一。幸好,梳理这一过程不是我的目标。在这本书里,我所有的努力,只为还原这些小人物们的一生,通过追寻他们的足迹、想象他们的内心,探讨他们在那个大时代中的理想与幻灭。
作为沧海之一粟,他们毫无选择地被裹挟人时代的巨流,但最终,他们实现了自己,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目录】
开篇:“小人物”与大时代
曹沫:劫持者的身份谜团
专诸:刺客之道的开创者
要离:一个刺客的罪与罚
组麂:杀与不杀的两难抉择
豫让:当复仇成为一种仪式
聂政:刺客“变形记”
朱亥:配角的精彩人生
荆轲:个体与国家的纠缠
高渐离:刺客之道的极致与终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