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作者】
 
【内容】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研究》系统梳理国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的发展经验,并在评估国内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实现与问题、原则与范围、权力配置与制度保障三方面立体剖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理,研究提出构建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的对策建议(含特许经营合同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和经营保障机制),并研究给出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意义:推动国家公园高效经营的科学工具
1.1.2 环境意义:实现国家公园永续利用的机制保障
1.1.3 社会意义:增进国家公园全民福祉的有效途径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国家公园
1.2.2 政府特许经营
1.2.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
1.3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1.3.1 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属性
1.3.3 制度均衡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
1.3.4 制度变迁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外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管理
2.1 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的发展
2.1.1 政府特许经营的国际经验
2.1.2 政府特许经营的国内现状
2.1.3 主要问题
2.2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制度发展
2.2.1 美国
2.2.2 新西兰
2.2.3 加拿大
2.3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价值诉求
2.3.1 美国:必要、适当与效率
2.3.2 新西兰:遵法、环保与公益
2.3.3 加拿大:公众可享与可得
2.4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机构建设
2.4.1 美国
2.4.2 新西兰
2.4.3 加拿大
2.5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业务范围
2.5.1 美国:以零售、餐饮、住宿为主
2.5.2 新西兰:以住宿、导览为主
2.5.3 加拿大:以游憩、住宿、零售为主
2.6 主要成效与关键问题
2.6.1 主要成效
2.6.2 关键问题
第3章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许经营管理
3.1 中国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管理现状
3.1.1 政策环境
3.1.2 主要模式
3.2 中国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3.2.1 范畴问题:伪特许经营
3.2.2 体制机制问题:偏离公正效率目标
3.2.3 法律问题:法律关系不清晰
3.3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3.3.1 项目范围划定与特许方式选择
3.3.2 法定授权及其部门关系
3.3.3 经费管理与“竞争一公益”取向选择
3.3.4 “政府一企业”契约关系及其监督管理
3.3.5 特许经营的社区反哺机制
第4章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案例
4.1 试点区概况
4.1.1 历史沿革
4.1.2 范围与区划
4.1.3 资源优势与权属结构
4.2 试点区的经营发展
4.2.1 经营权演变历程
4.2.2 经营性项目现状
4.2.3 管理与经营格局
4.3 主要经营问题
4.3.1 管理困局:项目、收入与合同质量监管乏力
4.3.2 经营困局:门票依赖、项目单一、负担沉重
4.3.3 社区困局:长期纠结反哺谈判、缺乏内涵式发展意识
4.4 制度变革诉求
4.4.1 厘清管理权和经营权关系,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4.4.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4.4.3 多方位推进社区反哺,实现共享共促
第5章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体制
5.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2 发展目标
5.2.1 公众获得更佳享受
5.2.2 经营服务更加高效
5.2.3 保护能力得到提升
5.3 特许范围、方式与路径
5.3.1 业务范围
5.3.2 特许方式
5.3.3 特许路径
5.4 机构建设
5.4.1 主管机构
5.4.2 咨询机构
5.4.3 监督机构
第6章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合同管理机制
6.1 明确特许经营合同的前置环节
6.1.1 编制特许经营实施方案
6.1.2 构建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模式
6.1.3 满足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
6.1.4 建立公平有序的招评标机制
6.2 推进特许经营合同的规范管理
6.2.1 规范合同内容条款
6.2.2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6.2.3 约定特许合同服务期限
6.3 实施特许经营合同的流程管理
6.3.1 简化合同审批程序
6.3.2 严格合同履行监督
6.3.3 规范合同变更与续约
第7章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资金管理机制
7.1 开展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
7.1.1 资产估值
7.1.2 特许经营费确定
7.2 规范特许经营的收支管理
7.2.1 实施部门预算管理
7.2.2 严格资金用途管理
7.2.3 建设收缴电子化平台
7.2.4 开展征管质量考评
7.3 完善特许经营的价格管理
7.3.1 实行政府指导价
7.3.2 规范价格调整
7.3.3 推动信息公开
第8章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保障机制
8.1 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8.1.1 出台条例办法
8.1.2 加强质量管理
8.1.3 改善社区福祉
8.2 加强风险防控管理
8.2.1 开展风险评估
8.2.2 实施风险管控
8.2.3 提升纠偏能力
8.3 强化人才技术支持
8.3.1 按需设岗,保障专业管理能力
8.3.2 终身学习,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8.3.3 柔性引进,完善人员层次结构
8.3.4 广纳志愿者,优化服务人员结构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