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赫胥黎自由教育论》据商务印书馆1947年的版本改排,由于时代变化,原版的语言文字习惯、标点符号用法与现行规范略有不同,为尊重历史,本次改排一般情况下不按现行规范要求修改,仅订正原版中的个别误植。《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外国人名、地名、术语等专有名词的译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为方便读者,本次改排时,对那些与现在译法不一致的专有名词,一般加上英文原文。潘先生学贯中西,译本有不少注释,用中国的事例对原著加以必要的阐释,有时还就相关主题加上自己的著述,这些文字现已收入《潘光旦文集》。为方便读者参考,本次改排时,除将原版章末注改为脚注外,还注明潘先生相关著述收在《潘光旦文集》里的第几卷。
 
作者简介
       阿尔杜斯·赫胥黎(1894-1963),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天演论”作者T.H赫胥黎之孙,早年人伊顿公学,191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著有“论人性”“目的与手段”“科学、自由与和平”“永恒的哲学”等。
   潘光旦(1899-1967),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先后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等职,著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目 录
译者弁言
一绪语
二童年后期的教育
三政与教的南辕北辙
四体育竞赛与品格教育
五非愚即妄的知识教育
六人的同异与教育的同异
七两种教育的失败
八说不通与似通非通
九说通
十通达教育的实验
十一音乐、戏剧与教育
十二说文学与教育
十三再说文学与教育
十四智慧的自由
十五自求多福
十六开口与不开口的宣传
十七说解析的技术
十八身体的教育
附录
散漫、放纵与“自由”
自由、民主与教育
论品格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