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胡键,湖南道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和中国战略研究,在软实力理论、转型经济理论、中国发展理论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俄罗斯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2004)、《转型经济新论》(2006)、《角色、责任、成长路径――中国21世纪的基础性战略问题》(2010)、《不要误读中国》(2013)、《理解中国的改革》(2015),以及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合著:《网络与国家安全》(2002)、《经济联合国与中国的经济开放》(2004)、《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综合研究》(2006)、《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建设方略》(2013)等多部;在靠前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加方略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子课题,中国北斗办项目“北斗项目对外推广的义利观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转型经济新论”,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研究”、“中国靠前角色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等多项;近年来,先后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法国、比利时、美国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靠前会议。
【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来后,就立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不长,但这个构想是有历史基础和理论支撑的。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融入靠前体系的进程。如今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而进入靠前体系的中心区域,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靠前责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就是中国靠前责任变化的具体表现,即中国不仅要继续加快内部的发展,同时也要同中国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世界各国建立一个优选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鉴于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不是什么“中国的新马歇尔计划”“中国新殖民主义”“中国的新靠前主义战略”“中国过剩产能的对外转移战略”等,而是推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经济共同发展战略。为了与沿线国家共同把这个战略构想付诸行动,中国也加快了外交转型的步伐,使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进行对接。一方面在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更强化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为沿线国家提供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不断途径高科技外交,使中国的高科技更好地为中国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
【目录】
章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的背景
节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的内部原因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主要内容
节 关于“一带一路”内涵的争论
第二节 “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
第三节 中国城市群的战略布局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中国外交转型
节 中国外交转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欧亚大陆秩序的重塑
第三节 中国重塑亚洲地缘结构的战略路径
第四章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的高科技外交
节 科技重塑当今国际关系
第二节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的“高铁外交”
第三节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的“核电外交”
第四节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的“北斗外交”
第五节 高科技外交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第六节 加强高科技外交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一带一路”推进中战略核心国的选择
节 核心区域与核心国的选择
第二节 核心国对推进“一带一路”的机遇与风险
第三节 印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对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第六章 “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交流
节 “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强调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主要文化交流项目
第三节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支撑
第七章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国际经济走廊
节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
第二节 中巴经济走廊
第三节 中蒙俄经济走廊
第八章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非传统安全治理
节 中亚:“心脏地带”为何长期处于现代化边缘
第二节 中亚地区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
第三节 中亚非传统安全威胁产生的根源
第四节 构筑维护中国西部安全的多边合作机制
第九章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中国海洋战略
节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洋战略
第二节 南海为什么成为问题
第三节 南海危机管理要有新模式
第四节 南海危机合作管理的制约性因素
第十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风险
节 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
第二节 传统地缘政治争夺
第三节 非传统因素引发的政治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