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吃茶记(彩色典藏版)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彩色插图本

ISBN

978-7-5063-9434-5

印数

10000

责任编辑

张平

作者

(日)荣西禅师 著
施袁喜 译著

版次

11

开 本

32

页数

304

字数

60

CIP数据

TS971.21

定价

98.00

发货时间

20184 

装帧形式

平装 

搜索关键词:吃茶记 荣西禅师施袁喜茶文化作家出版社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全解本,继陆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

《吃茶记》由日本茶祖、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写就,诗人、导演施袁喜译著,内容丰富,解说详细是一本非常好的茶文化书籍。

荣西禅师(11411215)年被尊为日本的“茶祖”,也是日本临济禅宗的“祖师”。荣西,字明庵,号千光、叶上房,俗姓贺阳。他出生于日本备中(今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学习佛法,造诣深厚,曾两次入宋,学得中国的禅修法与茶道,传给日本大众。1215年(日本建保二年),七十四岁的荣西禅师编辑出版《吃茶养生记》(《吃茶记》),并将这部书献给幕府(当时日本的武士政权)。这是日本的部茶书,也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上的第二部茶书。

《吃茶养生记》为什么将“喝茶”称为“吃茶”?一是因为饮茶、吃茶、喝茶是各地与各时期人们对汁茶饮用的不同称呼,现在南方人仍然叫“吃茶”;二是因为明代以前中国人的饮茶主流是将茶叶碾成粉末饮用,吃茶是将茶汤连带茶末一起吃下的,因而古代多称“吃茶”。日本延续荣西禅师从宋带回的习惯,喝的是末茶(日本称为抹茶)。简单地说,就是将青的茶,经过蒸,磨成粉,倒在碗里,用水和了,像薄粥一样,捧起来,整个喝下去的。当然,其中有许多技巧与方法,打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相关解读。

《吃茶养生记》的重点不是讲禅茶,也不是讲茶道,而是一本论述吃茶能促进健康的书。八百多年前,荣西禅师从南宋将茶引入日本,并于日本镰仓时代用中国古文体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荣西禅师在书中写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从而确定了这本书的主题:养生。

本书的开头是荣西禅师的自序。书的正文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论茶的上卷《五脏和合门》和论桑的下卷《遣除鬼魅门》。序文中,将茶放在“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的重要位置,并阐述了养生的必要性:“其保一期之根源,在养生。”上卷先谈五脏和合与饮茶的关系,后半部分论述了茶的名称、产地、树形、采茶季节和制茶技术。在下卷“遣除鬼魅门”中,荣西说的是乱世多疫病,阐述了桑粥法、桑煎法等。

关于《吃茶养生记》这本著作,中国众多学者在其论述中有所提及,但一直没有独立的图书出版。其中大的原因是《吃茶养生记》采用的是古文,字数较少,不足成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日本寻回众多与荣西禅师有关的资料,收集了茶在日本的种植、发展以及茶具、饮用等古籍图,又遴选了中国善本古籍中关于茶的绘图,为此书配插图二百余幅,并增加“导读十图说”内容,用以阐述茶的源渊与发展。这样,这本书在荣西禅师讲养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茶文化的知识。

在论述“吃茶”的方式时,我们将大量笔墨放在唐、宋年间,明代之后的饮茶方式与现代相差无几,故不多述。

 

 

说明

 

卷上

 

五脏和合门\035

用秘密真言治病\055

五味\062

茶的名字\072

茶的样子\090

茶的功能\102

采茶的时间\124

采茶样\138

焙炒茶叶\156

上卷结束\168

 

卷下

 

遣除鬼魅门\181

饮水病\186

中风病\188

不食病\190

源于冷气\192

疮病\194

脚气病\198

桑树\200

桑粥法\202

桑煎法\204

服桑木法\208

含桑木法\210

桑木枕法\212

服桑叶法\214

服桑椹法\216

服高良姜法\218

吃茶法\220

服五香煎法\222

下卷结束\226

 

\228

 

\244

宋徽宗《大观茶论》

 

 

原书题有“建仁[1]千光祖师[2]述,平安竹苞楼[3]藏”。

入宋求法前权僧正[4]法印大和尚位 荣西录

 

茶者,末代养生之仙药也,人伦[5]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6]、唐土[7]同贵重之,我朝日本亦嗜爱矣。古今奇特仙药也,不可不摘乎?

谓劫初[8]人与天人同,今人渐下渐弱,四大[9]、五脏如朽。然者针灸并伤,汤治又不应乎。若如此治方者,渐弱渐竭,不可不怕者欤。昔者医方不添削而治,今人斟酌寡者欤。

伏惟天造万像,造人为贵也。人保一期,守命以为贤也。其保一期之源,在于养生。其示养生之术,可安五脏。五脏中,心脏为主乎。建立心脏之方,吃茶是妙术也。厥心脏弱,则五脏皆生病。

实印土耆(qí)婆[10]而二千余年,末世之血脉谁诊乎?汉家神农[11]隐而三千余岁,近代之药味讵理乎?然则无人于询病相,徒患徒危也。

有误于请治方,空灸空损也。偷闻今世之医术,则含药而损心地,病与药乖故也。带灸而夭身命,脉与灸战故也。

不如访大国之风,示近代治方乎。仍立二门[12],而示末世病相,留赠后昆[13],共利群生云矣。

于时建保二年[14]甲戌春正月日。谨叙。

 

【注释】

[1]建仁:建仁寺,日本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位于京都市,是京都五山之一。建仁二年(1202),由荣西禅师在幕府的支持下创建。

[2]千光祖师:“千光”是荣西的号。

[3]竹苞楼:日本的书店名。

[4]权僧正:荣西当时所任的职位。僧官的高级别为僧正,其中大僧正高,其次是僧正,第三是权僧正。

[5]人伦:指人类。

[6]天竺:印度旧称。

[7]唐土:中国旧称。

[8]劫初:佛教语言,世界的开始时期。

[9]四大:佛教认为万物皆由地、水、火、风构成,称为四大。就人体来看,骨肉为地,血为水,体温为火,活动力为风。

[10]印土耆婆:印土即印度。耆婆,为印度佛陀时代频婆娑罗王与阿阇世王的御医,佛教徒,其名声可媲美我国战国时代的扁鹊。

[11]汉家神农:汉家是指中国。神农,即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茶经》中记载茶叶也是神农氏发现的。

[12]二门:即《吃茶记》上卷“五脏和合门”与下卷“遣除鬼魅门”。

[13]后昆:后人,子孙。

[14]建保二年:建保是日本的年号,建保二年即1215年。

 

译文

 

茶称得上是养生的“仙药”,饮茶是延年益寿的妙法。茶生长在山谷中,山谷是神灵聚集之地,人们采摘它,饮用之后就可以长寿。印度和中国都把茶看得很贵重,我们日本也嗜爱饮茶。茶是古今奇特的“仙药”,不可不采摘。

话说世界开始之时,凡人与天人相同,而如今人们越来越衰弱,人体五脏如同朽木,然而用针刺和灸治的方法都会伤害身体,用汤药治疗效果又不明显。假如常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人们的体质就会日益衰弱,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害怕。从前的医方不必增删药品而能治病,如今的人却缺少斟酌考虑。

上天创造万物,人是贵重的。人生一世,以保护生命为要紧。保护生命的根本在于养生,养生之法可以使五脏和谐相安。五脏之中,心脏为要紧,而保健心脏的方法,就是吃茶这一妙招。如果心脏衰弱了,那五脏就会产生病患。

诚然,印度的耆婆(图0-1)医术虽高,但已经逝世二千余年,末世的脉象由谁来诊断?中国的神农隐去也有三千余载了,近世的药方该由谁来开?神医们都已作古,现已无人可以诊病疗疾,疾病隐患越来越危险了。

有时治疗方法有错误,无益的灸治只能是损坏身体。我私下听说,当今的医术,用了药却损害了心脏,那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啊!用灸法治病却使得宝贵的生命早早结束,那是因为所用的灸法与患者的脉象正相冲突。

既然我国的情况已经这样,倒不如寻访中国的做法,展示他们近代好的治疗方法。于是建立两个门类,以昭示来世的病状,留赠后人,造福于众生。

 

导读 图说

 

荣西禅师(图0-2)在序言中指出,茶叶因为生长在山谷之中,天然具备了“仙药”的特质,人们饮用它就能延年益寿。从人体本身来说,心脏是五脏六腑的统帅,心脏健康了,其他脏腑就会和谐运转,而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就是饮茶。日本当时没有医术高超的人,诸多疾病没办法诊治,所以只得仿照中国的做法,用吃茶和“仙术”两种法门来拯救众生。

荣西禅师在文中提到的神农便为神农氏(图0-3)。传说,茶是神农氏所发现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据后世学者考证,茶叶即便不是神农氏本人的发现,也应是来自炎帝部落的其他人或后人的发现。它初只是被当作药用,是一种高大的野生茶树的叶子。至于发现茶叶的时间,肯定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关于中国商业卖茶的早记载见于一份叫作《僮约》的雇工合同。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正月,王褒去成都应试,暂住在一位叫杨惠的寡妇家中。杨惠的亡夫与王褒是多年的挚友,两人相交甚密,杨惠本人也对王褒的才气非常钦佩。杨惠陪王褒饮酒,家童生气,跑到杨惠亡夫坟前哭诉,王褒很是生气,跟杨惠商量要将这个恶童买去。家童不能违抗主人的命令,要求王褒将买他回去后要做的事情都写清楚,否则坚决不干。王褒觉得这事非常有趣,便以游戏的心态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僮约》,其中提到了“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意思是说家童必须经常烹茶,每天将茶具准备齐全,洗涤干净,还要亲自到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供主人享用。到唐代,饮茶之风风行城市乡野,大规模的茶馆相继出现。据《封氏闻见记》记载,“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到北宋时,茶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茶肆和酒肆一样,遍布乡野城郭,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图0-4)中,汴河两岸热闹拥挤的街市上就立有无数的酒楼和茶馆。南宋茶馆的经营品种还不时按季节变化调整,如冬天卖七宝擂茶、葱茶等,夏天则卖雪泡梅花茶等。此时,正是荣西禅师来到中国的时期。

荣西,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备中(冈山)吉备津人。日本镰仓时代前期僧人。荣西自幼聪敏超群,八岁就随父亲读佛经;十四岁登比睿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七岁时,静心上人入灭,即依师遗言,追随师兄千命法师禀受虚空藏法。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日本仁安三年)4月,二十七岁的荣西乘商船由博多出发,抵达中国明州(图0-5)。

在当时的南宋,茶已成为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依托,甚至超过了唐人的美酒。宋代文人雅士中还流行一种“分茶”游戏。所谓“分茶”,又称“茶戏”或“汤戏”“水丹青”等。在煮茶时,等到茶汤上浮细沫如乳,就用箸或匙搅动,使茶汤波纹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传说当时有个福全和尚,就有这种通神之艺,他在煮茶时,于汤面上幻出丰富多变的物象,成一句诗,并点四盏,就是一首绝句了。荣西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首先在筑前(本福冈县)的背振山上进行试种,发现那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制的岩上茶闻名日本。1207年(南宋开禧三年,日本建永二年),坶尾的明惠上人高辨来向荣西问禅。荣西请他喝茶,并告之饮茶有遣困、消食、快心、提神、舒气之功,还赠给他茶种。高辨于是就在坶尾山种植茶树,出产珍贵的本茶,坶尾成为日本的产茶地,而后世有名的产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种大多是从坶尾移植过去的。

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日本文治三年),荣西再度入宋,时年四十六岁。荣西希望经由中国转赴印度,他于4月由日本渡海出发,到达临安(杭州),参见知府安抚侍郎,表奏拟赴印度之意,然知府以“关塞不通”回绝,故荣西转往赤城天台山,依止临济宗黄龙派第八代嫡孙怀敞禅师学禅。不久,虚庵怀敞住持天童,荣西跟随到天童寺(图0-7),侍奉左右,承其法脉。虚庵被他二度入宋求法的虔诚所感动,曾有诗偈相赠:“海外精兰特特来,青山迎我笑颜开,三生未丰梅花骨,石上寻思扫绿苔。”荣西跟随虚庵禅师学佛五年,后终得虚庵禅师的认可,继承临济正宗的禅法。

荣西归返日本后,当时户部侍郎清贯正在建造寺院,延请荣西驻锡教化,并颁行禅规。第二年,荣西于筑前建造报恩寺,行菩萨大戒布萨,为日本早的禅戒布萨。续后三年间,荣西以肥前、筑前、筑后、萨摩、长门及九州为中心,展开布教活动,全力倡扬禅法,亦开创寺院、制订禅规、撰述经论等,渐受教界瞩目。1199年(南宋庆元五年,日本正治元年),荣西遂转赴镰仓晋谒幕府将军源实朝,得到信任。次年奉献土地建寺,即后来的寿福寺,为镰仓五山之一。由于得到幕府的支持,禅法在关东弘传开来。

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日本建仁二年),征夷大将军源赖家于京都创建仁寺,授命荣西为开山祖师。翌年六月,荣西设置台、密、禅三宗兼学的道场,创立真言院和止观院,融合此三宗而形成日本的临济宗,一时人才荟萃,声誉日隆,震动朝野,荣西禅师也因此被尊称为“日本临济宗的初祖”。受南宋茶风的熏陶,荣西在研究佛教经典之余,开始埋头于茶的研究,决心重振日本茶道。他翻阅了大量的茶书经典,寻访各地饮茶风俗,并结合佛学经典,将禅宗道义融入茶道。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日本建保二年),荣西完成《吃茶养生记》(图0-9)一书,并献上二月茶,治愈了幕府将军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日本茶风更为盛行。

当年夏天,荣西身体出现微疾,午后,安详迁化,世寿七十四岁。

 

吃茶记 卷上

 

五脏和合门[1]

 

,五脏和合门者,《尊胜陀罗尼破地狱法秘钞》[2]云:一、肝脏好酸味;二、肺脏好辛味;三、心脏好苦味;四、脾脏好甘味;五、肾脏好咸味。

又以五脏充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充五方(东南西北中也):

肝,东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

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

脾,中也,四季末也,土也,黄也,志[3]也,口也。

肾,北也,冬也,水也,黑也,相[4]也,骨髓也,耳也。

此五脏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则其脏强,克旁脏,互生病。其辛酸甘咸之四味恒有而食之,苦味恒无,故不食之。是故四脏【恒强,心脏】[5]恒弱,故生病。若心脏病时,一切味皆违,食则吐之,动不食。今吃茶则心脏强,而无病也。可知心脏有病时,人之皮肉色恶,运命由此减也。

日本不食苦味,但大国[6]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病瘦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若人心神不快之时,必可吃茶,调心脏,而除愈万病矣。心脏快之时而诸脏虽有病,不强痛也。

 

【注释】

 

[1]五脏和合门:这是上卷总题。其后原有“第二,遣除鬼魅门”文字,是下卷总题,因此将它移至下卷之首。

[2]《尊胜陀罗尼破地狱法秘钞》:查《大藏经》应是《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以下简称《陀罗尼法》)。

[3]志:“志”当为“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脾藏意。”《陀罗尼法》:“脾主意。”

[4]相:“相”当为“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肾藏志。”《陀罗尼法》:“肾主志。”

[5]〔恒强,心脏〕:此处四字竹苞楼藏本缺失,文意不通,依别本补足。

[6]大国:指中国。

 

译文

 

,五脏和合门,《尊胜陀罗尼破地狱法秘钞》中说:一、肝脏喜好酸味;二、肺脏喜好辛辣味;三、心脏喜好苦味;四、脾脏喜好甘甜味;五、肾脏喜好咸味。

书中又用五脏配五行(木火土金水),又配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具体如下所示:

肝,配东方、春天,五行中属木,五色中属青色,肝藏魂,五官属眼。

肺,配西方、秋天,五行中属金,五色中属白色,肺藏魄,五官属鼻。

心,配南方、夏天,五行中属火,五色中属红色,心藏神,五官属舌。

脾,配中央与四季之末,五行中属土,五色中属黄色,脾藏意,五官属口。

肾,配北方、冬天,五行中属水,五色中属黑色,肾藏志,主骨髓,五官属耳。

人体五脏平常所接受的味道不同,喜好的味道接受得多了,那个脏器就强壮,但同时又会影响、克制别的脏器,从而使得彼此都生病患。辛、酸、甘、咸四种味道是常见的味道,人们能经常吃到,苦味则不容易碰见,所以很难吃到。因此肺、肝、脾、肾四个脏器由于常常能接受喜好的味道而变得强壮,心脏由于没有苦味供给而变得衰弱,所以经常生病。如果心脏生病了,那所有的味道都会失调,进食就吐,动辄吃不下东西。而如今多吃茶,心脏就强壮,也就不生病了。我们还可看到,心脏有病时,人的皮肉颜色不好,寿命因此就缩短。

日本国不吃苦味,可是中国却吃茶,吃茶则心脏无病,还能延年

益寿。我国生病瘦弱的人很多,这就是不吃茶造成的。如果人心神不快,那时一定要吃茶,以此调适心脏,解除万病。心脏愉悦了,其他各脏器即使有病,也不会痛得那么厉害。

 

 

《吃茶记》是日本部茶著作,也是继陆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它对日本茶道有重要影响。

《吃茶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编者通过注释、译文、导读+图说对《吃茶记》做了全面的、详细的解读。注释部分,是译者对书中生涩的词语的解说,包括一些佛教用语、特定称呼、生涩词语等。在导读+图说部分,译者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日本茶文化、荣西禅师的经历、书中相关人物及故事、成书时的人文习俗等,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茶故事”,读者看后自会会心一笑。

同时,《吃茶记》中配有近百幅与茶相关的插图,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可欣赏古时画家的精湛画作,劳逸结合,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图说部分,我们又对插图中的人物或故事进行了解说,增加了图书的知识点,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吃茶记》的后,附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古今对照,可让读者了解南宋时期的点茶文化。

《吃茶记》由日本茶祖、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写就,诗人、导演施袁喜译著,内容丰富,解说详细是一本非常好的茶文化书籍。

 

 

著作者:

荣西(11411215),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曾于宋乾道四年(1168)、淳熙十四年(1178)两次到中国学佛,热爱中国茶文化,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茶籽和茶文化,著有《吃茶记》,是继中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尊为“日本茶祖”。

 

译注者:

施袁喜,彝族诗人、导演,喜茶,1977年生于云南古树茶、普洱茶源头之一的大理南涧无量山间,家世营茶。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曾供职于北京《经济观察报》、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央电视台等,出版诗集《白乌鸦,黑乌鸦》、随笔集《山水引》,主编《云南十三人诗选》《顽石作品》,编译《美国文化简史》《梵高自传》等,是云南茶文化品牌的重要传播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