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作者】
 
【内容】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进行评审,可以全面有效地发现企业管理环节中的薄弱方面。为了能使企业实现其组织目标,合理审查和评价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企业内部审计实务详解》共包括六篇:内部审计理论基础、内部审计作业流程、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基础内部审计实务、按目标分类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和内部审计管理;共23章内容。首先从理论层面出发,介绍内部审计的内容、作业和技术;之后详细介绍内部审计不同项目、不同分类的实务操作,包括合规性审计、保证性审计、绩效达标审计、绩效提高审计等;最后介绍内部审计的管理,对内部审计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实务详解》严格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编写而成,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引,浓缩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部精华,旨在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实务操作指南,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业务操作水平。
【目录】
第1篇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第1章内部审计概述
1.1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
1.1.1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
1.1.2结论和启示3
1.2内部审计的定位与作用5
1.2.1内部审计的概念5
1.2.2内部审计的特征6
1.2.3内部审计的职能8
1.2.4内部审计的作用9
第2章内部审计的准则体系
2.1内部审计准则概述10
2.1.1内部审计准则的含义10
2.1.2内部审计准则的作用10
2.2国际内部审计准则12
2.2.1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及演变过程12
2.2.2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内容13
2.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14
2.3.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14
2.3.2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内容16
第3章内部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
3.1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概述20
3.1.1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20
3.1.2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21
3.1.3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21
3.1.4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原则22
3.2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25
3.2.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25
3.2.2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6
第4章内部审计的机构与人员设置
4.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模式选择29
4.1.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原则29
4.1.2内部审计机构常见设置模式30
4.1.3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33
4.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34
4.3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35
4.3.1执业技能体系35
4.3.2职业知识体系36
第2篇内部审计作业流程
第5章准备阶段
5.1确定审计项目38
5.1.1项目来源38
5.1.2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38
5.1.3项目综合评估39
5.1.4项目启动41
5.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41
5.2.1审核之前的审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41
5.2.2编制检查清单内部控制调查问卷42
5.2.3面谈42
5.2.4穿行测试43
5.3风险评估44
5.3.1风险评估的考虑因素44
5.3.2风险评估总结44
5.3.3风险评估保证的要点45
5.3.4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的审计程序45
5.3.5风险控制矩阵45
5.4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46
5.5确认评价标准和审计资源47
5.5.1确认业务的评价标准47
5.5.2确认所需的审计资源47
5.6制定项目审计方案47
5.6.1制定审计方案内容47
5.6.2审计方案模板48
5.7下达审计通知书49
5.7.1审计通知书的内容49
5.7.2审计通知书的编制及下发要求49
5.7.3审计通知书范例49
第6章实施阶段
6.1开展现场工作51
6.1.1现场进点会51
6.1.2索取、收集必要的资源52
6.1.3现场观察52
6.2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53
6.2.1了解内部控制制度53
6.2.2测试内部控制制度53
6.2.3调整审计方案或扩大测试54
6.3实施审计测试程序54
6.3.1收集、鉴定审计证据54
6.3.2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57
6.3.3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59
6.4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61
6.4.1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61
6.4.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62
6.5进行小结会与撤点会63
6.5.1小结会63
6.5.2撤点会64
6.5.3总结与考核64
第7章报告阶段
7.1审计中期报告66
7.1.1向主管审计师汇报测试结果66
7.1.2中期报告66
7.2审计发现、结论、建议67
7.2.1审计发现67
7.2.2审计结论67
7.2.3审计建议67
7.3审计结果沟通68
7.3.1结果沟通的概念68
7.3.2结果沟通的目的68
7.3.3结果沟通的形式69
7.3.4结果沟通的内容、时间和记录70
7.3.5结果沟通的对象和方法70
7.4撰写审计报告71
7.4.1审计报告的定义和作用71
7.4.2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71
7.4.3审计报告的内容72
7.4.4审计报告注意事项73
7.5审计报告的复核与报送74
7.5.1审计报告的复核74
7.5.2审计报告定稿75
7.5.3形成审计意见77
7.5.4审计报告发送及存档78
第8章后续审计跟踪阶段
8.1整改情况调查80
8.1.1下达整改通知书80
8.1.2审计整改调查81
8.2后续审计84
8.2.1编制后续审计方案84
8.2.2后续审计程序84
8.2.3后续审计报告85
8.3审计文件整理归档88
8.3.1审计档案内容和整理88
8.3.2审计档案归档注意事项88
8.3.3审计档案归档及保管期限89
8.4审计成果利用89
8.4.1整改落实89
8.4.2审计情况通报89
8.4.3责任追究89
8.4.4移送90
8.4.5结果公告90
8.4.6考核评优90
8.4.7人事任免90
第3篇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第9章内部审计证据
9.1内部审计证据91
9.1.1内部审计取证相关概念91
9.1.2内部审计证据的类型92
9.1.3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性93
9.2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97
第10章抽样技术
10.1审计抽样概述101
10.1.1审计抽样的概念101
10.1.2审计抽样的方法101
10.2内部审计抽样的基本流程102
10.2.1样本设计阶段102
10.2.2样本选取阶段104
10.2.3对样本实行审计程序106
10.2.4样本结果评价阶段107
10.3属性抽样审计109
10.3.1属性抽样审计的概念109
10.3.2属性抽样审计的基本步骤109
10.3.3三种属性抽样审计的比较111
10.4变量抽样审计112
10.4.1变量抽样审计的概念112
10.4.2变量抽样审计的分类112
第11章分析性技术
11.1分析性技术概述115
11.1.1分析性技术的概念115
11.1.2分析性技术的特点115
11.1.3分析性技术的作用116
11.2分析性技术的方法116
11.2.1趋势分析法116
11.2.2比较分析法116
11.2.3比率分析法117
11.2.4回归分析法118
11.2.5模型分析法118
11.3分析性技术的实际应用118
11.3.1分析性技术的关键118
11.3.2分析性技术在内部审计各阶段的应用119
第12章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12.1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概述121
12.1.1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121
12.1.2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121
12.1.3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121
12.1.4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122
12.2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123
12.2.1确定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23
12.2.2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124
12.3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128
12.3.1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工作的性质128
12.3.2审计档案的结构128
12.3.3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129
12.3.4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130
12.3.5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130
第4篇基础内部审计实务
第13章企业业务循环内部审计
13.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132
13.1.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132
13.1.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36
13.1.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140
13.1.4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147
13.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160
13.2.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160
13.2.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63
13.2.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166
13.2.4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169
13.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182
13.3.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182
13.3.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184
13.3.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188
13.3.4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195
13.4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198
13.4.1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198
13.4.2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200
13.4.3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205
13.4.4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207
13.5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215
13.5.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215
13.5.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16
13.5.3库存现金审计219
13.5.4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222
13.5.5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案例231
第14章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4.1建设项目审计概述234
14.1.1建设项目审计的含义234
14.1.2建设项目审计的特点235
14.1.3建设项目审计的方法237
14.2建设项目审计的内容243
14.2.1开工前审计243
14.2.2在建项目审计244
14.2.3竣工决算审计247
14.3建设项目审计的要点247
14.3.1聘用专业人员的风险和质量控制247
14.3.2跟踪审计方式的选择248
14.3.3跟踪审计中审计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区分249
14.3.4不同承包合同形式下的造价审计重点249
14.4建设项目审计案例介绍250
14.4.1某科研所综合楼建设项目审计案例250
14.4.2Y公司员工宿舍建设项目审计案例254
第5篇按目标分类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第15章合规性审计
15.1舞弊审计259
15.1.1舞弊审计概述259
15.1.2舞弊审计的内容259
15.1.3舞弊审计的方法263
15.1.4舞弊审计的案例介绍264
15.2内部控制审计267
15.2.1内部控制审计概述267
15.2.2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268
15.2.3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272
15.2.4内部控制审计的案例介绍274
15.3合同审计289
15.3.1合同审计概述289
15.3.2合同审计的内容289
15.3.3合同审计程序291
15.3.4合同审计的方法292
15.3.5合同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293
15.3.6合同审计的案例介绍294
第16章保证性审计
16.1风险管理审计300
16.1.1风险管理审计概述300
16.1.2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301
16.1.3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306
16.1.4风险审计的方法307
16.1.5风险管理审计要点309
16.1.6风险管理审计的案例介绍311
16.2财务审计318
16.2.1财务审计概述318
16.2.2财务审计的内容318
16.2.3财务审计程序319
16.2.4财务审计的方法320
16.2.5财务审计要点321
16.2.6财务审计的案例介绍322
16.3信息系统审计326
16.3.1信息系统审计的概述326
16.3.2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328
16.3.3信息系统审计程序330
16.3.4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331
16.3.5信息系统审计的要点332
第17章绩效达标审计
17.1内部经济责任审计335
17.1.1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335
17.1.2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338
17.1.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341
17.1.4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345
17.1.5经济责任审计要点351
17.1.6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352
17.2绩效审计360
17.2.1绩效审计概述360
17.2.2绩效审计的内容364
17.2.3绩效审计的过程366
17.2.4绩效审计的方法367
17.2.5绩效审计的要点369
17.2.6绩效审计的案例介绍370
第18章绩效提高审计
18.1职能管理审计378
18.1.1职能管理审计概述378
18.1.2职能管理审计的内容379
18.1.3职能管理审计程序381
18.1.4职能管理审计要点381
18.1.5职能管理审计的案例介绍382
18.2战略审计385
18.2.1战略审计概述385
18.2.2战略审计的内容387
18.2.3战略审计程序388
18.2.4战略审计要点389
18.2.5战略审计的案例介绍390
18.3治理审计400
18.3.1治理审计概述400
18.3.2治理审计的内容402
18.3.3治理审计要点406
18.4经营决策审计407
18.4.1经营决策审计概述407
18.4.2经营决策审计的内容409
18.4.3经营决策审计要点410
18.4.4H电力公司经营决策审计案例410
第6篇内部审计管理
第19章内部审计部门管理
19.1内部审计部门管理概述414
19.1.1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概念414
19.1.2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目标和标准414
19.1.3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415
19.2内部审计部门计划管理415
19.2.1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基本要求416
19.2.2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基本思路416
19.2.3年度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17
19.2.4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418
19.2.5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关系处理420
19.2.6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及工作手册编制421
第20章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20.1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概述427
20.1.1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目标427
20.1.2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要素427
20.1.3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标准和手段431
20.2项目运行管理432
20.2.1内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432
20.2.2内部审计项目成本管理432
20.2.3内部审计项目现场管理432
20.3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管理434
20.3.1内部审计项目外包服务的内容434
20.3.2内部审计机构外包的形式434
20.3.3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的优势和缺陷434
20.3.4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的现实考虑436
20.3.5加强对内部审计项目外包业务的监管436
第21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1.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437
21.1.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目标437
21.1.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范围和措施438
21.1.3内部审计质量标准438
21.2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439
21.2.1内部评估439
21.2.2外部评估440
21.3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流程441
21.3.1组建评估组442
21.3.2制定评估方案442
21.3.3召开进点会443
21.3.4现场评估444
21.3.5汇总评估结果445
21.3.6召开出点会445
21.3.7出具质量评估报告445
21.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446
21.4.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问题446
21.4.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对策447
第22章风险评估
22.1风险评估概述448
22.1.1风险评估的概念448
22.1.2风险评估的目的与作用449
22.1.3风险评估的方法450
22.2风险评估流程453
22.2.1风险识别453
22.2.2风险的分析与评价456
22.2.3风险应对459
第23章构建反舞弊机制
23.1舞弊的概念和表现形式462
23.1.1舞弊的概念462
23.1.2舞弊的表现形式463
23.1.3舞弊的三角理论465
23.2舞弊行为的分类466
23.2.1舞弊行为的主要分类466
23.2.2不同层次舞弊行为比较467
23.3舞弊识别与舞弊风险管理468
23.3.1识别舞弊的方法468
23.3.2舞弊风险管理的方法469
23.4舞弊行为的检查与报告470
23.4.1对舞弊行为检查与报告的基础471
23.4.2舞弊的检查与报告471
23.5反舞弊机制案例介绍472
23.5.1案例背景472
23.5.2S公司的反商业贿赂机制构建473
23.5.3案例启示——企业建立反舞弊机制的一般方法4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