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学习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凯里

定价:59.90 元

ISBN:9787213080784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版次:1

开本:16

字数:234000

页数:272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学习时是固定一处好还是变换环境好?


是需要安静还是可以放点音乐?


如果考试近在眼前,怎么安排复习方案zui有效?


适时休息才是获得灵感的诀窍?


睡眠怎么助力学习?


……


揭秘大脑学习原理,探寻记忆存储真相,10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让你在同样的时间,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l 给你一套很爽的高效学习法,不论你是需要记住化学公式、决心学一门外语,还是要为下一场考试备战,亦或是掌握一门乐器甚至练好投篮技术,也不论你是十几岁的学生还是早已身陷职场,这本书都能让你如获至宝,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

l 成绩zui好的不是zui用功的学生,而是zui会学的学生,比起“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科学练习”。

l 清华大学副校长诚意推荐阅读,众多专家学者、知识管理达人、学习社群联袂力荐。

 

内容简介

l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有人灌输给了我们这样的观念:学习靠的是自律。我们必须把自己关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关掉音乐,严守一个规律的学习习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考出好成绩、记住发言稿、在钢琴演奏会上不出纰漏。可是,zui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告诉你,这些老一套的学习方法都不是好方法,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l 本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是享有殊荣的《纽约时报》科学专题记者,在《如何学习》一书中,他汇集了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数十年科研成果中筛选出的精品,让你看到大脑汲取知识的真正途径,让你了解这台奇妙学习机器的运作原理,以及学习科学领域zui前沿的科学学习方法,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10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告诉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

 

作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凯里(Benedict Carey)

l 《纽约时报》科学记者,专注健康与科学报道30年,享有殊荣,是《纽约时报》收获读者邮件zui多的记者之一。

l 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投身新闻事业的30年中,持续追踪报道脑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研究前沿,曾采访过许多专家学者,为他们写作专访,并与他们中的很多人建立了友谊。

l 对学习科学的研究极为感兴趣,一边将这一领域zui新研究成果变为性报道,一边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颠覆传统的高效学习法,并致力于将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播于世。



目 录

推荐序 成为人人羡慕的第三类学生


中文版序 理想的学习


引言 为什么学习zui好的不是zui用功的学生

 

部分 基础理论/学习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想要优化学习方法,首先必须了解大脑运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如何形成记忆的?又是如何提取记忆的?

 

01 编故事的能手/大脑学习的机制

大脑是个“电影摄制组”

回忆就像时光隧道旅行

记忆存放在哪里


大脑是如何编故事的




02 遗忘的威力/过滤干扰信息,激活深处的宝


遗忘的两个正面作用


遗忘曲线的由来


记忆的“逆袭”


回想的真相


遗忘式学习


乌龟储存与兔子提取




第二部分 增强记忆/我们怎样才能记住新东西


学习的关键在于让记忆保持长久,而加深记忆的诀窍却不同于我们一贯保持的“好习惯”,环境的变换、时间的间隔,还有学习前先来个小测试,这些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03 打破学习的好习惯/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否要保持一贯性


环境的还原是增强记忆的法宝


内在心境对记忆的影响


诀窍就是多换几个学习场所




04 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


从临时抱佛脚到分散式学习


间隔效应的发现


詹姆斯法与学习外语的新规律


少复习次数与大复习间隔


备考的zui佳复习间隔




05 先考试后学习/利用无知的潜在价值


了解考试的真相


学习与背诵的zui佳时间配比


何时才是考试的zui佳时机


考试是记忆的好帮手


预考中展现的“无知”zui具价值




第三部分 解答难题/如何完成生活与工作中的复杂课题


真正的考验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刻,如何调动思维的感知力,从而激发潜藏于大脑深处的灵感?不妨暂时中断一下,或者试试交替进行。




06 孵化/沉淀思维离不开分心与分享


你有过顿悟时刻吗


顿悟那一刻,大脑做了什么


成功的孵化与哪些因素相关


什么样的休息zui有效




07 渗滤/适度中断,预冲向前,先退一退


创造性飞跃是如何诞生的


“蔡加尼克效应”与打断的重要意义


用感知力调动起你的大脑


有意识的反思:问问你自己




08 交替/混杂在一起印象更深刻


你仍然信奉刻意练习吗


运用穿插交替使训练成效倍增


交替学习:培养大脑的应“辨”力


来自数学成绩的强效印证




第四部分 潜入意识的深海/学霸的武器


不动脑筋就能学到的绝招是什么?利用知觉和睡眠,让潜意识“自动学习”,才是水到渠成的利器。




09 不加思考地习得/把握感知的力量


好眼力是天生的吗


没有意义的涂鸦


知觉学习模块:好眼力的速成法


不用动脑就能学会的技巧




10 打个盹儿,就能赢/让睡眠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


梦的启示


睡觉时,大脑在干什么


睡与不睡差了35%


何时睡、怎么睡有讲究


睡眠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学习力




尾 声 终身学习用好大脑


不能错过的彩蛋 有关学习的11个关键问题


致 谢


译者后记

部分内容在线试读


遗忘的威力:过滤干扰信息,激活深处的宝藏


记忆比赛中,人往往容易出错,尤其是到了比赛的后一轮。


这时,台上仅剩不多的几个人,人人都端着一张紧张、专注又精疲力尽的脸。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们一路披荆斩棘走到这一步,接下来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有一部关于“全美拼字比赛”(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的纪录片,叫作《拼字比赛》(Spellbound),其中有这样格外紧张的一幕:一名12 岁的参赛者正跟“opsimath”这个词奋战,他看起来好像认识这个词,一番冥思苦想,眼看就能顺利拿下,结果功亏一篑,把字母“o”拼错了地方。


“当!”


铃声响起,意思是“拼错了!”, 那孩子眼睛猛地睁大,满脸的难以置信。一声叹惋席卷观众,随即大家给出一阵掌声,以资鼓励,而那孩子却神情木然地溜下台去。


这部纪录片不断重复着类似镜头,一个又一个原本准备充分的孩子因一个词出错而败下阵来。他们对着话筒声音陡然低落,失神的眼睛茫然眨动,随后传来观众席上那并不热烈的掌声。而那些在本轮胜出顺利走向下一轮的孩子,个个看上去都满怀信心、胜券在握。终胜出的那个女孩一听到后一个词就咧嘴笑了:她拿下了这场比赛。




遗忘的两个正面作用


这样的比赛往往留给我们两种印象。


其一是那些参赛者,尤其是那些胜出的人,肯定都是超人,不然他们怎么可能做得到?他们的大脑恐怕不但比常人更大、转得更快,而且肯定跟正常的大脑长得不一样,比如你的和我的。也许他们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其实不然。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科学家能鉴别出“智力基因”,也没有科学家能真正弄明白基因是怎么起作用的,但有些人的确生下来就有某种天赋,其记忆能力和思索速度都非同一般。没错,参与这类比赛的人的确是那些对博闻强识更在行的人。可是,大脑就是大脑,所有健全大脑的运作模式都一模一样,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准备和心血,谁都能显示出这种强悍而神奇的记忆力。至于所谓的“过目不忘”,根据迄今为止科学家们的研究,并不存在,至少不是以你我所想象的那种方式存在。


第二种印象就更负面了,因为它强化了这样一种不但人人都有,而且还容易让人自我否定的假设:忘记了,就是坏事。不言而喻,世界上到处都有“没脑子”的人或让人记忆恍惚的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少年,不知放哪儿去了的钥匙。人人担心健忘症会不会已经悄然上身,觉得总这么忘东忘西的是不是自己脑功能失常了或是有什么恶兆。如果说学习是在构建人的能力与知识,那么,遗忘就是让人失去已经获得的能力与知识。遗忘,怎么看都像是学习的敌人。


但事实跟这一假设几乎完全相反。


不消说,弄错了女儿的生日、忘掉了哪条岔道能回到营地、考试的时候大脑出现空白,都是些很糟糕的事情。可是,遗忘也有相当大的正面作用。


学习的科学


遗忘的正面作用之一,就是大自然中zui精致的“垃圾信息过滤”功能,这一功能使得人的大脑能够专注于某一件事,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脑海。


要更生动地展示这一点,我们不妨再来观摩一下刚才那些拼字奇才在比赛中的另一个场景:针对简单问题的速答比赛。说出你读过的后一本书的名字、近看过的一部电影的名字、你家小区杂货店的名字、现任美国国务卿的名字、世界杯的名字。然后,是更加快速的应答:你谷歌电子邮箱的密码、你姐姐的中间名、现任美国副总统的名字……


在这样的主题比赛中,每一个专心致志的大脑都会不断地出现空白。为什么呢?并不单纯是因为太心无旁骛了,而是因为这些孩子都非常机警,注意力都非常集中,正是因为太集中了,他们的大脑才会把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给屏蔽掉。


请想想看:那么多生僻的单词全都装在脑子里,要想在拼读单词时保持思路清晰,大脑当然必须要做信息过滤的处理。换句话说,大脑必须压制、忘记那些争先恐后往外冒的信息,才不至于把“apathetic”和“apothecary”混淆起来,不会把“penumbra”当成“penultimate”。而且,大脑还要把任何会让你分心的七零八碎的东西都挡住,不让其跑出来打扰你,免得你一边应答,脑子里一边蹦出某首歌的歌词、某本书的标题或某个电影演员的名字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专心的遗忘”,只是往往察觉不到。比方说,你要输入一个新换的电脑密码,就必须屏蔽掉对老密码的习惯记忆;要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单词,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要脱口而出母语中的对应词汇。当我们完全沉浸在某个话题、某项计算或某部小说的情节中时,哪怕zui常用的名词我们也可能会一时说不出来:“你能不能把那个什么,怎么说来着,吃东西用的那个,递给我?”


叉子!


正如19 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William James)观察到的那样:“假如我们把一切都记在心里,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差劲得像是什么都没记住一样。”


近数十年针对遗忘的研究使得人们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大脑的学习功能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研究的结论已经颠倒了“学习”与“遗忘”的定义。“‘学习’与‘遗忘’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甚至从某个很关键的角度来看,两者的意义跟人们所想象的恰恰相反。”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罗伯特· 比约克(Robert Bjork)的话。他告诉我:“我们以为遗忘是件很糟糕的事,是大脑系统的败笔,但实际上,遗忘往往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比约克的研究认为,上述记忆比赛中的“失败者”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记得的东西太少了,原因恰恰与之相反。他们学习了成千上万的词,而在比赛中拼错的往往是他们明明记得的那些,让他们栽跟头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正是他们记得太多了。你已记得的各种感知、数据、观念等都散落在大脑中如黑色风暴般盘根错节的神经元里,如果记忆的确就是回想起这些,那么,遗忘在大脑运作中的作用就是屏蔽掉大脑中的背景噪音,或者说静电干扰,让大脑把该输出的信号输送出来。输出的清晰度与屏蔽的强度息息相关。


遗忘的另一个很大的正面作用与上述主动过滤的功能完全不同。正常的遗忘,也就是那种被动的、让人为之哀叹的记忆衰退,其实也有助于继续的学习。


 

............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