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以诗纪历,以物解诗,尽可能细节化再现古人的日子,是这本日历编纂的初衷。



日历从正月初一起头,到除夕结束。翻开日历的每一页都可以和古人遥相致意。读古人的气韵情怀,读古人的日常生活。大汉,读霍去病“国家安宁,乐未央兮”;大唐,读李世民“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读女子“倚阑无绪更兜鞋”;读田园“龙骨车鸣水入塘”;端午,读“试拽青龙地上行”;中秋,读“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今人读古诗,常常一知半解,不只是词句障碍,有时候即便每个字都认识,但对于什么是银床,什么是养和,什么是钓车,什么是弋射,什么是“清白各异樽”,什么是“蟹眼翻波汤已作”,终究无法想象。而这一切往昔情景,在今天各地博物馆展陈的古物、古画中,我们细心寻觅,总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实例,来一一印证。



一日读诗,一日释物,尽量贴合古人的每一个节日,尽可能多角度展现古人的日常生活,每月均有对应的主题。因为要讲“古人的日子”,所以整本日历按农历编排,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标注。为便于使用,后面附上了公历年表。所有文物,都标明了馆藏地,记录文物目前归属,亦是日历编纂者观展的足迹,更方便读者按图索骥。
【作者】
扬之水,中国社hui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专意从事名物研究,著有《棔柿楼集》(十卷)。 廉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喜研读诗词,著有《红楼梦日历(诗词版)》《每日读诗日历》等。
【内容】
一日读诗,一日释物,为诗找到对应的“物”,为“物”找到诠释它的诗,诗与名物穿越时空在此不期而遇,这样的巧合不只令人惊喜,对于诗与物而言,更是一次还魂与新生。有了眼前活生生的物,难解的诗立刻变得明朗起来;有了诗文的诠释,久被冷落的名物终于复活,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古人的日子,这是编纂这本日历的初衷。


与戊戌年历相比,己亥年历基本延续惯例,努力根据每月的节日、节气编排内容,一日读诗,一日释物,偶有破例,视情形而定,不过分拘泥。不同之处在于:内容上,除了题材上更加丰富,增加了去年未涉足的生活内容,很多极好却久被冷落的诗也被挖掘出来,虽非耳熟能详,却真切生动地呈现出古人的日子;同时,作者为每个月确定了主题,既照顾节日节气,又分门别类,尽量把同类题材放到一起,恰好十二个,这样看起来眉目更加分明;日历收录了作者近期看展的见闻心得,均是*的研究成果,对读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先睹为快更快乐。此外,日历新增了“博物馆与展览”索引,列出了日历中所涉及的博物馆与展览,便于读者查阅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