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吴思访谈录












定价


28.00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开本


32开








作者


吴思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309078756










内容介绍

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1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目录
自序
一、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
1、理论的地基要打到单细胞生物
2、元规则理论的根基
3、从潜规则到血酬定律再到元规则
4、官家主义这个词
5、官家主义和血酬史观
6、建构血酬史观
7、重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8、基本概念出了问题
9、命名是认识世界的手段
10、历史与公正计算
二、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
1、局观历史
2、规则本身就是博弈的结果
3、拆解人间对局:潜规则的系列概念
4、历史对局的终#极法则
5、我的写法就是解局之法
三、观念版图的融合
1、老子曲线
2、儒家与自由主义是可能调和的
3、《中庸》可以和自由主义接轨
4、谎言的成本和收益
5、我对几个基本概念及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从历史看现实
1、黑窑事件与地霸秩序
2、黑社会是怎样挣钱的
3、掠夺性策略的利益关系
4、官职交易的三种规则
5、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进化
五、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
1、我的心病与我的写作
2、研究苹果掉下来的道理
3、理论创造源于绝望
4、重建世界观的心路历程
【目录】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定价
48.00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开本
16


作者
吴思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309063660







内容介绍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 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本书入选“30年30本书”。 入选理由:这本书和作者的另外一本《血酬定律》,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吴思的著作和美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

作者简介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出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7年至今,供职于《炎黄春秋》杂志,先后任执行主编、副社长、总编辑。著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曾获评为《新周刊》2004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

目录
本书的第一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1年1月出版发行。这次修订撤掉了杂编中的两篇文章:《造化的报应》和《探究雷锋》,增加了三篇文章:《有关潜规则的定义》、《正义的边界总要老》,以及一篇关于潜规则概念的访谈。第一版的开篇处,有一段关于“潜规则”的说明,这次不再收入,节录如下:“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围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第一版出版后,我对潜规则的认识又有深化,补写了一篇《潜规则的定义》,收在《血酬定律》里,这次移了过来。《正义的边界总要老》为潜规则勾勒了一幅正式法规变迁的背景,又未曾收入《血酬定律》,也收入本书。在“潜规则”概念问世十周年之际,《新周刊》的主编采访了我,追问这个概念诞生的经过和随后的进展。本书编辑提议将访谈录附于书后。我愿意以此作为向读者的汇报。
返回顶部